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本刊去年第十一期发表编辑部“关于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倡议”以来,受到法学界同志们的重视,很多单位和读者来信来稿表示支持和响应。下面先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吴大英、刘瀚同志的文章,供大家研究参考。本刊希望法学界和政法部门的同志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先就“倡议”中关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其科学分类问题展开讨论。并希望来稿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地探索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
本刊88年第9期发表了《民间组织经营商品房构成投机倒把罪吗?》一文,就天津戴振祥案件罪与非罪问题展开了讨论.文章发表后,收到了全国各地大量参加讨论的来稿.为使讨论深入进行,本刊编辑部最近在天津召开了座谈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整理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刊2002年第八期刊登了省社科院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辛秋水的文章——《组合竞选:村委会选举模式的探索》。该文发表后,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反馈意见,其中对辛秋水教授观点赞同者有之,持不同意见者亦有之。在此本刊刊发涂跃进的《“组合竞选”模式质疑》一文,同时刊登本刊记者对颍上县一次村委会组合竞选的现场观察与思考的报道《“让能想到一块的人一道工作”》,希望读者通过这两篇文章,能对“组合竞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希望读者继续关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7月7日下午,“人民司法”编辑部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对“人民司法”12期上发表的熊维章、陈尚第二同志写的“放火犯、杀人犯一律都算专政对象吗?”一文进行了讨论,到会同志对本文中刘祖杰放火并企图烧死她丈夫案的性质发表了个人的看法,为了使这一讨论展开,现将讨论的记录整理发表于后,希望各地读者积极地参加这个讲座吧!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5月10日举行的《法律适用》“北仑杯”颁奖会暨《法律适用》专家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法学博士孔祥俊法官作了“法律适用的理念与方法”的专题讲座。本文可以说是此次报告的扩充和系统总结。本刊将分两期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2月 17日至 19日 ,《法商研究》编辑部与《法学研究》编辑部在中南政法学院共同举办了“法理学向何处去”专题研讨会。这次会议先后讨论了四个主题 ,前两个主题的讨论纪要已发表在《法学研究》2 0 0 0年第 1期 (总第 12 6期 )上 ,本刊这一期将后两个主题的讨论情况摘要刊载如下。一、法理学的承继与引进朱景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近年来法理学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思想、观点 ,尽管几乎所有观点都是有争论的 ,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它们所体现的时代气息。那么 ,为什么在法理学界内部和外部还会…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监督》2008,(10):22-22
江津区检察院全院干警深入学习和讨论了调研报告《“荣昌现象”引发的思考》和《法律与监督》杂志第八期对荣昌县院的系列报道后,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第二期在“读者论坛”栏发表了吴文良、朱云洲和唐德华三同志的来信和文章后,收到了不少同志的来信、来稿。我们拟从本期起,在“问题讨论”栏内,就如何理解和执行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进行讨论,欢迎同志们继续写稿。  相似文献   

9.
对《比较法研究》“稿约”的一点质疑[编者按]缪剑文先生来信批评本刊“稿约”内容失当,编辑部表示欢迎,并于今年第1期对“稿约”文字作了适当的修改。“稿约”属定式合同,其条件是否公允合法,当引起关注。现将来信摘要发表,读者可与本期苏号朋博士《定式合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90,(10)
今年第四期,本刊发表李华如、俞继进的文章,对司法界和法学界争议较大的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制度展开了专题性讨论,引起广泛反响。编辑部先后收到了数十份稿件,参加讨论。来稿理论联系实际,有理有据,值得一读。多数稿件在肯定免予起诉制度积极作用的同时,指出在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具体建议和设想。也有少数稿件认为免予起诉制度在法理上不能成立,实施中弊端甚多,应予废除。本刊从部分来稿中择其有代表性、建设性的主要论点予以摘登,引起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党的政策和法律的关系问题,“法学”编辑部组织了各方面的人士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我在参加讨论中也得到不少的教益。现就党的政策是不是理论、是不是科学这样的一个问题,发表个人的意见。党的政策是具有真正的最高科学性的理论,我们一向没有怀疑过,今后也是永远不会和不应怀疑  相似文献   

12.
来稿综述     
本刊自第一期发表梁燕光、范风楼、马××三个案例以来,编辑部收到了大批来信来稿。广大读者各抒己见,理论联系实际,对三个案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推动讨论的深入,我们从中选择了十七篇有代表性的、持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先后在《案例分析与讨论》栏内发表。现将尚未发表的来稿中的不同观点、意见,分别综述如下,作为这三个案例讨论的小结,并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7,(10)
本刊自今年7月号发表《关于刘亨年案罪与非罪的讨论》。后引起全国法学理论界、农村经济和司法实践各部门的反应和关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来信来稿,纷纷涌向本刊编辑部,他们强烈呼吁为刘亨年彻底平反,并积极参加讨论,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今天改革的道路依旧坎坷不平,需要我们关心改革,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拓道路,同时,又要求我们以改革、开放、搞活和发展经济的头脑去思考、判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本刊本期对一部分来稿进行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4.
“错案追究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案追究制”评析[编者按]:《法学》1997年第3期发表了王晨光的《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错案追究制”的误区》一文,在法学界和司法实际部门引起了普遍关注。6月初,本刊在上海召开了“错案追究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香港、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上...  相似文献   

15.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1997,(2)
对《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的质疑编者按:本刊于1996年第9期发表了李晓斌《对“人大”质询法院的质疑》一文后,在法学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一些地方的报刊作了转载和报道,编辑部也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赞成或不赞成的意见,为了开展百家争鸣,我们选登如下几...  相似文献   

16.
本刊第五期“疑案讨论”栏刊登的《王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读者对此反应热烈,纷纷来信发表自己对该案的看法和意见,现选登二篇,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瞬息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多么微不足道,然而,当我们编完120期,迎来《法学》复刊十周年之际,既为作者、编者辛勤劳动所取得的成绩所欣慰,同时又深感办刊之不易。也许有人会说,当今“反思”这个词太时髦,实有泛滥之嫌。但只要我们面对那一本本刊物,就会不由自主地回预《法学》十年办刊的轨迹和得失,反思也就顺理成章:当我国法制建设初期面临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重构法制建设宏图时,《法学》及时展开了“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讨论;当改革和建设的浪潮推向纵深,现代化经济建设呼唤法制时,《法学》适时发起了“经济、法制协调发展”的讨论;当反腐肃贪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否将廉政建设纳入法制轨道,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法学》组织了“廉政建设法律思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2008年《法律适用》编辑部与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法律适用》"佛山杯"征文活动。凡2008年发表在我刊的文章均参加了评选,现评选工作已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9.
法律统一适用与其说是法理学上的问题,不如说是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更为确切。不惟中国现在的司法改革如此,世界发达的法治国家也一直面临如何统一适用法律的问题。我国最高法院在“二五改革经要”中,将改革和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作为重要的改革问题之一。本刊编辑部以最高法院2006年12月召开的“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国际研讨会”为契机,专门组织了5篇稿件,文章内涵有张有弛,可大可小,从我国法律统一适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综合高度,跳跃到具体刑事量刑均衡机制的思考,从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如何协调问题,到提出法律统一适用的一种路径选择,最后还介绍了欧洲各国最高法院在保证法律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篇幅虽然不多,但足以引发思考。希望广大读者会对此话题感兴趣,并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白马非马     
文章能引起争鸣是件好事。本刊“不诉而审,无辩而判……》一文刊出后,一些读者打电话或写信给编辑部。对该文发表了不同的看法,铁索律师便是其中一位。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更好的活跃学术思想,我们发表“白马非马”文。本刊编辑部欢迎各种不同观点的文章,展开有理有据的研讨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法制建设。——编者1999年第6期《中国律师》杂志刊登了张步文、杨加明的文章怀诉而审,无辩而判——“虹桥”案审判中的政采方作》(下称《不》文I。笔者不端冒昧.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法律界的同仁探讨,与张步文、杨加明二位商榷。一一、法院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