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供给体系涉及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民三方的利益,它暴露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农合的运行。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所致。因此,实现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农合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日益突出。在其中,地方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供给机制应该体现怎样的价值,供给体系应该呈现怎样的结构,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这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湖北恩施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针对当前仍普遍存在的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村基层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对称、供给激励不足、低效供给等突出问题,提出要以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龙头,以基本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为目标,来带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在强化各级政府在落后山区公共产品供给责任的同时建立多元供给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各自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和调整对象,文中分别基于这三个法域检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构中的政府责任。通过考察政府责任在行政法视阈下的越位和经济法视阈下的离位,反思政府在建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中所发挥的主导和基础作用,提出在社会法视阈下政府应定位在承担制度供给、监督管理和资金支撑之责任。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政府已经在民族地区农村形成以新农保、新农合、敬老院等为基本要素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然而,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民族地区农村老人的养老矛盾格外突出。笔者认为,民族地区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必须要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前提,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区重建为关键,以家庭功能的恢复为现实选择,最终形成多元供给的民族地区农村养老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各自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和调整对象,文中分别基于这三个法域检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构中的政府责任.通过考察政府责任在行政法视阈下的越位和经济法视阈下的离位,反思政府在建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中所发挥的主导和基础作用,提出在社会法视阈下政府应定位在承担制度供给、监督管理和资金支撑之责任.  相似文献   

7.
朱新武 《学理论》2013,(23):63-6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有效缓解民族地区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明确政府责任、建立筹资机制和加强新农合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满足公共需求是政府的职责;总量均衡、结构对称,政府增强回应公共需求反应能力,是实现公共产品供需均衡的具体要求;为了促进公共供给,必须加快建设具有约束力的责任体系,形成保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思考政府福利供给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而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将促使其在衡平社会成员——福利供给需求者的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基础上,有机协调与非政府部门——福利供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共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0.
后疫情时代对我国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我国应急管理的核心部分,在各级政府高效的应急措施之下,我国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以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角度探讨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财政调控的原理,是政府落实权责的关键。针对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事权划分缺乏法律规范,地方政府无力保障财政支出等现实性问题,提出权责配置的法律建议,旨在优化我国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保障公共卫生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1.
力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德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公共品供给为线索,描述德国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实施与监督的全过程,着力分析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权力分配、责任结构和融资途径,以及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监督。认为,影响德国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是明确规定不同层级政府权力、责任的法律体系,乡村治理的结构,以及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其明显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治化、辅助性、市场化、公共利益取向、财政主导的融资渠道、健全的监督体制,以及良好的政府间关系。中国地方治理的转型则应该更多地从制度规定、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地方自主性的发挥、普遍的参与,以及有效的监督等几个方面来思考。  相似文献   

12.
企业公共责任是企业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它包括企业的员工保障责任、企业的社会公益责任和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完善企业公共责任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政府在向社会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必须动员企业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形成公共--私营共同合作的机制,共同参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公共产品的提供.  相似文献   

13.
政府有责任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提供保障,政府是公共图书馆供给的主体,应对图书馆的人力、物力加大投入,与此同时应强调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资源供给中,政府应坚持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公平、以人为本、提高供给中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共品供给:市场失灵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公共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特殊性。政府作为社会公众的代理机构,是公共品供给的主体,应承担提供农村公共品的责任。无论是生态保护型、公共服务型的纯公共品供给,还是社会保障型、经济发展型的准公共品供给,都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都需要政府参与,承担起主导性责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能力——公共产品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改善及供给结构的优化过程.从公共产品的视角出发,有利于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能力的本质、问题与成因,政府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等重要方面.我们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责任者,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程度与质量是政府能力的重要表现;农民的自组织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及促进基层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政府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既能够承担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又能够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处理好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为此,应当划分好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改革乡村治理结构,提升基层政府的能力;培育农村自治组织,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农村自组织的关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筹资与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供给主体、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与政府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公共物品的界定、供给模式、消费阻力、需求表达、监督机制、如何正确处理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相关配套改革等方面尚且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贫困山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桂海 《行政论坛》2009,16(5):83-86
现阶段,贫困山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总体不容乐观,存在着:体制内供给不足、体制外供给缺失导致供给总量不足,政府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供给主体责任不明确,对公共产品供给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供给结构失调,公共产品供给缺乏科学的决策及监督管理机制,效益普遍较低等问题.重构贫困山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必须科学划分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全面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倡导供给主体、供给模式多元化,突显重点公共需求供给的优先化,探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配套措施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治理与建设责任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许多问题 ,都是围绕基本人权、基层民主和法治原则展开的。其中 ,强化政府责任 ,建设一个公开、透明的政府是农村地方治理的关键。要建设责任政府 ,首先 ,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和责任重新定位 ;其次 ,需要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 ,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 ,以责任制约权力 ,积极推进建设法治政府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工大量返乡创业与回归问题上,劳务输出地政府缺乏战略规划,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承担起相应的政府责任。目前返乡创业陷入政府相关服务不到位、创业资金匮乏、用地难等困境,劳务输出地地方政府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市县"返乡创业办公室"等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方政府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