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导致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太大。因此,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缩小贫富差距,启动消费,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就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 一、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收人普遍增长的基础上,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分化作用,使得收入差距拉大,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1)个人收入差距扩大。据推测,我国目前亿万富翁已超过1000人,百万富翁300…  相似文献   

2.
法国通过再分配调节社会公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社会公平问题焦点。在今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曾专门举行过一次关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的代表议案讨论会。但缩小收入差距与缩小贫富差距还不是一会事,缩小贫富差距也不能完全靠缩小收入差距来实现。因为收入差距是指个体性差距。而贫富差距是指整体性差距。缩小收入差距主要是初次分配领域内的问题,而缩小贫富差距是包含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两个领域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前者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后者则强调发挥政府与社会的调节作用。西方资本主文国家进入市场经济比较早,他们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个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虽然在制度上他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但他们的一些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去年11月我在法国考察期间,对法国政府如何以政府干预实现再分配调节作了一些了解。感到法国政府通过再分配调节,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一些做法还是比较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上升,但受到传统发展模式限制,贫富差距在扩大,已经影响到内需消费的增长.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目前中国政府财政与收入分配以及贫富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政策尚无法达到保证社会公平性、减少贫富差距的目标,因而需要调整政府的收支政策,增加对普通公民的支付转移,加大社会福利保障的支出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真正发挥政府财政调节社会公平性的作用,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扬波  王栋 《理论导刊》2012,(7):38-40,50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价值。但受收入分配体制等因素影响,我国贫富差距仍然有扩大趋势,这会严重影响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科学发展和改善民生任务的真正实现。为此,必须根据国情把着力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作为国家战略选择,通过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并落实相关政策、加大行政执行力度等措施,确保收入分配机会与结果公平公正,使缩差共富目标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琳 《理论导刊》2004,(10):24-2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收入分配对经济的影响作用表现出来。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的状况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对不合理因素必须努力消除,以降低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我国消费增长发生了诸多新变化: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渐显现;传统的消费热点增幅持续回落,增长渐趋平缓;消费渠道和结构持续改变,新兴消费增长迅猛;农村消费连续快于城镇,消费品市场的区域差距持续缩小。经济的增长必须要扩大消费需求,而消费的增加则要大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依靠创新供给来引导消费。具体可以在强化产品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运用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规范竞争秩序与消费环境等方面制定实施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6,(7):41-43
美国虽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其贫富差别仍十分巨大.只是贫富阶层对立状况并不明显。社会相对稳定。这是美国重视通过制度化建设来调节社会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和努力实现社会公正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经济增长与收入  相似文献   

9.
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所得税作为社会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工具,本身就包含调节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对社会收入差距并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这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改革个人所得税税制及征管办法,既是扩大内需,促进市场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需要。因此,公平优先应当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首先,可以显著拉低CPI,抵偿原材料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带来的压力,其次,可以扩大内需。较低的房价,可以避免过度压缩其他消费,拉动装修、家具和家用电器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减弱出口和投资可能的衰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第三,可以帮助人民置业,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第四,满足居民储蓄在高通胀预期下保值的需要,避免前几次通胀都曾出现过的恐慌性购买;第五,可以为大量流动性找到宣泄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陈芳 《党政论坛》2008,(8):13-13
首倡初次分配公平——既考虑“结果公平”,也注重“机会公平” “十七大将初次分配要体现公平提上日程,意味着广大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将会提速。”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只有低收入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增长快于富人,中国的贫富差距才可能缩小。”  相似文献   

12.
从国内外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看,凡是股票市场处于持续稳定发展的时候,股票价格会上扬,广大投资者从中可以获得丰厚收益,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强,从而促进相关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反之,当股票市场发展失常、扭曲时,股票价格就会暴跌,投资者从中会受到极大的损失,以至减少需求,缩小消费,拖累经济的增长。这一切都是由股票市场收入分配功能造成的,因此,在分析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把股票市场收入分配功能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一、股票市场收入分配功能的特…  相似文献   

13.
刘孟子 《学理论》2013,(21):14-15
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邓小平同志的"先富论"大力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现在,确实有一部分人已经富起来了,但又造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人民的贫富差距,而且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当前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潮时期,个人收入差距的悬殊问题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质量。因此,对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的情况下,探索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有效策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到“十一五”末期,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将成为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保障“缩小贫富差距、遏制两极分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杭州市副市长陈重华委员在谈到“十一五”纲要(草案) 中“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的内容时说, “这也是群众关注程度最高、反响最强烈的问题。必须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关键在于,通过各种可行政策加快提高消费潜力更大的普通城乡居民的收入外部市场下滑和内部需求不足,正在深入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如何在外贸下滑的情况下,有效启动国内消费、拉动内需?近期调研中,多位知名经济和金融专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是刺激和启动内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传统的贫富差距观囿于传统的片面的财富观,随着西方大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业已陷入非持续发展的泥沼,知识资源在各生产要素中的比重上升为主导,因而如今的贫富差距,实质上越来越体现为知识的差距。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1世纪的经济增长中,机遇和挑战共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知识差距,消除贫困,是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如果城市不动产分配是不均衡的,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这是此次房地产调控更深层的社会涵义。  相似文献   

18.
《理论参考》2010,(7):37-38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已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十分迫切,必须像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发展已不仅是经济增长,还是消除贫困、追求社会公正和谐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春丽 《学理论》2012,(14):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与此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也日益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政府调控贫富差距的对策有:个人所得税改革要继续深化,建立社会保障税;消除权力腐败造成的贫富差距,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分配领域中以公平为目的的调控;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