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警务战术课程的建立,尚处在起步阶段,专项技能训练及专项战术指导并不成熟。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员学习警务战术,掌握各类战术的理论知识及战术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演练的方式,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新时代的警务战术课程,需以实战化为导向,从实战出发,切实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公安院校应创新警务战术训练教育理念,执行警务战术课程改革,以合理、优质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切实提高警务战术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基础警务实战技能课程和专项警务实战技能课程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中规定的对新录用和调入人员开展入警训练以及对各警种部门进行专业训练时必须开设的课程。2020年,技能战术练兵被公安部《练兵大纲》列为全警实战大练兵公共科目。多年来,各级公安机关狠抓警务实战技能练兵,将其作为提升民警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公安特警的专项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警务技能、战术训练的基础。然而,公安特警的专项体能训练未能有比较系统的分类和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安特警的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公安特警学员应加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执业能力,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相似文献   

4.
根据公安部《关于2019年至2022年开展全警实战大练兵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在全警实战大练兵中进一步加强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专项训练的通知》,全国公安机关正在不断加强实战练兵,作为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基础性内容,警务实战技能的训练十分重要。遵循先进的学习原则,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使民警的警务实战技能训练更加符合规律、贴近实战,从而切实提升民警警务实战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流血牺牲。  相似文献   

5.
擒拿格斗是一项对身体协调能力要求较高的训练项目,协调能力在擒拿格斗训练和实战中有着重要作用,注重协调能力的培养对于技能训练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优化作用,有利于改正错误动作,促进动作技能之间的正迁移,减少运动损伤,在实战中能弥补训练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学员协调能力相关知识介绍,结合擒拿格斗的特点与需要,分析与探讨了警校学员在擒拿格斗训练当中进行协调性训练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如何进行协调性练习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疫情背景下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的变革是为适应当下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抓住警务技能课程改革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公安民警面对疫情不断提升执法能力的有效法宝。从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疫情背景下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的变革方向,可为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的变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力量训练是武术散手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武术散手的训练水平,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观察法的基础上,对武术散手的力量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专项的特点提出相关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安教育》2014,(10):9-12
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开展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的施训理念,坚持领导带头,全警参与,突出重点,实训实效,推动专项训练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达到了“练就过硬体魄、掌握警务技能、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人民安全”的目的,为圆满完成2014年一系列重大维稳、安保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素质能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组织训练方法是训练规范、有序、安全实施的法宝,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倍增器。从事警务技能训练工作的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积极探索、深入研究警务技能训练的科学方法,为全面提升公安民警的执法(勤)素质和实战能力作贡献。文章在警务技能的组织训练方法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依法使用武器警械专项训练活动开展以来,安徽省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围绕实战、服务实战、实战检验、实战引领"的施训理念,坚持领导带头,全警参与,突出重点,实训实效,推动专项训练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达到了"练就过硬体魄、掌握警务技能、依法履行职责、保障人民安全"的目的,为圆满完成2014年一系列重大维稳、安保任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素质能力保证。  相似文献   

11.
赵军  韦益毅 《公安学刊》2008,(2):104-107
警察的身体素质、警务实战技能水平与队伍的执法能力、战斗力密切相关,是顺利完成各项执法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通过实证调查方式,对警察院校学生身体素质与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内容进行实证性评价与分析,得出警察实战技能训练,一要转变思想观念;二要与国际先进警务实战训练理念接轨;三要加强警察的体能、技能、战术三位一体的实战意识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2016,(4):33-36
近三年来,江西省公安机关以实战需求为引领,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高位推动、全力保障;层级设计、全警参与;注重成效、彰显特色等专项举措,广泛开展警务实战技能大轮训大考核大比武活动,努力打造江西特色的实战化训练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按照"全警学习、全面普训、随机摇号、技能比武"要求,不分警种、不分年龄,全警参与,考核内容以岗位业务技能、实弹应用射击、  相似文献   

13.
薛恒 《公安教育》2011,(9):15-18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上海会议"精神,大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水平,辽宁省公安厅党委决定在全省公安机关深入扎实开展警务技能大练兵、实战本领大比武活动,强力推进训练实战化发展,大力提升公安队伍警务技能和实战本领,为打造国际一流警务、努力开创辽宁公安工作新局面,提供坚强有力的警务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安教育》2012,(11):78-78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战术教官队伍梯队建设。努力提高全省警务实战技能战术教官教学能力,发现和培养实战教官人才,按照《2012年全省公安教育训练动员令》和《2012年全省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2012年10月12日,全省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战术青年教官培训班在黑龙江省公安厅警务实战训练大庆基地举行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对警务管理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进行再定位,是深化警务管理体制、警务管理活动运行机制和警务管理队伍建设等各项改革的前提和先导,包括对警务管理性质的定位,对警务管理目标和职责的定位,对警务管理改革切入点的定位。要建立健全适宜完成跨世纪宏伟目标的警务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还应该特别强调确立几种意识:警务管理必须讲政治的意识,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意识,必须依法行政的意识,必须利民为民的意识。此外,在警务管理活动中还应注意合理运用以下四种能力,即社会管理控制能力、社会动员能力、社会协调能力、社会文化倡导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比武     
正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公安机关首属警务实战技能教官大比武活动,在喀什地区公安局反恐实战训练基地举行。喀什地区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暴恐活动专项行动为背景,以"亮剑天山、功在昆仑"为主题,以全警冬季训练为契机,以实兵实景实弹实战的形式,组织各县市公安局14个代表队共70名厅级、地级警务实战技能教官,进驻野外反恐实战训练场,在2  相似文献   

17.
申恭教 《公安教育》2013,(1):85-F0003
<正>为加强警务实战教官队伍建设,提高水上救生专项教学训练水平,2012年11月19日至11月27日,由公安部政治部主办、中国前卫体育协会协办、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第28期全国公安机关警务技能战术教官培训班暨水上救生教官培训班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9所公安院校、5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探索如何提高公安院校学生警务现场急救能力的水平、普及警务现场急救知识的方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8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和非参数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生知道警务现场急救的占13.07%,觉得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非常好的占4.02%,完全不了解的高达23.12%。公安院校学生在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四项技能自评中,了解一点、不会基本操作的百分比分别为36.18%和37.69%。获取警务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的占39.75%、电视的占24.27%。大部分公安院校学生期望学习心肺复苏、骨折、溺水、包扎等四项警务现场急救知识。学校没开展宣传与讲座、师资不足、课时少、学生缺乏认识等成为影响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结论公安院校学生警务现场急救知识匮乏,获取急救知识与掌握技能的途径比较狭窄,应重视警务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宣传与培训,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警务实战中常有关于警察受伤甚至牺牲的报道,这说明我国公安队伍在警务实战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公安院校是培养警察的摇篮,公安院校教育训练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警察的实战能力,公安院校警务实战部门应着重加强对学员警务技能及运  相似文献   

20.
《公安教育》2011,(11):77-77
为提升全省警务实战教官队伍的素质能力,迎接全国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山东省公安厅于2011年9月15日至18日组织了全省公安机关警务实战教官技能比武,各市公安局和滨海、齐都公安局19个代表队190名队员参加了教学训练法、高墙越障、枪支使用操作、全能枪手射击、战术攻防对抗5个大项的比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