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即参禅     
于丹 《当代贵州》2014,(30):65-65
正我们对吃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待健康、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更是对待世界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吃的态度能反映出他是怎样的人,吃饭其实就是参禅。星云大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小和尚请星云大师教他一种参禅的方法,大师说你回去吃饭睡觉。小和尚大惑不解,星云大师又说,人人都吃饭,但多数人都挑肥拣瘦,吃不痛快;人人都睡觉,但多数人都做梦失眠,睡不踏实。你能吃好睡好,就是在参禅了。小和尚才恍然大悟。关于吃,星云  相似文献   

2.
梁阁亭 《党课》2013,(4):68-68
台湾星云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朋友带着上中学的女儿去街上买水果。挑选水果时.因教授衣着简单朴素,看起来不像个有钱人,小贩就很不耐烦地催促:“你到底买不买呀?”教授很礼貌地回答说:“买。”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女孩想跟随星云大师学习佛法。她对大师诉说了她凄凉的处境:"父母双亡,爷爷奶奶年迈。自己又如此幼小,实在是无法糊口。因为不想拖累爷爷奶奶,所以情愿出家为尼,一辈子与青灯黄卷为伴。"星云大师听了,温和地对她说:"孩子,你这么小,还没有成人。你的人生还长着呢。出家,不适合你。人世的繁华,追求的快乐,成功的自豪,你都没有经历过,更不用说  相似文献   

4.
刘霄 《廉政瞭望》2014,(3):54-55
正数十年来,星云大师倡导人间佛教理念,致力于用佛教来开释人心,化解社会问题。他深信,宗教可以帮助多数人的成长,帮助社会秩序的重整,帮助人心的净化。  相似文献   

5.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盛产各种各样的“大师”.从特异功能大师到气功大师.从国学大师到养生大师.昨天的大师倒下.明天的大师突起。制造大师。迷信大师,消费大师或者被大师消费.最后再“毁灭”大师.这似乎已经成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撑了命运共同,也要共享世间欢喜。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这是个很难很艰深的题目,博士论文也未必说得清楚啊。可是近读台湾星云大师最新著述《"贫僧"有话要说》,发现这个题目说难也不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15):122-122
关注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是星云大师的“粉丝” 习近平谙晓中国传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也是他关注的领域。 1998年第7期《当代人》杂志刊登了习近平吊唁贾大山的文章《忆大山》。文中,习近平谈到贾大山的小说《取经》,并说:“我曾读到几篇大山的小说,常常被他那诙谐幽默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辨析、真实优美的描述和精巧独特的构思所折服。”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4,(2):23-23
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大师稀缺的时代,人们才会格外缅怀每一位大师的逝去。任继愈、季羡林两位先生可谓学贯东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却始终保持着宽厚、谦逊、平和、坚韧的秉性,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真正的大师品格。  相似文献   

10.
天外有天     
一些弟子老想呆在大师身边,大师对此颇为介意。天长日久,弟子们不时听到大师说一句让他们琢磨不透的话:“你们该走了.你若不走,你的智慧就不会来。”“您说的‘智慧’指的是什么?”一位百思不得其解的弟子问。大师回答:“水因流淌而获得活力和自由,你们因离开我而获得活力和自由。如果不离开我,你们就会停滞不前、思想僵化.困囿于我的一家之言之中。”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大师     
詹国枢 《求贤》2011,(3):28-28
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其表演艺术为世人所称道。有卓氏艺术研究家认为.卓别林的表演艺术可以堪称“观止”.是喜剧艺术的“顶峰”。有一例恐怕能说明此言失之偏颇.在好莱坞举办的“模仿卓别林表演艺术”的盛会上.卓氏本人亦混在其中.结果卓君并未名列榜首,也未居其次,而是屈居第三。  相似文献   

12.
尊重的姿势     
苗向东 《奋斗》2009,(10):62-63
一代大师季羡林虽然离我们而去了.可他有一种姿势却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是国家领导还是文学青年,他都一样看待。客人到来之前.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在他看来,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  相似文献   

13.
也许你对李琦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对他的伟人肖像画却一定不陌生。《主席走遍全国》《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我们的总设计师》………中央美院教授李琦是伟人肖像画大师.如果将他的作品—一展示出来,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便能给织成一幅中同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向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于]青孙中山,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树,有力对。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祖国的革命建设建立了有朽功勋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有我国改技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邓…  相似文献   

14.
成功与习惯     
王朔 《党的建设》2013,(11):49-49
一位世界级的保险推销大师,在他结束自己的推销生涯时,全球有5000位保险界的精英来参加他的职业生涯告别会。当许多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大师微笑不语。这时,全场的灯光暗下来了.从会场一边出现了4位彪形大汉,合力抬着一铁架走上台,铁架下放着一个大铁球。人们有点诧异,搞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年”这个词,最初是指庄稼的成熟。《辞源》上说:“五谷熟日年。”由于上古时期生产力的低下,每岁只有一熟,即一年,所以就以“年”为岁名。今人当然比古人睿智千倍,早已不以庄稼的成熟来纪年,我们懂得了以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公元以后,地球已经环绕太阳运行了2007周,第2008周业已在风雨中匆匆运行,在星云间隆隆旋转。  相似文献   

16.
书海导航     
《学习月刊》2013,(21):55-55
《中国精神.中国人》是大师季羡林关于民族精神之作,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契合当下的中国梦、中国精神、爱国主义、中华文化复兴等焦点话题.“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大师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17.
学会倾听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一天,有位年轻人慕名找到这位大师,向他请教演讲术。拜见后,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  相似文献   

18.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不少的人认为“中国再无国学大师”。但季老生前却不承认自己是“大师”,而称赞饶宗颐为“大师”。他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是饶宗颐。”季老与饶宗颐相识数十年,两人在语言学、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颇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饶”成为学界佳话。  相似文献   

19.
梁新 《学习月刊》2014,(13):14-14
大师就是大师。他们不仅在才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在养生保健方面也很有自己的心得。这种心得,对我们调整心态,对待生活,养生保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60多年前,在成都市的红照壁街上,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对沿街卖艺的算命艺人“鬼八字”的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围在算命桌旁三天,一心想揭开算命人的秘密。 多年后,“鬼八字”算命的秘密终于被揭开,这个小男孩,也成为了一名拥有奇妙人生的魔术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