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特别有重要意义的是通过渐进式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架构已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必然产生竞争 ,竞争性的市场必然导致利益的多元化 ,而且各级政府已成为众多利益主体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上级政府在决策中 ,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下级政府影响的存在和那种灼热的力量 ,即下级政府已在事实上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上级政府的决策。政治生活的现实要求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探讨 ,以规范下级政府影响上级政府的途径与方式。本文拟从规范下级政府影响上级政府决策的方式的角度探索行…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执行力: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着政令不畅、地方规则胜过中央政策、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一些公务员的隐形不作为等突出问题.在对上述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困境 1.外部问责缺位。问责是因授权而产生的。授权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民对政府及其官员均授权,即外部授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外部问责;二是政府对官员、上级对下级的授权,即内部授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内部问责。所谓内部问责,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行政文化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佳华  王升平 《理论探讨》2007,1(2):123-126
地方政府决策中的行政文化障碍来自负面行政文化。负面行政文化主要包括官僚主义行政文化、封闭保守的行政文化、片面追求效率的行政文化、个人主义行政文化等,它们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从理论上看,地方政府决策中负面行政文化的生成源于主体直接与对象物相互作用和社会交往两种方式;从现实来看,它源于行政领域中行为规范体系的不健全,源于社会中一些负面文化对行政领域的影响。消除地方政府决策中负面行政文化的影响有伦理制度化、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途径。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8,(5):122-128
完善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助于优化政府官员的行为模式,促进政府绩效提升。通过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经济发展和政府投入、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内部绩效管理、地方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公务员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改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重视职位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公务员参与机制、优化公务员考核制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5,(5):53-5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单元"——基层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国家和上级政府治理的代理人,同时又是服务和回应当地社会公众诉求和利益表达的协同治理主体。陕西省ZS县公共项目管理案例折射的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公共项目决策、行政执行过程和行政行为监督等方面。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失范的对策是:在构建地方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构建基于协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以公共权力的使用为核心,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控;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政府治理;建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和效能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宪政体制有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它虽注重权力监督,但并不强调权力的相互制衡.再加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取单一制进路,这就决定了政府是否依法行政不仅仅取决于本级人大的监督和法院的司法审查等外部权力的制约,而根本上来自于行政系统内部的自上而下的推进.但此种推进“链条”过长,“推力”传导到地方政府已大为损耗,加上上级的“供给”与下级的“需求”难以匹配,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在短期内可以依靠中央政府的强大推力有所作为,但从较长时段来看,地方政府的依法行政的可持续性则须寻找永续不绝的动力源泉并进而构建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不仅存在着权力主导性的体制弊端,决策过程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着政府决策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民主化公开性不够、决策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健全等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究其根源,既有主观上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缺失等原因,也有现实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应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决策模式,优化行政决策的规则、程序和环境,促进决策信息的公开与交流,健全决策的评估与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过程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委员会,其第一负责人的领导风格会给地方政府过程打上鲜明的烙印。本文从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决策和施政、政务信息传输、行政过程监督这几个方面考察仇和主导的地方政府过程模式的创新,并探讨这一创新所体现出来的重视"两会机制";在单一制和超大社会之间寻求平衡;回应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双重挑战等公共行政的理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族际政治的发展和区域公共问题的增多促进了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合作的发展。目前,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合作主要有跨省协作、上级政府主导下的合作和联合党委领导下的合作三种模式。分别从地方政府对合作的态度、协调机构的权威性、合作领域以及利益分配制度等四个方面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合作,应该继续强化上级政府的协调作用,明确区域内各方的定位,健全利益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审视地方政府决策中出现的失误或低效现象,不难发现决策主体单一、决策系统不完善、决策制度不健全等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地方政府决策优化和创新之路,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定行政程序的立法其围绕公开和参与两大核心主题所作出的一系列相关规定,对于优化地方政府决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此可见,制度建设是优化地方政府决策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地方政府决策创新难题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不仅存在着权力主导性的体制弊端,决策过程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同时还存在着政府决策的专业化水平不高、民主化公开性不够、决策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健全等诸多突出问题和矛盾。究其根源,既有主观上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缺失等原因,也有现实的体制机制障碍、制度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此,应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决策模式,优化行政决策的规则、程序和环境,促进决策信息的公开与交流,健全决策的评估与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建 《党政论坛》2014,(3):26-29
正大部制改革始于2008年,在中央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示范引导下,许多地方政府推行了第一轮大部制改革,此轮大部制改革的典型特征是机构整合。党的十八大之后,地方政府开始启动了新一轮大部制改革,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应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机制创新,通过建构"整体性治理"组织文化,搭建广大民众及公务员参与改革创新的平台,建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受属地管理体制、地方保护主义和宏观治理情境等因素制约,地方政府间协商存在一定程度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和行而不果等责任转化难题。针对地方政府间协商的责任困境,现有研究多围绕横向府际关系进行分析,较少关注纵向治理体系对地方政府间协商的规范价值与约束作用。运用案例比较法,通过对纵向介入促进地方政府间协商合作的责任转化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上级政府的介入选择和干预力度,显著影响地方政府间协商的文化情境、制度架构与行动过程,对破解地方政府间协商的责任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级政府通过政策文件、领导参与等方式开展话语建构,引导地方政府在协商合作中树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体负责观念;二是上级政府凭借组织权威完善地方政府间协商的制度架构,以制度化的方式明确地方行政主体在集体行动中承担的差异化治理职责;三是上级政府的绩效考核与过程监督,能够有效约束地方行政主体的治理实践,增强地方政府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职责履行效力。  相似文献   

15.
张勤 《行政论坛》2006,(2):20-23
加强对权力和利益的整合,实现权力共享与利益的分享,提高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地方政府应面对利益多元化的现实,建立整合利益关系与权力共享机制,发展多元的社会结构,使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由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向网络综合治理转变,从而提高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建立健全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我国历来重视纵向政府之间关系的处理,而对横向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关注甚少。随着改革进程的加速,横向的地方政府作为互不统辖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争议有日趋增加之势。本文从法理、经济人、政绩、行政区划及行政级别角度对地方政府之间的争议进行解析,提出加强宪政建设、促进民主监督与民众参与、加强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协调、中央政府介入协调、培育非政府组织和借鉴国外经验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公务员考录制度仅仅从设计的科学性来看,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一些能力相对低下的人员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效度和信度,创新地方政府公务员考录中的理念,即公务员职业化理念、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理念、人力资源结构理念、情感智商理念、“三项技能”理念以及地方特色理念具有迫切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2年第10期载文说,我国要建立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要实现此目标,需要力争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要尽快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建立和完善行政首长罢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政治责任制度。进一步健全所有公务员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的制度,行政机关的行政责任制度,以及建立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因轻微违法失职或官僚主义等而向公民、法人赔礼道歉的道义责任制度。第二,要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各级政府对职能部门、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的考核,主要考核严格实施法律、履行法定职责、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法治环境等。第三,  相似文献   

19.
袁建军 《行政论坛》2012,19(3):32-36
政府创新已成为地方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政府创新和政府日常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需要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得到回答。根据政府系统理论,政府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要求性行政行为和支持性行政行为两大类。支持性行政行为在效用的产生时间、社会总效用以及最终命运上要明显优于要求性行政行为。而成功的地方政府创新更易以支持性行政行为的方式出现。因而,政府需要正视经济社会环境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提高创新意识,选择促进社会公民发展而非依政府意愿限制公民的行为,注重公民参与和多方合作,充分估计和应对创新中的内部阻力,加强分权和还权而非集权。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影响因素主要来自职能与角色定位、法律与政策、利益与官员素质、任期与资历、信息与监督等方面,为此,必须通过界定地方政府的决策权力边界,规范决策程序,公开决策过程,加强决策监督,让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