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蝇类蛆长度变化系数θ推断尸体死亡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寻嗜尸蝇类蛆的生长长度与尸体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判断尸体死亡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实验用犬击毙后观察尸蝇来到犬尸上的时间、产卵时间、卵期、蛆增长到规定长度所需时间。结果证实蛆虫长度与尸体死亡时间存在正相关性,并进而推算出相关系数θ,从而推导出了一个通过蛆虫长度计算尸体死亡时间的公式。结论通过实际案例的验证,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尸体的大致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2.
根据昆虫发育历期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偏差分析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法医昆虫学,尤其是蝇蛆的发育历期来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工作者推断晚期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常用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复杂的环境和气候条件,该方法推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报告3个相关案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北京地区嗜尸性昆虫物种谱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在尸体分解过程中,昆虫种类的演替特点及其对死亡时间推断的价值。嗜尸性昆虫侵食尸体的过程可分为侵入期、分解期和残余期:侵入期以双翅目蝇类为主,时间推断以幼蛆的发育程度为依据;分解期出现大量鞘翅目种类,时间推断以甲虫的各类组成、数量以及演替特征为主要依据;残余期昆虫数量极少。季节及温度、环境条件、尸体是否受伤或裸露,是影响昆虫侵食尸体时序的三个重要因素。正常的春季,侵入期为8至25天,分解期为约42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深圳地区优势嗜尸性蝇种大头金蝇在尸体腐败分解过程中的发育历变化规律,并探讨其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的可能性。方法在调查深圳地区嗜尸性昆虫物种谱系的基础上,设置自然环境下的家猪尸体腐败模型,观察记录大头金蝇到达尸体、蝇蛆出现、大量出现、开始离食、大量离食、开始化蛹、大量化蛹,蛹开始羽化和大量羽化9个发育历期关键时间点。同时,收集处理成虫和幼虫,测量体长并模拟二元方程用于死亡时间推断。结果深圳地区不同季节中,大头金蝇在尸体上的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蛆虫的离食时间点和羽化时间点对应的腐败分期在各个季节基本相同,前者基本处于腐败期,后者处于后腐败期。该地区四季蝇蛆长随死亡时间的变化模拟成二项式方程,分别为春季:y=-0.000 2x2+0.147 5x-0.925(R2=0.989 3);夏季:y=-0.001 4x2+0.316 6x-4.499 8(R2=0.970 1);秋季:y=-0.000 4x2+0.187 8x-1.107 9(R2=0.987 8);冬季:y=0.000 4x2-0.080 3x+4.367(R2=0.994 9)。结论大头金蝇在尸体上发育历期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蛆虫的离食时间点和羽化时间点对死亡时间推断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机械性窒息死亡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是一类常见的暴力性死亡。其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有时难以确定,如现场遭到严重破坏或有伪装存在,尸体已腐败,特别是水中尸体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解剖背部和四肢部作为各种机械性窒息死亡尸体必解部位,即每尸必解,每解必全。并对大连市15年间发生并确认为机械性窒息死亡不同年龄、性别的尸体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季尸食性蝇类参与尸体软组织分解过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了解四季尸食性蝇类参与尸体软组织分解过程的规律。方法在室外自然环境中设置尸体,分别在春、夏、秋、冬季节,用肉眼观察尸体每一时段的变化及尸食性蝇类参与尸体分解的现象。结果在4个不同的季节中,尸体软组织分解过程中尸食性蝇类参与种类及虫态各不相同。通过观察获得尸体变化各阶段的大体历期,尸体变化各阶段常见的尸食性蝇种及虫态资料。结论观察所得资料可为推测晚期尸体的死亡时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一个发育历期。发育历期所需的温度即积温[1],利用积温法则推测死亡时间,在法医学或法医昆虫学中的应用到目前为止仅见到1例[2]。为了推广应用积温法则推测死亡时间,作者对常见蝇类的发育历期和积温进行了应用研究,现将应用倒计积温法推测死亡时间的案例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案例2003年4月5日,在贵州某屋居住的李某(女,39岁)被人发现死在屋内。现场位于五楼1室1厅的卧室内,尸体俯卧在卧室的床底下,双手腕被花皮电线反捆在身后,双脚踝部也被黄色胶电线捆绑。尸体腐败,尸体及周围布满蝇…  相似文献   

8.
<正> 在交通事故、意外工伤事故、斗殴和高坠等死亡案件的法医尸体剖中,颅内损伤致死是极为常见的。在本文中,颅内损伤的尸体剖验情况将主要从法医神经病理学及临床神经病理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利用尸冷推测死亡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命案现场的现场勘察和尸体检验中 ,常规的尸体检验中对尸体现象如尸斑、尸僵、尸体痉挛和尸表损伤等比较注重 ,这对分析死亡过程、推断死亡时间有一定的作用 ,特别是早期的尸体现象对推测死亡时间可以精确到小时以内 ,这对犯罪嫌疑人的认定和排除有重要意义 ,也是命案现场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死亡时间的推断如何做到精确 ,是全世界法医界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只有具备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联合运用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才能达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尸冷是早期尸体现象之一 ,正常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平衡状态 ,使人的体温恒定在 37℃左右 …  相似文献   

10.
<正> 尸体检查是法医学最主要的检查内容和法医检案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身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致伤物、生前伤与死后伤等问题,涉及无名尸体检验案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还需进行个人识别查清死者身份即身源情况。特别是碎尸案件及空难、交通肇事、爆炸、火灾等案件,尸体多、尸体残缺不全,尸体的个人识别常是侦查破案、抚恤赔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无名尸体的个人识别方法作一综述。目前,在法医检案和侦查实践中,个人识别方法主要有四种:一为直接辨认法,即通过亲友、群众辨认尸体及随身物件确认尸体身源;二为法医物证学方法,即通过检测尸体  相似文献   

11.
静脉给药致过敏性休克死亡27例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 P  Bao CS  Wang LX 《法医学杂志》2006,22(4):305-306
分析了1996 ̄2005年间某地区因静脉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并经尸体检验的27例案件,结果显示静脉给药引起过敏性休克以速发型为主,个体诊所和非法行医者处多见,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药物均可引起,部分尸体检验可不检见明确病变,说明过敏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应综合临床用药、临床表现以及尸体检验结果等各种因素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尸体上发现的昆虫样本可为最短死亡时间(minimum postmortem interval,PMImin)推断提供重要信息。在中国重庆某废弃工厂里发现了一具女性尸体,经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确认为他杀死亡。由于死者不同部位的腐败程度不一致,难以确定死亡时间。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线粒体DNA测序分析,确定尸体上的昆虫样本为绯颜裸金蝇。根据该种属的发育速度资料,尸体的PMImin推断为452 h。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为案件侦查和犯罪嫌疑人起诉提供了重要的昆虫学证据,证实了在该区域特定种属的昆虫学证据对准确死亡时间的推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尤其适合晚期腐败尸体的PMI推断。  相似文献   

13.
经10例食用白蘑菇中毒死亡尸体法医学检验,中毒死亡由1天到8天,尸体中毒一般特点是:外部皮肤和粘膜发黄,肠、心、肝粘膜多处出血,胃粘膜及肾上腺皮质层出血,肝、肾出现营养不良。对中毒尸体进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在肝组织和胃粘膜中出现坏死病灶,肝组织出现明显粒状营养不良,弯小管上皮坏死,心肌和大脑实质出现营养不良。从尸体肝脏和肾脏不同部位割下5-7块检材,总量5-6克,然后烘干,在马弗炉中400-450℃高温灰化。将得到的灰和炭粉按1∶1混合,取20毫克混合物放入碳电极喷火口。测定条件仪器:ИСЛ-28石英光谱仪电弧电流:10A 分析间隔:2mm 狭缝:0.010mm 曝光:60秒。在尸体肝、肾检材中检出银,分析线为328.01nm和338.29nm。尸体测定结果发现,早期死亡(1-2昼夜死亡)尸体中肝脏银含量较高,肾脏银含量较低,晚期死亡(7-8昼夜死亡)尸体中肾脏银含量较高,肝脏银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4.
孙栋  贾力  张峰 《法医学杂志》2005,21(2):128-129
死亡时间推断有十分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对查明案件真相常常起到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历来是法医学的难点,推断的死亡时间同实际死亡时间存在误差常是难以避免的,但若误差较大,对案件的侦办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甚至会误导案件的侦查方向,产生冤假错案。此时的“误差”就应称为错误。本文对13例腐败尸体死亡时间错误推断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基层法医工作者对腐败尸体某些尸体现象的认识和重视。1案例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腐败尸体案例来自于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199…  相似文献   

15.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且死亡时间越长,推断精确性越差。随着科技发展,可以通过蛋白质、mRNA的变化等方法为死亡时间的推断带来了无限精确的可能性,但在实际检案中实用性不强。在多数情况下,法医需要在案件现场通过对尸体变化的肉眼观察对死亡时间做出推断。为了提高现场推断死亡时间的准确性,通过查阅文献及所受理案件的方式收集到死亡时间明确的尸体68例,从所处环境及尸体因素等方面分析讨论实际案例中尸体现象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昆虫的死亡时间推断是目前最为有效和最准确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广东省4例应用昆虫准确判断死亡时间的案例,这些案例分别发生于3月、5月和6月,现场包括室外现场和室内现场,尸体类型包括死亡不久的尸体和高度腐败的尸体,死亡原因包括钝器窒息、锐器致死、勒颈致死及过量药物中毒致死,其中过量药物中毒致死的案例由于体内含有49倍致死剂量的氯氮平从而使昆虫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进一步使得死亡时间推断时间结果比真实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死亡时间推断一直是法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发现尸体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其可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法医微生物学理论与方法对存在于不同环境中的尸体死亡时间推断进行了大量研究,丰富了死亡时间推断方法,提高了死亡时间推断的准确性。本文就暴露、埋藏和水中三种环境下尸体菌群演替规律的异同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探讨不同环境下利用法医微生物学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尸体腐败分解过程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禄仕 《法医学杂志》2005,21(4):246-248
目的实地了解尸体分解过程,为法医推测死亡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一尸体置室外自然环境中自然腐败分解,详细记录每一时段肉眼观察的尸体现象。结果得到了尸体腐败分解过程各时段的变化资料。结论为推测晚期尸体案件的死亡时间提供较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法医在实际工作中解剖尸体是一件常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件中尸体的死亡原因、成伤机制和致伤物的推断,为侦查指导方向和诉讼提供证据。但是对于一些在未明确是否刑事案件前的非正常死亡尸体,如:高坠、溺水、火灾、电击、中毒、交通肇事、注射、吸毒等,  相似文献   

20.
刘华蔚 《人民检察》2005,(17):59-60
2005年3月28日,犯罪嫌疑人杨某盗窃死人遗骨12具(女尸骨9具,男尸骨3具),准备运往外地给死人配阴婚,在火车站被当场抓获。本案在处理中,争议的焦点是遗骨是否属于尸体。尸体是指自然人死亡后所遗留的躯体。遗骨是指根据传统祭祀、纪念风俗予以保留或应当存留的死者骨骸。对于遗骨是否属于尸体,目前法学界有二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尸体,指自然人死亡之后,所遗留的躯体,尚未死亡的被害人的身体,不是尸体,无生命的尸体,如已蜕化分离的,则为遗骨或遗发,不能称为尸体,尸体不以完整无缺为必要。第二种观点认为:尸体,既包括整具遗体,又包括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