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作为现代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普遍形式,奠基其基础的是法律的客观性及其法律诠释的客观性追求。哲学诠释学从本体论的高度,用理解的创造性解构了法治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既是本体又是方法的法律诠释学,在法律文本和法律实践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预设了诠释者的价值存在,同时也作为具有规范化意义的操作技术存在,对法治建设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它的建构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解的创造性的制约和法律诠释对客观性的追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希  廖宏昌 《求索》2010,(11):191-193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田园诗人的代表人物,他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诗中,形成了"本真"的生命境界。陶渊明生命"本真"的形成一方面源于诗人自身生活经历的积淀,另一方面源于作者儒、道之社会文化底蕴。郭象"独化"哲学作为儒道二者融合的产物于是对陶渊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陶渊明"本真"的生命追求与郭象"独化"的哲学气韵是同一文化脉络下桴鼓相应的共同产物。这也从人性方面反映了陶渊明"内儒外道"、"游外以弘内"的文人气质,正为郭象"独化"生命哲学之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3.
李勇 《桂海论丛》2006,22(5):28-30
哲学诠释学注重真理反对方法,张扬诠释反对认知。然而,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本身却没有逃脱一定方法的支撑,并且它从某种程度上也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基础,这种主观态度与现实的差异无疑给其带来了多重困境。鉴于此,当代国内外诸多诠释学家与研究者们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诠释学视域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统一诠释与认知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4.
郭象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长期以来,哲学界大都认为郭象哲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其实,郭象哲学的核心是自然主义思想,但由于夸大了自然主义,又走向了形而上学"独化论".当他错误地把自然主义推向极端,移入社会历史领域,就形成了为门阀氏族服务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5.
6.
在《庄子》内篇之"命"的思想谱系里,具有使命、命运、命名、生命等多重含义,相应地,庄子正是试图从拒绝使命之"命"、安顺命运之"命"、悬置命名之"命"、保全生命之"命"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生命的安顿。无疑,这些安顿生命的实现路径,构成了庄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安"命"哲学。  相似文献   

7.
哲学诠释学"存在"、"理解"、"语言"三位一体的视域蕴涵了改变语用学研究格局的语言适应理论.对语言适应理论的哲学诠释学解读可以进一步揭示出,语言工具论有其深刻局限性;语境的无限性在于人类世界经验的语言性;语言适应本质上是视域融合;语言具有实践性.语言适应理论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从哲学诠释学中寻求理论养分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9.
沈跃龙 《传承》2013,(2):88-89
物质欲望、礼、疼痛、死亡束缚着人类的精神空间,使得众生不自由。《庄子》一书集中了庄周对自由之境的思考,对于上述四种限制人之精神空间的桎梏,作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0.
杨国荣 《探索与争鸣》2022,(5):75-79+178
与现代大学的教育系统相关,哲学作为学科有其知识性的一面,承认这一点,是对哲学在历史衍化过程中形成的现实形态的确认。按其实质,学科性与知识性、规范性无法相分,在一定意义上,掌握哲学领域的知识的过程,也是经受哲学思维训练的过程,无论从哲学之为哲学的本然形态看,还是就哲学的学科意义而言,把握它与其他思想的区分的独特之点,难以离开其知识系统及相应的学科“规范”。哲学的起源既与思想的惊异相关,也涉及对现实的忧患,与之相应,哲学的教育不能仅仅从引发惊讶感或启发惊讶能力入手,而应同时引导学生注重现实存在,并从价值层面关切人类命运。进一步看,谈哲学教育,不能仅仅讲批判性,而是需要同时从创造性、建设性方面加以引导。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哲学教育与一般教育之辩,折射了哲学问题与日常问题的关系。哲学所面对的,首先是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问题。哲学教育旨在引导人们基于人类文明衍化所凝结的成果(包括各种形态的知识成果),创造性地解决内在于现实存在和生活世界中的多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生良 《思想战线》2005,31(4):5-10
《庄子》深邃博奥的哲学思想,并非“唯心”、“消极”、“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体系,而是以唯物、积极和代表平民阶级为主导,唯物之中有唯心,唯心之中有唯物;积极之中有消极,消极之中有积极;且着眼于整体的人和人生中不利的一面,大致属于弱势群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儒道两家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生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心理学思想是当代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避免片面理解《庄子》所蕴涵的心身关系问题的论述,本文在心灵哲学的视域内、在《庄子》哲学思想的取向内探讨了其有关心身关系问题的论述。以时间的递进为线索,注意到《庄子》后学对前期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展现出心、身交替超越的演进过程,给学术界关于《庄子》心灵哲学本体论的定位提供了“中立理论”的参考结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的孔子,很多人尤其是研究形而上学的学者并不承认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身份,也否认孔子的思想是一种有体系的哲学。对于这一看法,从哲学形而上学的角度来看是有些道理的。然而如果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此论或许有些偏颇。因为孔子的哲学思想是一种面向现实世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学说,这一学说特点是与实践哲学而非与形而上学相契合的。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言行的《论语》中显示出,孔子事实上建立了以"仁"、"礼"等范畴为普遍概念的实践哲学体系,在这种意义上,孔子的思想当然是一种哲学,而孔子本人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哲学家。  相似文献   

14.
近日,品读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颇有感受与顿悟。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篇幅都不算太长,但都能给人以清新的启迪。尤其对李瑞环在《提倡大家学点哲学》中所说的“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不能算明白人”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习哲学,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学会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对于一位统战工作者而言,其工作特殊性更需要学会一点辩证法,这对个人的工作、生活、为人都是极为重要的。如书中的一个小事例:“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就是燃料,拿它…  相似文献   

15.
尼克·奈特认为,李达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声望,取决于《社会学大纲》所呈现出的博学。奈特站在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认为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以苏联哲学为模型,论述主题与方式都与苏联哲学的维度与框架相似,是苏联正统哲学对李达哲学思想影响的有力证据。奈特的论述驳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异端"的观点,但他对《社会学大纲》正统性认可的同时,过于强调权力对真理的正统性解读,忽视了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中国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会兰 《求索》2012,(12):87-89
《人物志》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刘劭提出人物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认为人因禀受元一之气的结构和质量不同,因而德、才不同。根据德、才比重的不同,可将人才做不同的分类,这是刘劭君臣关系的哲学基础。刘劭认为,圣人与人君是重合的,同时具备中和之质和聪明之才。为臣之道当遵循以一味协五味的原则。刘劭的主道与臣道思想具有注重主德之平淡和君臣关系自然性倾向的特色,援道入儒,为君臣理论加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强爱武 《前进》2011,(9):54-55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沉淀,再沉淀。几年前曾读《学哲学用哲学》,初读时,便觉得有些震撼,于是读了便不能放下,便不能不反思,便不能不被作者深厚的哲学功底所折服。《学哲学用哲学》的作者李瑞环同志曾经担任过中央政治局常  相似文献   

18.
李瑞环同志55万字的大著《学哲学用哲学》最近出版发行了。在该书的结束语中,李瑞环同志这样写道:“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一连用了三个“最”字,这番充满“哲学情结”的心得和感慨,着实发人深思。哲学,是时代精神的  相似文献   

19.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09,22(4):38-42
《公孙龙子》书中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坚白石二”、“白马非马”、“二无一”诸辨题,因为其表述上的超出常识而常常遭到曲解。实际上,从现代语言哲学角度来看,这些辩题不仅不是诡辩,而是揭示汉语言文字系统特征的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的规律,就是最基本的哲学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上的结晶,“两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两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七大报告既是对“两论”的继承又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上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