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个发韧于政治学领域的概念,工业民主在内涵上强调工人对企业内部权力资源的分享和对管理决策的参与,因此对劳动关系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历史发展来看,工业民主理论和劳动关系理论都把如何解决劳资冲突作为所关注的首要问题,二者在发展上存在互动性。基于民主理论的分析,工业民主融人劳动关系治理具有必然性。作为一种劳动关系的有效治理路径,工业民主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工业民主是一种劳资利益协调机制;工业民主是一种权力的制约和分享机制;工业民主鼓励和平解决劳资冲突;工业民主强调参与。  相似文献   

2.
劳资冲突与产权制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劳资冲突源于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性质以及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物质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为: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对物质资本产权主体的从属性和依附性;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和物质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在实现上存在障碍;人力资本形成专用性之后,雇主不兑现初始承诺。基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为:人力资本产权私有制度未被确立;人力资本的出资和价值评估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不健全。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解决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逐渐分化,劳资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为正确处理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应该在劳动立法、行政监督、完善工会职能、企业规范用工和实现职工民主参与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群体性劳资冲突引入理性轨道,通过多元化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解决劳资冲突问题,实现劳资关系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3,(5):37-38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北辰区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关系调整日趋复杂,劳动争议在法源、主体、诉求、利益格局调整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从劳动争议仲裁实践看,也呈现出劳动关系复杂多样、脆弱善变、时刻博弈的特点,这些都为稳妥处理劳动关系、保持劳资和谐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在带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项目的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呈现出多元主体间的利益诉求日益分化和复杂化,引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内关键个人、群体或组织基于各自不同利益偏好的利益矛盾和争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成为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重点场域。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研究重点从政府这一单一主体扩展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地方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等多元利益相关者,通过分析它们相互间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探析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针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表现,需要从厘清利益相关者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中的角色定位、加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防范的制度约束、整合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相关者冲突发生的内外监管机制和搭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合作的"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等四个方面推进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共赢的路径诉求,以期避免各利益主体间的"零和博弈"和"冲突内耗",有序推进我国腐败治理范围内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利益冲突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非公企业爆发了许多因工资、福利、保险甚至劳动工时的劳资冲突事件,特别是2010年富士康事件和南海本田事件把劳资冲突的问题引为"视点",社会倍加关注。本文试从组织学的视角出发来解读与分析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对化解劳资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期限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期限与劳资利益的协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劳资双方的合作共赢是雇佣关系长期化的基本要求,法律的着力点在于激发市场经济内在的劳资合作共赢机制的活力。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确定的情况下,雇佣关系的稳定、劳动合同的期限,主要取决于劳工技能的专用性程度。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根本途径,在于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流动性"基础上追求"稳定性"的劳动合同制度模式,在利益动态协调过程中实现劳资关系的平衡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工会作为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作为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矛盾冲突,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调整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独特作用,具体方法有:依法协调、政策协调、机制协调、预先协调、现场协调和个别协调。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中非经济利益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经济利益矛盾作为劳动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企业忽视劳动关系的心理契约,信息不对称与劳动者规避企业管理控制,企业工会建设的滞后,经济冲突等。预防、化解劳动关系中的非经济利益矛盾,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动态的劳动关系信息库,引导企业重视该类矛盾,推进企业工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协调企业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减少非经济利益矛盾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对劳动关系的形成和演变具有基础性影响。自民主转型以来,韩国劳动关系的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民主转型释放了威权统治时期受到压制的劳动关系,劳工组织和工人运动因民主化而迅速高涨,劳资纠纷和冲突猛增,劳动关系进入一段短暂而又激烈的冲突对抗时期。随着民主化的巩固,劳资冲突对抗逐渐减少,并出现了向对话协调转变的趋势。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资本和劳工力量对比的改变。韩国民主转型的启示是,政治转型会带来劳动关系的巨大变化,政府必须谨慎、积极地看待劳动关系的变化,努力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和公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府引导是重要保障,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资力量均衡是基础条件,这包括:企业要承担劳资和谐的社会道德责任,政府要创造条件促进劳资力量均衡,工会要切实发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等;集体协商是重要机制,这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国有企业集体协商中工会与谁协商的问题,政府要在集体协商制度中发挥指导与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协调,主要包括国家立法规范、劳资双方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劳动关系协调等三种机制。三种机制的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既存在差异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同时并存和共同作用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目前,我国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劳动执法不到位,降低了国家立法规范机制的有效性;劳动关系趋向短期化和工会、雇主组织协调劳资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充分,限制了劳资双方自治机制的有效性;社会共同治理劳动关系的体制机制不健全,限制了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机制的有效性。为此,我国需要多元化路径协同共进,在整体推进中升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同时因地因企制宜,在差异化推进中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玲利 《理论导刊》2005,(11):47-49
社会和谐,核心在于人们利益关系的和谐。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机制之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工人集体行动对劳动关系系统的均衡和劳动关系主体产生的重大影响,其结果推动了工会民主化进程,使工资集体协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突破。得出以下结论:一,工人集体行动改变了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行动策略;二,上级工会主导并自上而下推动基层工会主席直选,企业少有内生性的民主要求,覆盖面有限;三,基层工会主席直选推动了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立,对改善劳资关系、减少劳资冲突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丁广宇 《团结》2006,(6):34-36
一、劳动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机制,是诉讼外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它能通过劝导、建议和调停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合解,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其中,独立的劳动调解制度在协调劳动双方当事人利益、平息劳动争议、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劳动法律关系作为脱胎于民事雇佣合同的社会重要关系,不同于一般民事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关系,而更多地体现着身份关系的属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比一般民商事主体更强调相互的信赖和合作。比如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共项目建设常陷入"一闹就停"的尴尬困境,体现出"邻避效应"扩大化的趋势,不仅消损着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浪费着社会成本和发展机遇。妥协作为一种智慧和化解矛盾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利益整合机制,能有效协调和化解个体诉求与公共理性、多数利益和少数权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再引入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在合作基础上建构起有效的妥协机制,促进各利益主体间合作,有利于化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夏玲娟 《党政论坛》2009,(17):36-38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各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情况各异,有些用人单位严格依据劳动合同法规范劳动合同关系,而有些用人单位则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高了其用工成本,从而纷纷采取一些措施规避劳动合同法的某些规定。总体而言,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各种矛盾都可归结为资方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有效平衡劳资双方之间利益冲突才能促进劳动合同法不断完善和全面实施。劳资冲突向来是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更是社会民生问题,因而劳资利益冲突的解决离不开政府通过行使职能进行协调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权益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劳动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南山区通过调整行政主导型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逐步实现街道及街道以下基层工会的"去行政化",保护劳动者的产业公民权,建立集体谈判制度,从而在复杂的劳资冲突环境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的社会呈现出多元的利益结构形态,而利益多元化必然激化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因此,将日益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整合起来,使之有序地传输到国家的政治中枢系统,并通过政府来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以强调阶层合作,主张协商妥协为根本特征的新合作主义可以为全面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缓解冲突、寻求社会和谐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加大了对企业改革转制的力度,使一些改革转制力度大的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矛盾十分突出。运用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等措施来解决和协调劳资矛盾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