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此以后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也陆续步入了改革之路。到上一世纪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在这些地区遭到了失败。而中国的改革却一直稳步前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日趋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的成功有何经验 ?苏联东欧的失败有何教训 ?探讨这个问题 ,对于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无疑是有益的。一、正确处理改…  相似文献   

2.
柴尚金 《党建》2009,(9):13-14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多个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一片“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喧嚣。进入新世纪,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引领社会的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执政地位日益坚固。  相似文献   

3.
仝山 《新湘评论》2010,(14):18-1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多个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一片“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喧嚣。进入新世纪,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引领社会的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执政地位日益坚固。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世界内部,  相似文献   

4.
记者:您认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在罗马尼亚失败,是不是像有观点所认为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失去了科学性?陈德来: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于八九年剧变,失去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失败了,但不能因此就认为马  相似文献   

5.
记者:白大使,在您担任我国外交部苏欧司副司长期间,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后来您又出任了我国驻保加利亚大使,对于东欧剧变,您怎样看待?白寿绵:1989年前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相继发  相似文献   

6.
正翻开中国历史画卷,探寻苏联解体和东欧社会主义巨变的原因,得出的是同样一个结论: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政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当前,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整体态势,反腐败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以来,东欧各国发生剧变,执政四十多年的共产党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先后被否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这种低潮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1 纵览东欧各国的政党制度,我们看到了两个特点。一是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实行的是“一党制”.阿尔巴尼亚始终只有一个劳动党,它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直至成为执政党。南斯拉夫除了共产党之外,其它几个参加联邦政府的民主党派都在  相似文献   

8.
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对二者进行历史比较分析,深入挖掘、研究、总结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经验,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揭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总结执政以来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 ,并吸取苏联、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沉痛教训的基础上 ,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这些规律主要有 :共产党执政后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 ,才能巩固执政地位 ;必须发扬民主 ,健全法制 ,依法治国 ;必须妥善处理国际关系、党际关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国际环境 ;必须从严治党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10.
围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历史经验;分析了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指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重要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1.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官上空飘扬了70多年的镰刀锤子的红旗悄然降落,升起了象征俄罗斯的三色旗。这标志着列宁创立的、由共产党执政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彻底消失,两年前的同一天,罗马尼亚共产党人齐奥塞斯库及其夫人遭处决,在此前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相继垮台。在世界政治版图上,苏联、东欧这一片红色已成为旧迹。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4月1日定价:48.00元相比而言,国内媒体更喜欢报道西欧和北美国家,对于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不屑一顾"。东欧剧变距今已有20年的历史,这20年东欧国家的转轨发展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老大哥都相继走向失败时,社会主义道路还能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东欧剧变之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种局面之下,南非共产党对苏联东欧过去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认为苏东剧变的发生是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同社会主义原则相背离的结果。未来的社会主义只有克服其弊端,回归社会主义原有的价值追求才能迎来光辉的明天。而南非共产党也将以此为起点,汲取苏东剧变的教训来改革和加强党的理论和组织建设,依据南非国情为实现一个种族平等和阶级平等的新南非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许耀桐 《新视野》2007,2(4):4-7
政党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创建政党,深刻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警醒我们高度关注党的建设;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关键在于党的改革,关键在于党的制度创新"。进行党的制度创新,必须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欧共产党丧失政权始于波兰。波兰统一工人党在以团结工会为主的反对派的重压下,被迫实行多党制,结果在大选中不敌反对派,沦为在野党。而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却是由于党的领导层发生分裂,主张彻底变革的“激进改革派”占据上风,把党引向了蜕变之路,党自身的社会民主党化导致了党的分裂,为反对派通过大选获取权力铺平了道路。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执政时期对社会的压制和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注定使人们以异乎寻常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满。齐奥塞斯库夫妇被送上了断头台,罗马尼亚共产党也不复存在。南斯拉夫的剧变也显示出不…  相似文献   

16.
匈牙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经济改革,试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匈牙利也一度在短缺经济盛行的东欧成为了“消费者的天堂”,但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积弊并没有得到解决。正如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认为,中央计划在匈牙利的收缩并不意味着出现了通常的竞争性的市场关系,相反,中央计划部分被市场型的控制所取代,部分被企业与财政当局特定的讨价  相似文献   

17.
阿尔巴尼亚这个巴尔干半岛上微不足道的小国,曾被我们誉为"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是我们心中的神圣之国.然而在东欧剧变中它同样未能避免垮台的命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自身全面推行极"左"路线,才是导致其亡党亡国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匈牙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始对匈牙利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苏瑞莹  马拥军 《求实》2012,(10):21-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执政力量的重要来源与合法性基础,它使党可以用最小的执政成本获得最佳的执政成效。因此,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深刻地认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科学地揭示、概括提炼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一个意义重大而又迫切需要面对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这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使整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