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08,(5):27-29
编者按 春节长假归采,本刊外省籍记者纷纷谈起回家过年的见闻,他们都说,回家最深的印象就是自己威了贵州的义务宣传员.如同他们,今天,越来越多的"新贵州人",就像一务条纽带、一座座桥梁、一个个窗口,将贵州与外界联系起来,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展现在家人面前,让他们周围的人更加了解贵州、喜爱贵州、向往贵州.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在基层工作的外省选调生,结缘《当代贵州》是在2009年到乡镇挂职之后。每天工作之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书。从外地来黔工作之初,对贵州的情况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3.
清代早、中期,朝廷派了许多兼擅书画的外省籍官吏到贵州任职,他们从政之余常点染丹青,对贵州绘画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到了晚清和民国,情况颠倒了过来,这时一批黔籍画家因各种原因寓居北京(北平),用他们的作品征服了京城的官宦、文人,为贵州绘画赢得了声誉,谢鉴礼便是最早名闻京师的黔籍画家.  相似文献   

4.
正8月9日上午举办的国新办贵州专场新闻发布会,40余家中外媒体将镜头和话筒对准贵州,围绕"决战脱贫攻坚中的多彩贵州"这一主题,了解贵州、阅读贵州、报道贵州、展示贵州。发布厅外,从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非遗文创产品到无污染干净绿色贵州茶,从正安吉他到精密电子元器件,各类"贵州产""贵州造"充分展现出了当下贵州的发展成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采访各路同行,谈到贵州,他们首先想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27):12
2011年9月10日至18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举办。长城内外、大江南北,56个民族欢聚贵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34个代表团团长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一一描述了他们感受到的这届盛世联欢:"我给贵州打110分!""贵州用心办会,用情待客!""这是贵州建省近600年来不同凡响的大成功!"34个  相似文献   

6.
贵州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在服务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中,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将会起到什么样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唐斯庆。  相似文献   

7.
张玲玉  李坤 《当代贵州》2013,(23):28-29
在本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政要、专家、学者云集贵阳,共议生态文明建设之大计,同时也对近年来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外国参会人员,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赞许有加。  相似文献   

8.
彭勇  张蓓  方辉国 《当代贵州》2007,(14):17-17
调查显示:外省来黔就业人士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特点:他们中的大部分认为贵州就业形势好,压力不大;与其他地区相比,气候宜人和风景优美是贵州的特别优势;工资待遇低和消费水平高则是吸引人才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9.
曾书慧 《当代贵州》2020,(15):32-32
在贵阳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一座占地面积185.4亩,投资9.6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贵州科学城屹立其中。"在这里,每天都会上演各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故事。"贵州科学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区域负责人徐诗婷介绍。3月21日,跟随她的脚步,记者看到了这座筑巢引凤至的城——贵州科学城。这是一座围绕新材料技术。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与贵州,山水相连、习俗相似,自古以来就以兄弟相称。四川的灾情、同胞的苦难,让3900万贵州人民感同身受,灾区传来的每一条信息都让贵州人民揪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共青团贵州省委向全省紧急招募志愿者,本刊社领导得知这一消息,支持鼓励全社职工积极报名参与。5月15日,25名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这是全国第一支跨省行动的青年志愿者医疗队伍。随行的还有70名青年志愿者,其中,有当代贵州杂志社的5名记者和工作人员。本刊5名志愿者在积极投身到一线抗震救灾的同时,记下了他们在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11.
近日,杭州市民郭陶陶写信到本刊,希望了解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  相似文献   

12.
监狱系统担负着刑罚执行、改造罪犯、减少和预防犯罪的主要职责。在贵州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省监狱系统将怎样结合自身特色,在建设平安和谐贵州中发挥应有作用?本刊记者对省监狱管理局局长曹云平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贵州架起了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桥梁。众多海外媒体人来到贵州,与这片土地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眼中的贵州是什么样?他们如何报道贵州?他们为何爱上贵州?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三位海外媒体人,讲述他们的贵州故事。  相似文献   

14.
我的贵州梦     
作家、村支书、企业家、慈善家、乡村教师、创业大学生、跆拳道教练……他们的汗水里,澎湃着时代的浪潮。他们的脚印里,回荡着历史的足音。他们的梦想里,绽放着奋斗者的荣耀。他们的梦想,是个人追求,也是对贵州发展的憧憬、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他们的反思与成长,彰显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和昂扬奋发的价值追求;他们的成就与体悟,让我们触摸到了贵州与中国发展的脉动。贵州梦没有旁观者。在他们孜孜矻矻、百折不回的梦想里,是否也有你的印迹?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历史节点上,汇聚你的、我的、我们的贵州梦,用热情拥抱生活,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体育为何要以"山地民族特色"为定位?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如何做大、做强?贵州体育将如何布局?体育产业如何与其他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玉广。  相似文献   

16.
"电商"为何成为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热词?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将给贵州带来哪些机遇?如何创造农村电商发展的"贵州经验"?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沈新国接受本刊记者专访,回答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沈艺 《前线》2016,(12)
正近年来,贵州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2016年11月初,本刊记者作为全国党刊"聚焦贵州走新路"调研采访团成员,走进了贵州省贵安新区和平塘县。它们一个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高端、绿色、集约的特色新区;一个利用地理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闯出了各自的发展之路,成为贵州创新发展的两个成功样本。  相似文献   

18.
正黔山大地,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灵,山与水的相融相依,孕育出神秘多彩的贵州风貌。在贵州人民生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水,无疑是最活跃、最核心的自然要素。翻开贵州水史,"十二五"这一页,水在激情高歌、一路奋进!5年时间,贵州水利投入达到1122亿元,是解放以来到"十一五"末水利总投资的3.1倍,是"十一五"水利总投资的4.8倍。一时间,一座座水库拔地而起,在黔山大地星罗棋布,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18亿立方米;一股股清泉流进干家万户,1500万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喝上放心水;一条条沟渠穿梭乡村  相似文献   

19.
郑如东 《当代贵州》2011,(22):27-27
我是一名到外省读大学的贵州学生,每天总要抽出一点时间看《当代贵州》,并做上笔记。它吸引我的,除了它所站在的高度及第—时间传递出我省的发展动态外,还有里面一些思想深邃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尹辉  李枫 《当代贵州》2012,(9):17-19
会上,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会下,代表委员们主动利用媒体传达观点、积极宣传贵州新风貌。据网络搜索引擎的不完全统计,全国“两会”期间输入“贵州”关键词显示141万条,远超其他省份。一位贵州代表告诉记者:“这是我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以来最为壮观的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