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网络政治学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网络政治参与正是网络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政治文化为切入点,重点论述政治文化同网络政治参与之间的互相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政治参与程度和热情,推进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本文从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和特点入手,客观地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政治稳定等方面带来的双重影响,并提出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参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使网络政治参与走上健康、积极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网络政治参与需要内在文化的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在精神之魂。  相似文献   

4.
王星涵 《法制与社会》2012,(14):141+151
在政治学研究的视野内,政治文化和民主政治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特定的政治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形成以参与型政治文化为主流的公民文化基础工程才能根基牢稳。  相似文献   

5.
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目前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深入的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期望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政治民主从运作角度来看,就等于政治流通量/政治沟通;从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参与效度三个方面用上述式子来检验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的作用可以得出,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治学学科的恢复,政治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逐渐兴起,但是关于政治文化概念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在深刻剖析了中西方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之上,重点从方法论与政治的文化分析两个视角论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不但是一个国家民主化水平的反映也是其民主化程度的主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政治参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政治参与无疑会深受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以及政治参与心理两方面。  相似文献   

9.
苏聪 《法制与社会》2013,(36):149-150
网络与政治的“联姻”表现出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方式,这种参与方式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有利于人们及时表达自身的政治诉求、释放情感情绪,也有助于政府更好的了解民意,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化解矛盾。但互联网本身“双刃剑”的特性,在对政治参与带来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消极性的影响,尤其面对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矛盾,网络政治参与究竞是矛盾冲突的“催化剂”还是“解压阀”。面对网络政治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发展和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成为当前执政者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丹 《法制与社会》2014,(7):160-161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政治参与方式的变革,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兴起。它具有行为主体的平等性与匿名性、实现方式的直接性与交互性、使用工具的快捷性与廉价性特点;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也存在参与不均衡、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快经济技术的均衡发展,大力塑造和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来推动网络参政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化时代的来临让互联网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迅速,完善网络化条件下的公民政治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公民政治参与在网络化条件下继续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少、热情低等问题。为此,扩大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为公民提供更多参与政治的机会,促进网络化条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吴喜双 《法制与社会》2012,(31):130-131
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一种旨在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参与,它的运行不是孤立的,而是寓于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的行为。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与政治参与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公民政治参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美国公众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网上的政治参与活动正在增加,这一变化在年轻人中间表现得尤为明显.互联网“参与文化”促进了民主价值观、培养了公民技能、提升了公民组织性,从而促进了美国青年对政治的参与.在网络上,美国青年通过获得信息、发布信息、对话讨论、组织活动这四个手段参与政治.也有批评者认为互联网上的政治活动是一种“懒人运动主义”,而且收效甚微.互联网作为政治运动的工具还不充分.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政治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新平台,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政治推动着民主政治向前发展。它的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化,对权力机关与民众的具体影响优劣不一,如何利用网络政治参与实现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健康发展成为了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平等性、互动性等特点,其对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会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职能,又会创新政治参与渠道,同时也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陈苏民 《法制与社会》2012,(14):134+136
网络政治参与不仅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增加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自由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公民政治社会化的程度。但是,网络暴民的出现、网络诚信的缺失、网络信息来源的非真实性等因素也时刻影响着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并挑战着政治系统的权威性与合法性,如何应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效应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中国在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数量巨大,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之一,具有政治价值观形成受网络冲击,关注内容多样化,政治评价总体负面性,参与行为具有非理性倾向,非制度化、无序化参与常见等特点.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把有序参与设定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一、法律和政治或许法律哲学可以被理解为政治哲学的一个分支?这两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关联。法律体系是政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奇怪的是政治学的研究者们竟始终对它的实施不感兴趣。法律、法律适用、法律构成、立法机关、法院、司法判决、法律推理、法治,如此等等,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立法机关和法院是政治机构,法治是政治理念,司法判决和法律推理是一定社会的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展示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技能。的确,它们都不是政治学的研究者们感兴趣的主题。政治学研究者的兴趣点,在于像政党这样的非法律的组织,像自由与繁荣这…  相似文献   

19.
迅速发展和普及的网络成为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一个有效的新途径,而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新的政治参与途径的优点使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网络政治参与在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文化是政治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阿尔蒙德和维巴的研究中,公民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息息相关,可以说,它们是支撑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我国在建设宪法政治的过程中,也必须认真对待公民文化对于宪法政治的支撑作用,并从宪法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公民文化对宪法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来说,正确处理公民文化和宪法制度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