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瞭望》2004,(10)
宪法的修改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全面修宪和部分修宪。全面修宪即在不改变国家的宪法精神的前提下,对宪法从头到尾或对大部分内容(包括结构)进行整体修订并重新颁布。我国从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对前一部宪法的整体修改。部分  相似文献   

2.
唐璨 《行政论坛》2005,(3):46-49
从修宪对行政法治的推动来看,修宪给行政法治带来了发展机遇和伸展空间,推动着我国行政法治的进程;从行政法治对宪法的完善来看,行政法治的实践将宪政制度落到了实处,并对宪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推动着宪法的修改。因此,修宪与行政法治之间呈现为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3.
褚宸舸 《党政论坛》2013,(12):14-14
2013年5月3日是日本第66个宪法日。这一纪念日之前两天,在中东外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修宪问题发表谈话,称日本修改和平宪法不需要向邻国解释,其他国家的反应也不会影响日本的修宪进程。这一表态再度将安倍去年重新执政以来推进的修宪课题推向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明显加快了修改 宪法的步伐,最近又掀起了 新一轮修宪、论宪热潮。谁都知道,日本的现行宪法在保证该国战后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修宪的动向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应当承认,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作为一国的宪法也是同样,而且世界上不乏修改宪法的先例,北欧国家瑞士自二战结束以来已修改了140次。然而,日本在二战中发动过侵略战争,更重要的是它至今没有老老实实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示认账和反省,相反却百般遮掩与美化,这自然让人们放心不下。 修宪势头比过去强劲 日本现行宪法是1946年…  相似文献   

5.
《团结》2012,(3):1
中共十五大报告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3月全国人大修宪,将这一基本方略予以宪法上的确认。"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执政党和国家治国原则和领导方式的重大发展和完善。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为新时期法治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成为依法治国过程中的重要参与和促进者,为推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93年初,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在讨论宪法修改的过程中,力主将多党合作制度写入宪法,此建议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修改后的宪法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直指当前转型时期中国面临的改革与法治之间一定程度的紧张关系。上世纪末我国学界提出的关于法与改革关系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在争论中出现了诸如宪法变迁、地方变通、法律解释、法律修改等诸多理论,但这些理论忽略了我国改革发展初期的特殊性,即改革与法治起步较晚且同时进行且起步较低从而导致改革以"实践"为导向而非法治。破解"改革于法有据"的难题,要实现推进改革与遵守宪法法律的有机结合,运用好授权改革方式;立足社会变革实际,正确把握宪法变迁、宪法修改与宪法的稳定性、权威性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法律解释与法律修改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自民党17日在东京召开年会,通过了该党2007年"运动方针"。这是自民党在新一年的行动纲领,提出将推动修宪进程、加强日美军事同盟和加强日本的综合外交能力等作为党的工作重点。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自民党2007年行动纲领将争取国会早日通过修宪程序法案列为今年  相似文献   

8.
《民主》2004,(2):13-13
2003年12月23日下午3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听取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说明。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讨论程序,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中国修宪由此正式进入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程序。根据议程,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建议后将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议案,提请明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这将是宪法这部国家根本大法21年来的第四次修改。这次修宪,中共中央建议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这是非常及时、十分必要的,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进行的第三次修改,也是宪法在国家指导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所进行的重大修改。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比较我国历次制宪、修宪的立宪例和经验,宪法第12—17条修正案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在思想理论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宪法关于国家指导思想的规定。现代国家的宪法,都基于特定的宪政理论而制定,…  相似文献   

10.
修宪需要把握的原则 在我们国家,宪法修改应该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因素: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与其他国家的宪法有较大不同,就是我们国家宪法始终带有纲领性,纲领性就是通过指导思想而给定的一种目标,以作为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必然引起国家宪法的某些变化。二是任何国家的宪法都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宪法变迁是宪法发展史上经常遇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就是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4)
1982年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一宪法规定的修改,引发了当今社会的诸多问题,我国土地领域中的各种矛盾日趋复杂激烈。许多学者也开始强烈反对这一条文,但诸多问题是否是82宪法第10条所导致的,仍需进一步研究论证。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行依法治国,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不宜轻言修宪,应向释宪模式转变,坚持宪法至上原则,通过法律解释,为82宪法第10条的土地所有权条款寻找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2月15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份来自中南海的建议摆在出席会议的100多位委员面前:中共中央建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在这份长达1600多字的修宪建议中,中共中央建议对现行宪法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的8处条文进行修改。2月22日,当第30次常委会在北京闭会时,出席会议的委员们经表决作出了决定:将根据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形成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修正草案提请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实践中党的执政建设紧密相连。《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确立了在宪法序言中以历史叙事论证党执政合法性的模式;七五和七八宪法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党代替一切的简单化宪法规定;现行八二宪法通过五次修改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建设的实践,在充实和完善党的领导的相关宪法内容的基础上,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党的领导直接入宪具有确认党的领导权威和保障党的领导实现的宪法规范意义,而党的领导必须通过党自身建设法治化和党依宪、依法治理国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件必将载人史册的大事─-1999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要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草案。这是中国人民对世人作出的又一次重要宣示--在宪法的保障下,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为中国的繁荣昌盛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修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它被普遍认为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8年春天,这部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被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那次修宪涉及两条:一是允…  相似文献   

15.
现行宪法的修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主要源于宪法具有的最高权威的法律地位.新的宪法修正案通篇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价值取向鲜明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彰显了弘扬先进的法治文明的特色.新的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使中国的宪法真正成为中国的人权宣言,从此我国的人权有了明确的宪法保障.良好的法律能否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能否得到真正的实现和保障就成为树立宪法最高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童子荣 《学理论》2009,(19):100-101
美国宪法学者查尔斯·A.比尔德先生从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制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宪法经济解释的观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及各所有制形式在宪法中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的背后是不是同样隐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力量。但最后的论证却证明了至少在1993年前中国宪法对经济体制和各所有制形式的规定变化是“政策性修宪”的结果,而不是利益集团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晓洲 《民主》2004,(4):6-9
今年的“两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带着收获、带着喜悦、带着思考,131位民进代表、委员们再聚北京,他们的话题所及、目光所向,莫不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一份份凝聚着民进全会智慧和心血的“建议”,体现着爱国统一战线的活力和生机,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进程。与时俱进为民修宪对现行宪法做出郑重修改,是今年“两会”的一项重大议题。这是中国21年来的第四次修宪。四次修宪,每一次都折射出依法治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0,(4)
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是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宪法制度的发展,证明了我国的宪法是好宪法,应当长期坚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的几次修改表明,在党的领导下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既可以巩固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又可以保持宪法的生机与活力。新修订的宪法对党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地位、国家发展目标、健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完善国家监察体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进行了进一步确认。健全党领导下宪法修改的体制机制,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培养法治人才,营造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9.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1999年3月15日通过宪法修正案,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这是我国政治生活包括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受到港澳台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次修宪虽然只有6条修正案,仅仅增删数百宇,却是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进行的关...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我国要通过修宪和宪法解释工作进一步确认一些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的基本权利,并通过规范国家权力和加强司法救济等手段来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