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69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正午12时,日本天皇的声音首次向日本公众播出,标志着日本正式接受中、美、英发表的《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终战诏书》,"玉音放送"传向日本的各个角落。鲜为人知的是,在日本投降的最后时刻,仍有主战派追随者发动"起义",包围皇宫,搜查天皇录音。在狂热法西斯者的垂死挣扎被镇压后,《终战诏书》才最终得以准时发表。  相似文献   

2.
正1916年5月,日本法西斯思想鼓吹者北一辉和大川周明公开叫嚣日本要当亚洲的霸主。1927年,日本内阁制定《田中奏折》,其中载明"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可以看出,日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对外侵略战争,建立一个囊括亚太广大区域的殖民大帝国。  相似文献   

3.
李家成  周子淙 《唯实》2022,(1):89-92
提起对马海峡,映入脑海的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对马海战,其是20世纪第一场大国间战争日俄战争的一锤定音之战.日俄战争以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甚至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日本则视其为"关乎帝国存亡兴废之战".沙俄为寻求不冻港而南下的脚步被打断,独占大利之野心受到遏制,日本成为列强一员,朝鲜半岛沦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4.
日本被世界公认为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社会。"日本创造"从何而来呢?在日语里,"做东西"这个词与"制造"的意思有很大不同。这个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5,(7)
<正>"灯下我翻阅旧报,细读松宝对关东军之秘密报告,日本因工业之发达,原料之缺乏,世界关税之高垒,逼其向华侵略,……使中国民众屈服,而后再向世界宣战,日本最怕为民众之觉醒及硬干。尔后我更看毛泽东《论中日战争》,其坚决自信,努力抗日之精神,令人钦佩不置……"  相似文献   

6.
开罗会议为中国收复台湾定了调 1943年12月18日,中美英三国首脑签署发表的《开罗宣言》让世界为之注目。宣言昭告天下: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  相似文献   

7.
舒炜 《廉政瞭望》2013,(7):25-28
四川周边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而成都平原却土地肥沃,人烟稠密,文化发达。所以四川既被有的人看作是安逸享乐之地,也被认为是封闭、狭隘的偏远之地,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官场"亚文化"。"蜀之富饶使他们满足于现有的生活。"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个名叫山川早水的日本人到成都后,在自己游记中描绘出了外国人眼中的川人气质。另一个叫中野狐山的日本人,则谈到了四川近代和古代官场上的风气",爱说空话、假话,竞争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8.
<正>1937年6月4日,近卫文麿出任日本首相,以"国内社会正义,外交国际正义"号召全日本。他宣称:"于兹想欲阐明基本精神,此为使百般之政策,归一于日本尊严国体之精髓。此精髓之发露,对外基于国际正义,致力于与列国共确立真世界和平,愈宣扬国威。对内使大义名分明确,依据社会正义,使国民各得其所,为图国运之坚实发展。"(《近卫演说施政方针》,《盛京时报》1937年7月  相似文献   

9.
正就世界政治而言,世界政治其实是一种文化政治,尤其在"冷战"时期,世界政治变成了"观念的政治",其中以自由主义民主为基础的美国文化霸权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国家因此被颠覆,从而更彰显了意识形态权力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权力是国家权力之魂。意识形态权力曾经是建立新中国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宣传和组织被称为中共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事实上,在延安13年,中共有了独立的话语体系,其中包括哲学  相似文献   

10.
杨光 《党史博览》2011,(5):25-29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其中规定日本战后仅“被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货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从而确立了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抗战胜利后,中共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区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1.
<正>北平沦陷后,日本在这座城市进行了一场"软性侵略",或者称"文化侵略",力图从精神领域消解沦陷区民众的心灵世界,使之从民族心理层面完全接受日本的统治。一、严密控制出版、传媒。日伪政权对于出版、传媒的控制十分严密,构建专门的舆论管制体系,主导北平地区的媒体宣传。除了日本内  相似文献   

12.
日本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与日本近代的学术有着不解之缘,而日本近代的学术被中国学界称之为"东学"。梁启超在很多场合以"东学"特指"日本学术"。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正值日本明治维新后发展旺盛的时期,而梁启超对于当时日本的政治文化思想和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因而"东学"给了梁启超很大影响。梁启超汲取了"日本学术"的精华,并成为最早倡导中国近代"国学"的人物之一。"东学"对梁启超"国学"思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学"地位之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对"国学"研究路径的阐释。此外,"东学"中的民族主义对梁启超思想的熏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3.
<正>1859年10月27日,吉田松阴因宣传及参与"倒幕"被斩首。此后,在他的亲传学生中,出现了大批为明治维新立下功绩的精英和领导人,吉田松阴也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思想之父"。日本军国主义前后对中国进行的长达70多年的持续系统侵略,其步骤与对外政策也是沿着吉田松阴当年的规划进行的。有专家评论说:吉田松阴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思想之源,不了解吉田松阴,就不了解日本的政治。  相似文献   

14.
<正>71年前发生在苏中的车桥战斗因其战绩之辉煌、战法之独特、战后影响之巨大,成为我军抗战史上一个光辉的典范。在车桥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松野觉,是一位从日本法西斯魔窟里挣脱出来、从战俘成长为优秀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松野觉是日本广岛人,1940年1月应征来到中国参战,1941年12月随苏中日、伪军外出"扫荡"时,在如东双灰山被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八团俘虏。当时,作为"模范士兵"的  相似文献   

15.
雷音 《党员文摘》2007,(5):32-33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三菱公司以15亿美元购人了位于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被狂喜的日本人视为重登世界之巅的标志。然而几年之后.这幢大楼又以9亿美元的价格卖回给了美国人。在这桩奇怪的生意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16.
<正>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55年体制"崩溃后,日本政党政治进入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日本共产党在这个时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党在政治理论和现实路线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使之与变化了的日本国内形势相适应,继而稳固了其在日本社会的地位,但同时由于日本国内政治思潮总体右倾化大趋势的影响,日共面临的挑战仍是十分严峻的.研究其发展状况和趋势,对于了解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1年8月13日,在日本东京上演了一幕丑恶闹剧:日本在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竟然以公职身份参拜了供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罪恶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此举一出,全球哗然.小泉纯一郎的行为固然卑鄙,然而使善良的人们再次认识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不死之心.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的最新表演,而日本军国主义战后的最初登台亮相,则要追溯到50多年前的战败日军"残留"山西.当时,前后约有万数旧日本军人在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卵翼下进行了"复兴皇国,恢弘天业"的军国主义梦想,残留山西达4年之久,并最终日落西山,梦断黄土高坡.  相似文献   

19.
巩辛  张缘 《党史纵横》2012,(11):23-27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东北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抵抗活动。其中,为了向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永久侵占中国东北,蓄意炮制傀儡政权"满洲国"的强盗行径,著名银行家、中共党员巩天民联合其他8位爱国志士,冒着生命危险,积极搜集证据,整理翻译成300页控告材料,经过与敌特斗智斗勇,终于向当时的"国联"成功递交了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材料,使得伪"满洲国"没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割裂出去据为己有的阴谋。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政界,小泉家族可谓鼎鼎有名,不仅走出了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等政要,所在的横须贺市更有着"小泉王国"之称。但这个家族里最近却出了一个"不争气"的年轻人。小泉力也,小泉纯一郎侄子,今年29岁,他因为无证经营"牛郎"俱乐部,涉嫌违反风俗营业法,被警方逮捕。此前,他经营的俱乐部就因为噪音被邻居投诉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