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苦作舟 《党政论坛》2008,(18):11-11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2.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3.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居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相似文献   

4.
相人即识人,孔子相人有三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孔子说:第一要"视其所以"——看他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要观其所由——观察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也就是本心。第三要"察其所安",就是再看看他平常做人是安于什么?  相似文献   

5.
应该说,现在的大多数领导干部是经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征得大多数群众赞同产生的。他们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但这样的领导干部也不是没有:“相”出来的——或在“伯乐”身边工作,或为“伯乐”所熟悉,得以越过规定的程序走上了领导岗位;“熬” 出来的——因资格老被“照顾”上了领导岗位;“跑” 出来的——因为“密切联系领导”、“密切联系领导的亲友”、“密切联系领导的领导”而得到重用;“磨”出来的——听说有了“空缺”就去软磨硬泡,正好又遇到只想“种花”不想“栽刺”的领导,结果得以如愿;“骗”出来的——制造虚假荣誉骗取职位;“买”出来的——用金钱财物铺出了升迁道路;“拉”出来的——有些领导干部为拉帮结派提拔了不该提拔的人。其共同之处则在于,没经过人民公认,而是少数人说了算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唐宣宗李忱,在位十四年,克乌节俭,苑花求治,在沉闷的中唐政治上撩起了几许微澜,史称“小太宗”。《资治通鉴》里记载了他的几则小事:他的爱女万寿公主嫁给起居即郑颢.他说:“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因此恳切叮嘱公主在夫家恭执妇礼,如百姓家法,毋搞特殊化,并为举行了简朴婚礼。有一次他得知郑颢弟弟郑颔得了重病,遣它使视疾,回宫后问“公主现在于什么?”使者答“在慈恩寺看戏”,宣宗大怒,立即派人把公主召进宫里,训斥道:“岂有小叔病重,不往省视,而自在观戏乎!”并且感叹:“怪不得上大夫家多不愿与我家为婚…  相似文献   

7.
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魅力如何都得看“大气”与否。大气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对人,要宽容,不斤斤计较。古人云:“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相似文献   

8.
伊恋 《党政论坛》2008,(14):41-41
相人即识人,孔子相人有三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相似文献   

9.
北风 《侨园》2014,(4):20-21
美欧与俄罗斯“角力”从客观上看,乌克兰这个国家特别容易分裂,因为它的东部亲俄罗斯,相当多的居民是俄罗斯裔,而西部地区则亲西方国家,部分居民是波兰裔。而从外部环境看,乌克兰动引是欧洲和美国与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0.
付晓 《瞭望》1999,(51)
“伯乐相马”的故事,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识别干部,发现人才。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者,“伯乐”是人不是神,由其主观性和局限性导致的失误难以避免。还有,“伯乐”固然在“相马”,“马”又何尝不在“相”“伯乐”?一些狡猾的“马”,投其所好,也有被当作“千里马”加以重用的可能。一句话,“伯乐相马”逃不出“人治”的局限。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马”的素质如何,要看其实际表现,“赛马”的优越性也正在于此。“赛马”是用规则来选拔的,不但有“法治”的优越性,而且能够营造社会正气…  相似文献   

11.
解题 据王锜《寓圃杂记》所记: 吴人爱以脂麻(按,即芝麻)点茶,鬻者必以纸裹而授。有一鬻家藏旧书数卷,旋摘为用,市人得其所授,积至数叶视之,乃《通鉴》也。其人取以熟读,每对人必谈及。或扣其蕴,则实告曰:“我得之脂麻纸上,仅此而已,余非所知也。”故曰“脂麻通鉴”。  相似文献   

12.
王路 《瞭望》2000,(33)
常言道:有什么别有病,没什 么别没钱。表面上看,病和 钱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就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没钱而得“病”,或是因为钱多而“病”得不轻。这些人对金钱的欲望像沟壑一样难填,于是权钱交易、滥用职权、受贿等一些腐败现象沉渣泛起,污染着社会环境。 钱并不是万恶之源,那为什么它能使人难以抵御,使人生观扭曲,甚至使人铤而走险?西晋的南阳隐士鲁褒的《钱神论》有其主张,他说当世之人对钱“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至,…  相似文献   

13.
编余琐记     
《瞭望》1992,(28)
一口气读完了胡洁青的这篇回忆,周恩来与老舍间的深厚友情令人心醉神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遥想当年,老舍对周恩来定是作这般想的。 作为伟大的戏剧家,老舍自己的人间喜剧却是以悲剧作为收场。但是,因为有了周恩来,使人在悲剧的阴霾中见到了亮色,在哀伤的氛围里感到了暖意。 周恩来的确不凡。他的功绩自有史家去评说,仅看他给亲者、疏  相似文献   

14.
郭泰所奖旅掖品题而成名的儒士中,有两个人很有特色,其瑰奇之行常为后世举为典实,一个是孟敏,一个是茅容。 孟敏是钜鹿人,客逝于郭泰的家乡太原。郭泰是在路上遇到他的。孟敏掮了一个瓦甑,不小心从肩上跌落,摔破了。照人之常情,自己的东西摔破了,总要回头看一下,不胜其惋惜;然而孟敏却不顾而去。郭泰甚为惊奇,问他所以不顾之意,孟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郭泰为他在匆遽的事变前的明智的决断所折服,与之结交,劝他  相似文献   

15.
锦句     
正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给对方他真正想要的,而不是你认为他想要的,这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想睡觉,你只需为他提供一张柔软的床,倘若你非要给他一沓钞票,他是睡不着的。——《香蕉哲学》走到人生尽头,才发现落后别人是福气。——有时候,先人后己天地更宽  相似文献   

16.
前言 一般人都视“青年”只是生理的变化所产生的一个人生阶段。其实,“青年”这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观念。它除了是一个生理上的阶段,还是一个“社会”观念。历史地看,“青年”这个观念随着社会的改变而起了很不同的含意。不同社会在不同的阶段对“青年”的定义,以至期望都不尽相同。不少社会理论家认为,“儿童”、“青年”、“老年”这些分类,以及因此分类而衍生出来的矛盾,皆是工业社会文明的产品。例如法国历史学家Phillippe  相似文献   

17.
“你的孩子真听话,今后一定有出息”,“那个人在单位很听话,一定会受重用”——这里所说的“听话”,就是顺从、服从,领导和他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听话”的人一般给大家的印象是没有“刺”,容易驯服和驾驭,是人们眼中的“良种马”,好脾气,这样的人,人生道路就比较顺利,在事业上也应该是康庄坦途。  相似文献   

18.
读得糊涂     
韩羽 《瞭望》1990,(25)
《世说新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华歆视“阿堵物”如敝屣,偏要再来上一手,“捉而掷去之”,装腔作势,矫情过火了。管宁则“锄与瓦石不异”。寥寥数语,褒贬分明。  相似文献   

19.
有句名言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愚则认为,用人固应不疑,但“疑人”不用恐非上策。所谓“疑人”,无非一是疑其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其职;二是疑其心地不纯,对事业不忠诚。能力不强者固然不能重用,但也不必一下子打入“冷宫”,不妨给他以一显身手的机会。而对“心地不纯”者,则更应辩证分析,只要对事业有利,就应大胆启用,充分发挥其长。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观历史,大凡高明的领导者都是善用疑人的人,且不说诸葛亮任用“脑后有反骨”的魏延,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启用了象庞德、张…  相似文献   

20.
国学赏析     
《侨园》2013,(9):56-56
<正>【原文】子曰:"视其所以(1),观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哉?人焉度哉?"【选自】《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