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代风采》2009,(8):27-2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香港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经济出现季度负增长,失业率大幅攀升,各行各业不景气,香港经济已步入“寒冬”。对于百姓而言,有工开才有收入,才能生活,因此,保障就业已成特区政府当前施政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运》2010,(1):50-53
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导致全球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面临危机,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劳动保障措施并启动应急机制,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和紧急社会救助。各国工会认为政府对工人的就业、社会保护、劳动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并没有充分重视,要求应加强社会对话、保护工人购买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10,(1):54-54
段远鹏在《理论前沿》2009年第21期撰文认为,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破解这一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一)科学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1.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根本出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新增就业容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莹 《中国工运》2009,(3):43-44
近期,我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出口订单减少、利润萎缩,导致外向型企业以及低附加值的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岗位流失。异常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给企业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工会在理论上对就业的影响是模糊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会对就业会产生一种负面影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得各国工会积极配合政府参与就业问题的解决,我国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应维护职工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09,(12):31-32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全总于今年初部署开展了以农民工为援助重点的“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提出要动员全会之力,年内对500万人以上的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对500万以上的农民工提供维权帮扶。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09,(3):14-16
针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返乡农民工大量增加的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总书记处决定,启动实施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在就业、创业、培训、维权和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困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运》2010,(8):57-57
王大奔在《工会理论研究》2010年第3期撰文,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潘春芳 《工友》2009,(4):4-5
去年秋冬以来,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实体经济和就业形势造成了严重冲击。据统计,在我省非正常回流的100多万农民工中,还有近40万人需要推介就业;36.76万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率还不到30%。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工会组织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关注。4月9日,湖北省总,武汉市总工会邀请20余家企业和劳模企业家联合发起“特别关爱行动”,集聚社会力量化解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运》2009,(2):18-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会联合会、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明显受到冲击.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工就业压力加剧,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返乡回流.农民工就业和生活中的各项权益问题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1.
《重庆工运》2009,(5):17-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文件精神,切实找准工会服务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切人点和着力点.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职工就业再就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推动党委政府“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要求落到实处,市总工会在扎实开展百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的同时,积极帮助民工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三峡库区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2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中,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返乡。农民工大规模失业将严重打击农民收入,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13.
《工友》2009,(3):49-4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就业局势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决定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4.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广大职工异常关注,祈望在以下五个方面改善民生: 一盼社会就业路更宽。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家盼望政府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一是要加强就业培训,增强针对性,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培训。二是要优化就业服务,要大力开展就业基地和培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11,(2):54-55
一、做好“两个评估”,一是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阶段性就业政策评估,二是对东部7省(市)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2012年之前.完成《失业保险条例》的修订工作。二、夯实“两个基础”,一是夯实就业决策基础,建立并完善我国就业指标统计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尽快实施并公布调查失业率.准确反映劳动力供需状况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运》2007,(11):53-53
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国劳动力就业潜力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经济要参》2007年第24期发表报告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而劳动力的供给则居高不下。新增劳动力逐步达到峰值,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进城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意味着新一轮就业高峰已经到来,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仍是供给大于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城镇就业比重是衡量我国城乡、区域就业结构性差异的重要指标.研究对城镇就业比重变化、城乡和区域就业结构差异度、影响城镇就业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层面城镇就业比重稳步上升,南北方城镇就业比重同步上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起步差距不大,粤港澳2012年后大幅提升;(2)全国省份间的城镇就业比重不平等呈现...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成功40业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就业和创业离不开政府提供的政策、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培养,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通过对目前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环境的研究,为营造利于学生就业创业的环境,打造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体系,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华网北京2007年3月25日文中,对“制定就业促进法,将给百姓带来什么”进行了报道。“明确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将经过实践检验、切实有效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就业促进法的制定,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就业压力大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问题。劳动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的经济结构下,每年只能供给1100万至1200万个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金融危机,减缓社会就业压力.河北省总工会将协助政府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确定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提早谋划.迅速启动全省工会“促进就业援助行动”。一是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在全省进行动员部署。2月17日.河北省总借全总“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东风.召开了全省工会“促进就业援助行动”启动仪式.河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栗建华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并提出开展“促进就业援助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