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现师  张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3,(32):128-128,132
刑事和解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得以在新刑诉法中确立,对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具有积极意义。为促进当事人和解,更好的实现化解矛盾、和谐社会的要求,本文结合本院刑事和解室的司法实践,就刑事和解中建立第三方和解平台的必要性、和解成效以及和解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刑事司法由于实行了刑事和解,其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应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法律文化,借鉴法国刑事和解经验,更新执法理念,充分认识刑事和解的价值功能和法治意义;加快刑事和解立法,规范刑事和解制度;明确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和条件;在法律框架内允许和解程序和模式的多样性;注重发挥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阙失的根本成因在于对其法理基础的不自信,本质是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缺位、边缘化和失语。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实现由国家主义向民本主义转型的必然要求,是重估和校正传统的刑罚功能判定的必然结论,是凸显刑罚促进社会和谐价值的必然举措。适用于特定刑事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及其运作,应当遵循促进当事人和解、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坚持司法机关主导的基本原则,并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加害人实行轻缓化的刑罚处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刑事和解在实践中被大胆运用。为规范刑事和解的适用,可考虑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架构下,将刑事和解纳入刑事诉讼法,与已有的相对不起诉制度结合,建立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安机关在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和解范围混乱、以和解名义私了、强制和解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法律规范不足和监督机制缺位,因此应当对公安机关的刑事和解进行检察监督,力争使公安机关的刑事和解走向正规、可控,更好地发挥刑事和解的制度功能。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化是刑事和解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刑事和解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后果、适用阶段以及和解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但是其中有些规定并不尽科学和完善。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刑事和解制度予以进一步构建。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是西方法学的创举,是刑事司法领域一项方兴未艾的刑事诉讼改革思潮。刑事和解制度创立和推行,为社会矛盾的多元化解决提供了一种更为经济、更有效率的解决机制。文章重点论述刑事和解的概念及渊源、刑事和解的一般功能和在我国的意义体现,旨在对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价值取向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其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和解协议。由此可见,刑事和解就是指采用调解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结案,是一种在正式的司法程序以外处理刑事案件的方式,是我国现行司法制度边缘化的寻求矛盾和解的一种非刑法化方式。  相似文献   

9.
魏宁 《青海检察》2009,(2):33-34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适用条件和范围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而达成的协议。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刑事和解制度在丰富的司法实践中应运而生,为刑事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能够更好地考虑被害人的想法、要求等,通过双方当事人的交流、协商等对刑事纠纷进行解决.在新《刑事诉讼法》中包含了刑事和解制度,并对其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一方面为刑事和解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为刑事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刑事和解制度在设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对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方圆 《法制与社会》2010,(16):248-24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刑事和解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热切关注。但由于目前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各地关于刑事和解的推广与运用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的滥用与误用。本文以孙伟铭醉驾案与杭州5.7交通肇事案为例,探究当前刑事和解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罗素君 《法制与社会》2012,(11):124-126
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是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中新增加的一个特别诉讼程序。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新理论、新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发展得还不成熟,以致完善刑诉法是否需增加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刑事和解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是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进步的必然要求,应当通过目前的刑诉法修改,将刑事和解正式纳入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3.
李珍 《法制与社会》2013,(35):129-130
新刑诉法关于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刑事和解制度的推行中,要进一步细化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的机制设计,增强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和解理念,使刑事和解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偏离罪刑法定原则,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李洁 《法治研究》2011,(12):39-44
由于我国立法的定量模式,已经使得在外国可以和解的大部分案件被排除在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之外。此时,如果仅仅原样引入外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并且为了表示对这种先进制度的认同而一定要寻找出比较确定的适用范围,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将在国外也不一定进入刑事和解领域的案件划入刑事和解范围,从而导致刑法价值的异化。为了避免这种异化,就应当设计符合我国犯罪成立条件特点的和解理念之实现方式,即依据刑事和解的理念,在较轻的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免于刑事程序;在不是较轻的一般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导致免于刑事处罚、减轻处罚;在较重甚至严重的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导致免于死刑、重刑.而裁量一般的刑罚。  相似文献   

15.
周颖  余双彪 《法治研究》2009,(12):63-68
在构建和谐的社会背景和要求下,刑事和解制度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已经势在必行并得到广泛的实践。当前,应针对实践做法不一的情况,从刑事和解的内涵、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解协议的内容、效力,和解的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予以明确,以推动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连翠美 《法制与社会》2013,(35):116-117
刑事和解制度对于保护刑事被害人和加害人的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检察机关在适用刑事和解的过程中还需要研究和解决检察机关定位不清晰、影响办案效力、赔偿数额难限定、和解协议效力认定等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和解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隗立娜 《法制与社会》2013,(29):159-159,161
刑事和解是现行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一个特别程序,旨在规范刑事和解依法有效进行,促进社会关系修复。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和解程序依法进行监督是其职能要求。检察机关应该怎样对这个新程序开展诉讼监督,监督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司法实务中应引起关注的新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刑事和解检察监督的概念,并结合司法实务提出加强刑事和解检察监督的立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刑事和解在我国已广泛进入探索实施阶段,但各地在刑事和解适用过程中,程序极不统一、规范,存在各自为政、良莠不齐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刑事和解的良好效果,也不利于这一制度的长远发展。对此,应通过建立机制、制定制度等予以完善,特别是要从程序上予以规范,以科学严谨的程序推进刑事和解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9.
闫水镜 《法制与经济》2020,(1):115-116,122
司法领域一直在探索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了顺利化解刑事纠纷,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应运而生。刑事和解制度是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解决冲突的一种新型方式,我国于2012年正式引入该制度。刑事和解相比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更加重在保障人权,适应我国法治要求。文章对刑事和解制度相关进行分析,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其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运用。  相似文献   

20.
程坤  潘东 《法制与经济》2008,(20):16-17,19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于自诉案件刑事和解的规定,司法解释中有关于未成年人案件刑事和解的规定。部门地方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刑事和解的文件。然而目前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对被害人立法保护不足;被害人请求赔偿的受案范围过窄;被害人的赔偿请求难以实现等问题。需要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