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倩 《各界》2013,(2):56-58
北宋年间,有一位个性怪异、喜着奇装、嗜洁成癖的书法大家——米芾,他与同时代的苏轼、黄庭坚、蔡京合称“宋四家”,并以癫狂的个性名震一时,人称“米颠”。九百多年过去了,这位书法大家依然“癫狂”: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上屡破天价,多少人求而不得。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0,(4):F0003-F0003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7)
朱熹基于其会同蜀、洛,兼容释、道诸学而成的理学体系,产生了理学书论下的书法伦理思想。这既源于朱熹对程颢、程颐书法伦理思想的继承,也源于朱熹对宋代盛行一时之苏轼"尚意书风"所追求"奇""险"的深入批判。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核心是"中和"与"守常",这既包容了朱熹早年书法伦理"拟古尚法"的内涵,也体现着其晚年书法造诣日臻纯熟之下,关于书法伦理"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之进一步嬗变。同时,朱熹从"拟古尚法"到"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之书法伦理嬗变过程,也在此后历代产生了诸多歪曲及误读。  相似文献   

4.
王登新 《学理论》2009,(32):136-136
书法作品的“意象”追求,贯穿于书法创作的整个过程,“意象”的表现是书法形质与神采的再现,书法“意象”美使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韵味,是指导书家进行创作的重要审美取向。同时,欣赏者也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思维感悟书法作品中的这种“意象”美。  相似文献   

5.
宁楠 《学理论》2010,(21):167-167
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其共同特点都是重视书法创作中的主观因素,也就是强调“意”的作用。因此“尚意”成为宋代书法理论的总的精神,是宋书创作的美学追求,也是宋代书法理论发展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6.
清风慕竹 《各界》2014,(4):64-67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这首熟悉的《劝学》诗,出白唐代的颜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并不是诗,而是书法。他的书法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不过比他的书法更让人惊心动魄的,是他一辈子刀光剑影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各界》2013,(1):F0003-F0003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草书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一一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一一五百家书法精品展、“石鼓阁”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敦煌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羲之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  相似文献   

8.
常河 《各界》2010,(6):66-68
一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拐点。比如苏轼在“乌台诗案”后成为宋代官僚体制砧板上的鱼肉,从内地到岭南,颠簸流离成为他生活的主调,甚至搭上了一个儿子的性命。不过,也恰恰正是这个拐点,成全了苏轼文学艺术上的最高成就。而柳永的拐点,纯粹源于他的大嘴。  相似文献   

9.
艺术简介郭宝禄,出生于山西古城平遥。1981年10月入伍,原总后勤部驻陕某部政治处主任,中校军衔。现在陕西省委党校办公室工作。爱好:书画、篆刻、摄影、写作。作品多次参加军地书法大赛并获奖。曾获“庆祝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书法艺术大展”一等奖;“庆祝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银奖;授予“德才兼备书法艺术家”光荣称号,并编入大赛优秀作品集《当代华夏书画艺术家珍品藏典》;荣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联展大赛”二等奖。作品载入《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法集》,《中国书画艺术》征稿赛草书“龙”被编入《中国书画艺…  相似文献   

10.
周建梅 《学理论》2009,(30):243-244
李白和苏轼秉有着相同的自由超越的精神特质,他们这样的精神特质呈现在各自的诗歌和词作中。李白和苏轼的自由精神是从现世的政治苦难中超越而来的,其自由精神的实质是“创造性天真”。如此生命特质既使得他们保持着特立独行的世间姿态,同时还使得他们的诗歌和词作创作产生了不束缚于格律和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5):F0004-F0004
1959年,董洪奇先生生于山西省芮城县的书香门第,童年喜好用拾起的弹壳在黄河的泥床上练字。少年时期就舞笔泼墨,从小锤炼书法功底。曾拜天津博物馆馆长韩敬贤先生学习书画。书法临学颜、欧、柳、赵、苏、黄、米、怀素、张旭、二王及王锋、唐伯虎、文微明等历代书法大家,遍走中华大地,访名师,逐步练就与众不同的铁笔书法。  相似文献   

12.
李赛 《学理论》2010,(21):174-175
《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划时代的不朽论著,提出了诸多精辟的艺术主张。对《书谱》进行了简要分析,将孙过庭的书法主张归纳为书法历史观、艺术辩证观、艺术抒情观、书法融合论、书法创作论、学书三段论六个方面,并逐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14.
肖云儒 《民主》2008,(9):41-41
提笔为岳崇的书法写几句话,恰是二OO八元旦之日。全国各地朋友们的贺年短信,乘着手机的铃声络绎而致。我欣喜而真诚的回复是:“元时云开处,旦日朝阳起。肖云儒贺年。”这也恰是我对岳崇和他书法的美好祝福。  相似文献   

15.
钱英  蔡惠泉 《民主》2009,(8):33-35
“闲雅自如,情趣充盈”,“有一股静气,令人赏心悦目”,“结字高古,空灵简净,得王字真味”……在《中国书法家论坛》上,各地网友对胡铁军书法的评价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浅谈邓石如     
关莹 《学理论》2009,(32):137-137
清代书法,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邓石如为清代碑学巨臂,是清代一位全面实践和体现碑学主张的书法家,四体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在书法和篆刻领域取得了前人罕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书家、篆刻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吴咏梅 《各界》2014,(6):39-40
著名学者沈尹默先生1883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汉阴县城,1905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为《新青年》编辑之一,首倡新诗,旧体诗词功力颇深。1913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主任、河北省教育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周英 《学理论》2009,(4):148-149
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能将审美体验具象化,“迁想妙得”地化虚——审美体验或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为实——具象化。由“形似”落脚到“神似”,达到了心和物的默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林林 《学理论》2009,(30):213-213
面对当代书法要创新的呼声,书坛各个角落都掀起书法求新的思潮。但怎样创新,成为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当今很多书法创新作品完全不考虑传统的存在,过分张扬个性,使大多数作品随时间的推移而被传统抛弃,在书法史上也仅仅是各种短暂、局部的书法现象之一,因此寻找一条顺应书法史道路的创新之路是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振如 《瞭望》1991,(33)
苏东坡给人一般的 印象是诗、词、文章皆 称一绝的文豪,书法、 绘画皆精的名士,但近读《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集》,才知他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等地作地方官时,对于防治洪水、兴办水利、开掘煤矿、发展冶铁业都作出了贡献,甚至当时广州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自来水”设施也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建成的。苏学士名满天下,轶闻轶事特别多,看来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气高、文章好,他为人民办好事,人民自然就会歌颂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