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以创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生产方式的主体变革;坚持自然史与人类实践史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方式正义作为内在价值根据,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全面生产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需要等不断彰显。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生产方式是一种含有后现代成分的经济形态,它远远超越了现代工业文明所容纳的内涵,使现存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它将高科技与知识的创新和使用作为第一生产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方式。知识经济所形成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产业经济一体化结构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使之从单纯物质生产力结构转变为前沿的知识技术的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立体交叉结构。具有高科技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新生产力的主体和社会的精英层,相比之下,它对普通劳力、资本、自然资源等传统实体性要素需求则大…  相似文献   

3.
江 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作了高度评价。今天 ,我们要创立社会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从方法论上来说 ,也必须从现阶段中国的生产方式基础分析出发。这样创立的理论才能体现和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 ,20世纪末开始的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 ,以及经济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对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从总体上说 ,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不是太高 ,而且发展不平衡 ,但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 ,我国生产力社会化的程度更高了 ,…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尽一致,我们只有在动态和比较中才能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立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立足于提高人的素质、立足于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生活方式是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乡村经济改革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以后,也必然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变革的是生产力,而在乡村生产力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是占乡村总劳力48.2%①的青年人。他们年轻,精力旺盛、有文化,物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时,考察了科学和生产力的关系,得到了“科学是生产力”这个重要结论。我们进一步研究科学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不难看出:科学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50多年前,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不仅如此,他还详细论证了生产力——这种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物质力量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如何表现为一种新的历史形式——资本生产力。这些论述集中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著作中。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产方式的内部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但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不断对理论提出新的要求,关于生产方式的原理的发展和完善,也因而具有了必要性与可能性.一、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其基本矛盾主宰着的自然历史过程.因此,从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9.
李映楠 《学理论》2012,(15):166-167,202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价值合理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于其有利于中国社会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确证和展现生命的本质力量,促进自身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大学生通过志愿活动帮扶社会的弱势群体实现由弱到强的辩证转化,这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知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志愿活动是一种"伟大的社会设计",它能够引领广大人民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其生产目的是实现价值的增值,也就是获得剩余价值或利润.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平均利润率则呈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实际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最终必然归于零利润.那时,资本发展的极限就到来了.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由资本主义自身所特有的机制促成的.竞争的外在压力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驱使每一个资本家都积极主动地提高个别生产力,最终却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普遍提高.这一典型的"囚徒困境",是资本无法摆脱的一种历史宿命,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决定了它的历史性和暂时性.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的含义是说生产力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力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决定意义,它决定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而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无疑,"生产力标准"具有客观性.然而,客观性并不排斥时代性.对"生产力标准"的时代意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结合上更好地把握其实质内容. 一、"生产力要素内涵科学技术"在世纪之交有特殊意义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世纪之交.当人类社会向新的世纪逼进的时候,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正在形成新的动态格局.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了重大突  相似文献   

12.
正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世界历史。中国也是如此,正在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究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发展之路,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1.把握时代机遇,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生前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春姣 《理论探讨》2004,25(6):38-40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在文化层面上进行反思,再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消解与弱化、文化回复与强化的过程,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倩 《理论导刊》2022,(9):72-79
“生产方式”是理解劳动过程、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化、把握社会形态演进的重要概念,其本身具有的复杂多义性,在“历史—社会”“技术—动力”“经济—阶级”多重维度上构建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生产方式,“机器类人化”现象成为机械机器向智能机器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以“技术—动力”维度作为考察生产方式变革的直接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机器类人化”在生产方式工具价值中的具体表现,结合生产方式的三个维度从其总体逻辑、工具逻辑和关系逻辑三个层面阐明生产方式的“变”与“不变”,是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生产方式变革内涵、把握生产方式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重视对生态问题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并提出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思想新发展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把协调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等方面作出了贡献.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则在于强调和警示人类必须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和谐发展;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搞好生态经济建设,实现生态文明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生产方式,既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除非人类自身毁灭,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促使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迫使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南大学刘新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功能取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实际,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重要的思想武装作用,为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提供思想引导  相似文献   

18.
婚姻道德是道德领域里一根最敏感链条。它的变化发展总是同一定生产方式相联系。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如果说生产工具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那么,婚姻道德水准同样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指标。本文试初步探讨一下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婚姻道德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1989年北京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中,曾经有人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发展规律", "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主张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 "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等等.其实,他们的历史知识等于"零".因为,"超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固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按照生产方式,即特殊的生产资料与特殊的劳动力的结合关系,决定一个社会经济构成的全部性质的观点,考察古代奴隶制的社会形态,有希腊式的、罗马式的、日耳曼式的、亚细亚式的多种类型.在这些"文明  相似文献   

20.
李伟玲 《学理论》2014,(7):72-73
当今社会,生态危机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产方式维度进行分析,工业社会中人们对生产力理解的片面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关键,工业社会中生产关系的现实表现是导致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探索生产方式维度下走出生态危机的途径,对生产力内涵的理解必须从传统转向生态维度,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合理协调人和人利益关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