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维·M.兰普顿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Hyman教授、教务长、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他的最新著作是《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2010年6月,兰普顿教授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担任访问学者。以下是他在访学期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年轻研究人员所作两次讲座的记录稿,已经其本人阅定。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20)
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国际经济发展的历程,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心转移迟早总会发生。在研究国际关系的芸芸学者中,不能不提及罗伯特·吉尔平。这位曾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美国总统技术和经济顾问团成员的当代西方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多年来,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写下了《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等多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对近代以来一些典型的国际经  相似文献   

3.
正特雷尔·卡弗是国际知名的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专家,国外"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他于1974年获得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此后先后任教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和布里斯托大学,并于1995年起担任布里斯托大学政治理论教授。卡弗研究成果丰硕,代表作有《马克思的社会理论》(198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关系》(1983)、《马克思的〈大纲〉和黑格尔的〈逻辑学〉》(1988)、《恩格斯的生平与思想》  相似文献   

4.
大卫·科茨 (DavidKotz)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知名左翼学者。他对国际政治经济特别是苏联问题、美国社会问题等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其研究苏联问题的新作《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制度的消亡》 ,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 0 0 4年 11月 2 3日 ,科茨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政治学所和欧洲所的邀请 ,与中国一些学者进行了座谈 ,这是科茨教授时隔 2 0年后第二次访问中国社科院。在会谈中 ,科茨教授就苏联解体谈了自己的最新看法 ,同时还就美国左翼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现状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的两篇文章是大卫·科茨的谈话整理。  相似文献   

5.
3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方连庆教授、王炳元教授、李义虎副教授在临湖轩接受了澳大利改《澳人报》(The Australian)外事主编谢里登(Greg Sheridan)的采访,并就有关中国在地区和世界安全体系中的作用、香港回归祖国、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中澳关系、“中国威胁论”及21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等一系列问题回答了他的提问。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三位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从历史、现状和未  相似文献   

6.
激进左翼往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卡利尼克斯(Alex Callinicos)是英国约克大学教授,著有《平等》、《反第三条道路》和《反资本主义宣言》三部曲等著作,在国际左翼理论学界享有盛誉。2008年10月6日,他在英国《国际社会主义》夏季号上发表《激进左翼往何处去》一文,具体分析了激进左翼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欧洲激进左翼的改革方向作了展望,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尔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沃尔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英刊《国际思想评论》2011年第4期发表了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经济系教授迈克尔·佩罗曼题为《经济学与和谐文明的冲突》一文。该文对西方经济学把资本主义描绘成一个由互利的交易活动网络构成的和谐社会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经济学家们使  相似文献   

9.
东方出版社于1994年10月出版了我系国际文化传播研究所龚文庠教授的专著《说服学——攻心的学问》。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说服学的专著,从而填补了我国学术领域的一个空白。“说服学”(PERSUASION)是近年在西方兴起的热门学科,顾名思义,是研究“说服”的,研究人怎样说服别人。孩童要父母买玩具,小伙子向姑娘求爱,革命家街  相似文献   

10.
法国共产党衰退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0月,法国第八大学政治学教授托尼·安德烈阿尼在北京参加了“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国际研讨会之后,应邀访问华中师范大学并作了关于《法国共产党衰退的原因》的演讲,分析了法共在2002年  相似文献   

11.
1997年8月15—19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京郊平谷举办了首次《国际关系学新论》写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外交学院的近20位专家、学者,就当前国际关系的新问题、新形势和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课题、新任务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学术探讨。 1996年年中,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了以院长梁守德教授挂帅的《国际关系学新论》课题组,并成功地申请到了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课题资助,其《国际关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学界的一种新气象。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研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特别是世界史学者有意识地跨越学科界限,参与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来,为当今世界问题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为崛起中的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思考。那么,世界历史与国际关系的学科跨学科研究的基本状况何如?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其未来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刘德斌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史、英国学派理论和公共外交等,著有《美国世界战略》和《撒切尔夫人传》,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一、二版),主译《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等。  相似文献   

13.
<正>蔡拓教授和他的团队所撰写的《全球学导论》一书,积20多年的专注耕耘,以50万字的篇幅呈现了全球学的学科体系,为我国的国际关系研究新辟了一个全球主义学派,实为学界盛事,值得学界同仁感佩。《全球学导论》的一个主旨是要摆脱国际关系研究中方法论的国家主义,提倡方法论的全球主义,系统阐述本体论的全球主义。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国际关系的行为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需要我们在国家之内、国家之外、国家之间和国家之上  相似文献   

14.
李成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李成教授还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常务理事、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美国国会美中工作组学术咨询小组委员以及"百人会"理事等职。李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他撰写和主编的主要作品包括:《重新认知中国:改革的动力与困境》(1997)、《中国新一代领导人》(2001)、《架起横跨太平洋的思想桥梁:中美的教育交流1978—2003》(2005)、《中国变迁中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非传统安全议题在各国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均备受关注,非传统安全研究不仅方兴未艾,而且正在走向体系化和"制度化"。那么,非传统安全研究是如何兴起的?它包含哪些内容?非传统安全研究演进状态如何?西方的非安全研究状况如何?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有哪些理论探索?目前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有哪些不足?如何看待非传统安全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此,本刊特约记者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甘均先副教授专访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教授。余潇枫教授长期从事非传统安全理论研究,著有《国际关系伦理学》《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治理》《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理论、范式与思路》(合著)及《边疆安全学引论》(合著),主编有《非传统安全概论》(第二版)、《中国非传统安全蓝皮书》,译著有《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杨国昌教授主编的《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继承与创新》一书。该书在阐明马克思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它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我们应如何批判地吸收其合理有益的成分,使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创新。理论界对这一学术成果十分关注并希望了解详细情况,为此,本刊记者走访了负责研究撰写该书有关章节的丁冰教授,现将与他对话的记录刊载于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阿兰·胡(鲁林)曾任巴黎第八大学和法国东方语言文明研究所教授,受马尔罗《人类的命运》一书的影响,早年致力于研究中国工人运动史,他的博士论文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人运动》,以后一直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著有《文化大革命》(1976)、《中国迷津》(1979年出版,1983年再版时更名为《人民中国》)、《20世纪的中国》(2003)。目前他正在撰写《毛泽东传》。最近,他分别接受法国《人道报》和法国《望》杂志记者的采访,谈到中国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这两篇访谈分别刊登在2004年11月30日《人道报》网络版和《望》杂志7…  相似文献   

18.
4月19日下午,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公开发行暨国际形势研讨会”在逸夫一楼举行,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靳诺、教育部社政司出版管理处处长陈矛,北大党委副书记赵存生教授、副校长吴志攀教授、社科部部长程郁缀教授、学报社科版主编龙协涛、校刊主编魏国英、图书馆副馆长武振江,以及《外交学院学报》、《国际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等刊物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英刊《牛津经济学与统计学通报》(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1年第2期刊登了格拉斯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丁赛与牛津大学中国发展中心教授约翰·奈特题为《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的文章。该文采用跨越30年的跨省数据来解释为什么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研究发现:各省都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其中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世纪中后期,心理学与国际政治相互融合产生了国际政治心理学这一独立的交叉性学科,政治心理学理论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现象的路径之一。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心理学有了新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经验开始受到重视。由于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那么,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如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如何看待此研究的未来发展?本刊特约记者王海媚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尹继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政治心理学和国际安全与中国外交,著有《政治心理学》《社会认知与联盟信任形成》《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