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薇 《世纪桥》2014,(8):32-33
本文分三个历史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段——梦起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段——寻梦之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追梦之旅,一路探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历史证明,按照中国国情实际来行进的历史时段,中国的道路就顺畅,国运就昌盛;反之,中国的道路就曲折,国运就衰微,从而诠释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赵曜 《学习论坛》2007,23(12):8-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分解为五个层面:一是政党领导;二是制度依托;三是发展内涵;四是路径选择;三是目标指引。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且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中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史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对社会发展之路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后来通过反复的实践和不断地理论总结,人们发现,社会制度也存在许多可供选择的路。当代中国,从理论上讲,存在着四种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一是封建主义道路;二是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正>背景:当地时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时指出,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社会主义不是教科书里的教条,不是刻板僵化的戒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的生命体。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变革,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履不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条道路能够引导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掌握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后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使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文化主权安全、文化管理体制等受到影响。挑战也是机遇,入世加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我国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我国文化消费潜值增加。应对WTO,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要做好应战准备和战略选择:创新文化产业观念;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增大文化产业规模;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产业管理;构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高地。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力 《党的文献》2004,(2):67-73
1949年以来的中国工业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进行了三次重大选择,即:50年代选择的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80年代选择的以"改革开放"为基础的"外延型"梯度发展道路;90年代中期以后选择的以买方市场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种历史性的选择,既是特定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工业化问题认识上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8.
就地多元化:促进中国农民现代化的社会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现代化的一种选择:就地多元化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农民的现代化到底怎样实现? 城市化?小城镇化?这些路都尝试了,仍不能解决问题。于是,近两年的讨论集中到就地实现非农化的选择上。笔者将非农化作一修正,改为多元化。什么是就地多元化?笔者认为,基本轮廓有这样几条:一是农村生态地理环境大体上维持原貌,有相当比例的农耕土地;二是农民的身份并没有变成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9.
民族国家构建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中国先后两次构建即1912年中华民国的构建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建,虽然都选择了单一制,但两次选择过程中又先后受到美国联邦制和苏联联邦制的影响。两次单一制选择的背景和条件、主体和主导力量、具体内涵、过程和结果有所同有所不同。两次单一制选择的复杂历史过程,引发对相关政治学问题的诸多思考:单一制的本质及与联邦制的区别、关联和现代中国单一制的属性特征;现代中国选择单一制与借鉴联邦制的缘由抑或必然性以及历史和现实价值;建设和完善这一国家基本制度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偶然性的吗?敢于从历史与理论的角度回应这种疑问,需要说清楚:近代中国救亡图存历史背景下的学习西方潮流;对资本主义的失望与"以俄为师"的转向;马克思主义与其他传入中国的社会思潮在比较中获得优势;中国先进分子由自觉传播马克思主义到实践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初心来之不易。青年毛泽东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初心经历了十年探索,三次关键选择。第一次是选择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和湘乡驻省中学,开启了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第二次是选择湖南一师,树立了教育救国的理想;第三次是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革命救国的道路。三次选择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即救国救民。青年毛泽东确立初心的历程启示我们:共产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个人梦要与国家梦紧密结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全国人民的初心统一于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从政治学的视角切入"新左派"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两者对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的争论,可以发掘其立论的共性,并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对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路径模式做出基本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模式,可以归结为"现代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逻辑过程,其中民主化包括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两重面向.对于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路径模式,可以做出三个层面的基本判断.其一,现代化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强调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同时又必须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其二,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现代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逻辑过程;这一逻辑过程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正确选择,其内涵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其三,现代化的组织载体: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没有确凿可靠的组织载体,上述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和路径选择都无法落实,而从实际出发,这样的组织载体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则为改革后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从来都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核心问题。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所指出的:“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坚定宣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既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宝贵经验和历史结论,也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两大主题摆在了中华民族的面前:一是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二是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课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条道路能够引导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中国人民的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前进  相似文献   

15.
蔡林慧 《唯实》2003,1(1):16-1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与其他国外思潮的比较和选择中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人民改造社会最为理想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要素合力运动的必然结果 :一是归因于她所具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功能 ;二是得益于特定的国际环境 ;三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某些话语的表层耦合。  相似文献   

16.
百家言     
《求是》2012,(3):63-64
竹立家:中国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选择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随着苏东剧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唯一正确的"意识形态"。但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并没有随着苏东剧变而消失,反而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中获得成功。中国既是世界大国,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的复兴,并不  相似文献   

17.
郭榛树 《学习论坛》2005,21(10):70-72
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领导中国人民重新启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二是选择了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建设模式;三是为科学分析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障碍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直接的参考;四是通过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提供了内外动力;五是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多维动因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首先基于百年史鉴的辩证选择;其次基于道路、制度、理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其三基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现实实践积淀;其四基于开放视域的道路差异比较与世界关注。我们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同时注意既不要妄自尊大、沾沾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缺失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大体上可以有三种选择:1.放弃对中国的控制和介入,让中国独立发展;2.投入无限制的资源和军队打败中共,从中国驱逐苏联势力;3.给予国民党政府有限援助,帮助蒋介石确立对全中国的统治①。美国政府选择的是第三种,结果卷入了中国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战略遏制的政策,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一张牌,先后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策,造成中美关系的长期紧张和尖锐对抗,使台湾成为长期以来妨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顺…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5,(9)
<正>抗战爆发后,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呼吁:"上文化战线,唤醒同胞,组织同胞,共同为抗敌救国而奋斗!"书生,迎向炮火就是战士;纸笔,浸透鲜血铸造刀枪。家国情怀始终贯穿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越是国难当头,他们就越坚定,越忘我,越踊跃。他们抛弃了"致君尧舜"的梦想,放下了"学而优则仕"的利己主义,投身战斗守护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成为国家利益、民族精神的书写者。他们选择了延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