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4,(26):46-47
在中国古代,同样有是否给“公务员”涨工资“增俸”或是降工资“减秩”的问题。总的来说,各个朝代的做法并不一样,但“增俸”基本上都是向基层、普通“公务员”倾斜。 曹魏景初年间“将吏”俸禄“方之于昔五分居一” 工资,在古代叫俸禄。由于古代“公务员”的俸禄大多偏低,故称之为“薄俸”,因为俸禄太薄而辞职的,在古代并不鲜见。先秦时期的《墨子·贵义》中,就记载了一个因嫌钱少而“辞官”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派专员巡视反腐,古已有之,各朝制度也各具特色,其中较为严密完备的是明代巡按御史制度。巡按御史制度对保证明前期地方吏治的清明,维护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延至明中后期,这一制度却在发展中走向了一条从膨胀到败坏的不归之路,巡按御史的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监察作用几乎失效。明代巡按御史制度从盛到衰的过程发人深思,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明代巡按御史制度的特点明代巡按御史制度的确立,吸取了历史上特别是汉代的经验,效法其"以小制大、以卑临尊"的监察体制,以七品御史纠劾地方所有官员,包括位居二、三品的三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6-6
自从古代封建国家官僚机构出现那天起,就存在着官员的俸禄问题,我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和秩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清代养廉银制的实行及破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薪俸制刮来贪贿风 清王朝入关以后,承袭明王朝的俸禄制,对从中央到地方政 府的各级大小官员定期定量发给"正俸"(银两)和"俸米"(粮 食)。与明王朝不同之处有三点: 一是优先保障满洲宗亲和八旗世家的特殊利益,保障上层 分子的特殊利益,以维护赖以统治的民族和阶级的不平等。清朝 的俸禄制,大体上可分成8大系列:一、宗室世爵俸禄;二、公主、 格格、额附岁给俸禄;三、世爵俸禄;四、文官俸禄;五、八旗武官 俸禄;六、绿营武官俸禄;七、外藩蒙古俸禄;八、回爵俸禄。每个 大系列中分若干等级,各系列中最高一级与最低一级的级差悬 殊,如宗室世爵系列,最高一级是亲王,岁给俸银1万两,禄米1 万斛;最低一级是奉恩将军,岁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就是 说最高一级是最低一级俸禄的90多倍。  相似文献   

5.
读者     
正推行官邸制是防止"以权谋房"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实行官邸制。短短几个字,瞬间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什么是官邸制?官邸制就是公务人员的一种住房制度,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期间居住的住所,官员对官邸只享有居住权,不享有产权。实行官邸制,便于对官员进行管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官员"以权谋房"问题。官邸制在其他国家已经成为普遍推行的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这是好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后续还需要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加强规范管理,逐步解决官员住房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6.
柏桦  吴爱明 《法治研究》2015,(2):126-132
明清两代的官员都认为自己的俸禄很少,甚至认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明史·食货志》)。实际上官员的合法收入足以维持其体面的生活,但他们仍声称俸禄太低,为官吏贪污受贿开脱。现实中的"不贪不滥,一年三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与贪污有何关系?提高他们的俸禄就能够养廉吗?历史似乎告诉后人,高薪不能够养廉,严惩不能够去贪,只有对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使廉贪观念深入人心,也才能有利于官员履行管理国家的职能,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明代初期,在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前,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养活一家老小。  相似文献   

8.
阳平 《中国监察》2014,(3):60-6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解决高级干部住房问题。所谓官邸制,就是国家为高级官员在任期间提供住房的制度。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就开始实行官邸制或建设官宅,并通过实施住房租赁补贴、购房优惠政策、公积金制度等方式,解决高级官员住房问题。从国外官邸制的发展历程来看,国外实行官邸制的最初目的主要是解决官员工资低、买房难问题,防止官员以权谋  相似文献   

9.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官邸制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官邸制至今仍未有任何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学界对其的研究也日渐式微.本文将从汪玉凯教授《中国特色官邸制研究》课题切入,论证中国特色官邸制度只是遏制官员住房腐败这个浩大工程中的一部分,遏制官员以权谋房需要官员住房公开、房产信息联网、官员住房监察等制度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0.
封建制国家行政法是调整封建制国家的组织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一切行政法律关系的法规的总称。在这些行政法律关系中,突出的是皇帝与臣僚的关系、中央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的权力分配关系,其实质是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制度生产关系的确立,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封建行政立法奠定了物质基础。封建的官僚制度取代了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度,官吏由君主任免,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吏考核制度、俸禄制度和官吏的告老休制等,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并逐步完善封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朱元璋曾告诫官员:守着俸禄过日子,如同守住"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这古人流传百年的警句,时至今日,仍回味不尽。联想到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算  相似文献   

12.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提出:拟探索实行官邸制.何谓“官邸制”?从字面上理解,它是国家为官员安排住房的制度,官员只有居住权,没有产权,并有严格的规则,遏制可能出现的官员房产腐败.这一制度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对中国来说也并不陌生,甚至可谓“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3.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行需要配套和完善 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起源于230年前的瑞典,有"阳光法案"、"终端反腐"之称.188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许多国家已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也是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反腐手段之一."阳光法案"目前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其最终目标是让官员不想贪、不敢贪和不能贪.  相似文献   

14.
德国监狱官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实行的是两级制,即基层监狱官员在各州所属的两年制司法执行学校接受全日制专业教育,晋升中、高级职务的监狱官员须接受本文所介绍的三年制司法学院的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的住房制度,比如说古代的县衙。其实就是一种官邸制,谁来当县官谁就住进县衙。官邸制的核心就是“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汉: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自秦汉开始,国家开始向异地任职需要解决住所的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并逐渐趋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3,(4):10-12
对于官员的"房腐"现象,必须导入更为严厉的反腐举措。被业界誉为反腐"底线"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当加快立法步伐,成为更具权威性的国家法律。源于瑞典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已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开花。在亚洲的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该制度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17.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4,(12):31-31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住房制度,在西方圆家已经普遍采用,且已实施多年。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所,官员本人没有产权。如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都是典型的官邸。  相似文献   

18.
致仕制度是官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年老官员的养老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官僚队伍人员结构的更新,对官员的整体活力及对行政效能的提高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自古即有优老恤贤、功遂身退,俗称"告老还乡"、"挂冠"等不同表达形式的致仕.致仕最初是作为"礼"载入<礼记>:"大夫七十而致事",由此可见官员致仕最初是被当作一种礼而执行的.然而由于致仕在官僚体系中的影响,两汉至隋唐,都相继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定,宋代做为官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对这一制度也"尤所所重之"[1],制定了一系列条例法定,致仕制度的礼制更进一步向法制倾斜.  相似文献   

19.
宋代“公人世界”中的官吏共生与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场域以及与这一场域相关联的特定主体,公人世界和始终置身于其中的宋代官员、胥吏,就是宋代司法活动的特定场域和特定主体。官员与胥吏在公人世界中形成了既共生又制衡的关系,究其原因,在于宋代国家制度设计和运行中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的基本精神,这一精神对于宋代的法律制度和官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五代十国时,后蜀主孟昶对大臣们说:“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天难欺。”孟昶的这番话,多少体现了他的一点民本思想。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还有点忧患意识的宋太宗赵光义把蜀后主孟昶的那几句话作为治吏的警言,刻成25块“戒石铭”,分置全国各府,作为地方官吏之戒。到了明清两朝,所有州县衙门的头门内,南道之上,都将这几句警言镌刻在石碑上,以此来提醒和诫勉这里面的为官者。“戒石铭”讲的是各级官员不能忘掉自已所享有的俸禄,都是来自于老百姓的血汗这一基本事实,如欺负老百姓,天理也难容你这样的官员。俸禄来自何处呢?用孟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