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1877年,清廷设领新加坡,以此为嚆矢,历经艰难曲折,相继在华民聚居的海外通商大埠设置了领事。考之晚清驻外领事的籍贯,无论出驻人数,还是人次,粤籍领事均遥遥领先,此并非历史的偶然,实乃时势使然,本文拟就其原因做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佐领是由因为侵入中国领土而被清朝政府靖边时俘获的俄罗斯俘虏和投诚者组成的,大约有100人,1668年设置半个佐领,1685年设置整佐领。  相似文献   

4.
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与领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海外中国公民面对的各种安全威胁骤然增加,导致人身、财产等多方面的重大损失,对我国领事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外交部加强了领事保护工作的应急、磋商、协调、预警等机制建设,为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利益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海外中国公民的急剧增加和安全形势的日趋复杂,我国领保机构还必须解决人员不足等问题,加强预警效果,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利益的能力与成效。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晚清政府积极推行拉拢和控制海外华人社会的政策,先后在华埠建立数十处领事馆。但清朝领事馆的官方色彩较浓,既容易受到当地政府的掣肘,也经常受到海外康、梁信徒和孙中山革命党人的抵制和攻击。在清朝政府的一手扶持下,海外各华埠陆续建立中华总商会,使之作为领事馆的外围组织和华人社会的最高社团。华人社团组织产生甚早。各种社团组织一方面起了保护、组织华人的作用,但另一  相似文献   

6.
在新加坡,儒学或曰孔学、孔教,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正宗,在一切思想流派中具有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随着19世纪初期新加坡开埠,华侨来此定居者日益增加,儒学也逐渐在当地华人社会传播开来。自19世纪80年代,晚清设置驻新加坡领事以来,新加坡儒学发展出现兴盛局面。清政府领事官员以及当地华人绅商通过办文社、建孔庙学堂和推广普及双语等方式,实现儒学与西学的对接,将新加坡儒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四.稻田新之助的迁居事业 1.事业的始末 根据驻新加坡领事代理齐藤干1893年4月12日给外务次官林董的书信,稻田新之助于同年3月上旬来到领事馆,说想要赴“婆罗洲岛”“购买树林,着手樟脑采集和木材采伐”,要求领事馆开“介绍信”。稻田是“兵库县下淡路国三郡须本町”出身的“平民”,46岁,1891年前后来到新加坡,“开办日本旅馆,让船员住宿”,评价固然不好,但从未听到“做过什么坏事”。  相似文献   

8.
马一 《东南亚纵横》2011,(10):77-81
晚清驻外领事品流纷杂,来源不一,其中驻在国华商侨领膺任领职者,在晚清设领保商护侨方面发挥的作用独具特色,尤为引人注目。本文拟分析华商侨领充任领事的原因,概述其作为,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做一更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交部2008年发行了新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对公民进行领事保护的宣传教育。随着全球化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强,影响在俄中国公民安全的因素增多,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应通过领事保护预警,信息共享和危机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体制和机制上的建设为赴海外国民打造一个较为安全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佐领是生活在中国清朝时期不同于俄罗斯人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清朝政府怀柔政策的感召下,从内心深处归顺了清朝政府,成为了大清帝国的臣民,进而融入中华文化中,成为了彻底的中国人。本文根据中文历史档案和中俄历史文献,从新的角度对俄罗斯佐领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走出国门的中国公民和企业数量增加,凸显领事保护的重要性,相关机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值得探究。2011年2~3月的利比亚撤离事件为中国领事保护机制的具体运作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检阅。此次事件显示出中国的领事保护预防机制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但领事保护应急协调机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预防机制的不足。中央企业在撤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今后海外中资企业应对类似情况树立了典范。这对完善今后的中国领事保护机制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结合近年来的领事实践和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与任务.领事保护的对象重点转向临时出国公民,领事保护需求大幅增加;海外中国公民活动区域不断扩展,高风险国家与地区呈现.海外安全风险日益多元化和集聚化,领事保护预防、磋商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凸显;基于人权意识和主观认知等的影响,领事保护的期望值与需求不断提升.于是,在有限的领事资源与“无限”的领事保护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小马拉大车”的张力.这就使得中国的领事保护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须注重领事保护中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统一,加强领事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亚洲 12月5—27日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时行了友好访问,并与上述五国领导人分别会见和会谈。 12月5日 中日举行第五次领事会议,就中国旅日华侨法律地位、简化中国赴日人员签证申请手续、双方侨民领事保护以及非法偷渡等问题进行磋商,并对近年两国领事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出现新一轮的热潮,在新加坡上市的民营企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香港、纽约的中资企业在海外的第三大筹资地。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我国民营企业在新加坡上市的热潮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几经曲折,香港、纽约和新加坡等成为中资企业的主要海外筹资地。与之相应,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上市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最早在新加坡止市的几家中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1993年10月中远集团最先收购了新加坡…  相似文献   

15.
11月门日上午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李瑞福,高级商务助理韩立宁在省外办领事处的陪同下前来我所进行座谈,我所所长陈吕范,副所长贺圣达、王士录向客人介绍了我所的研究情况,并回答了客人提出的有关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问题,中缅边境毒品问题。美国客人希望今后多保持联系,加强学术交流。会谈结束后所领导向客人赠送了我所研究人员撰写的著作和其它出版物。美国驻成都领事馆领事到我所座谈@刘俊~~  相似文献   

16.
刘军 《东南亚》2002,(2):48-54
自鸦片战争以来 ,各种西方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 ,中国从此进入一个思想激荡的年代 ,清政府再也无法维持它的闭关锁国政策。晚清时期 ,大规模派遣官员到西方考察成为清政府了解外面世界的常见手段。毋庸质疑 ,晚清时期派出的官员关注的焦点在于西方 ,因此学术界对晚清出洋官员对西方的关注点的研究不仅著述丰富而且非常深入。但是涉及到晚清出洋官员对东南亚地区关注点的研究似乎尚不多见 ,新加坡就是其中一例。众所周知 ,新加坡位于南洋地区的咽喉要地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同时新加坡是海外华人的一个聚集点 ,也是中国首次在海外设立领事之…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在非洲国家频频发生中国公民安全事件,涉非领事保护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中国外交部网站海外安全信息(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统计和对在非中资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在非中国公民遭遇的安全风险大致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治安风险、因中国公民自身违法违规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流行性疾病蔓延、恐怖袭击、海盗袭击、意外事故、经济诈骗和自然灾害几种类型。针对非洲国家安全形势复杂的特点,中国驻非使领馆与在非中资企业积极配合,建立了多样化的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保护在非中国公民和中资企业的安全。在目前中国涉非领事保护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 言 在新加坡各种族人口比率中,华人所占的比率大约保持在76%前后。这也因为有政府的不懈努力和政策(1)。苦于华人国民的海外流失和少子化所引起的人口减少的新加坡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在香港回归中国之前,积极地接纳了以移民身分从香港来的高学力人员及其家属(2)。其后,新加坡的各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接纳了从中国到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留学并获得学位的中国人作为研究人员和专家。此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急速的经济发展不仅加快了新加坡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而且加快了两国间人与文化的交流。1965年独立后极度警惕被称为“…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就要到来;1997年7月1日,被英国霸占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将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全国人民早就翘首盼望这一天的来临,热烈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全世界人民也在注视这个日子,衷心祝愿这个有“东方之珠”称誉的国际大都会回归中国以后,保持稳定繁荣,发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香港被英国霸占的屈辱。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强占香港岛;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再强迫清朝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强占九龙半岛;1898年,趁…  相似文献   

20.
海港     
历史沿革新加坡海港,航道水深,四季通航,又是天然避风港,其优越性显然比莱佛尔斯所能认识到的要大。在英国殖民统治初期,船只寄泊在新加坡河对面的滨水区上,船上货物则由驳船直接运到吻基的货仓。西面的克佩尔港(岌巴港)即今新加坡港务局主要设施所在地,葡萄牙人曾在十六世纪使用过,但后来废置不用,直到1819年8月才为英国人所发现。即使在当时,该港的入口处对横帆船说来,也过于狭窄。在轮船交通出现以及半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