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的我军高级将领,在他的生平史册上写下了难以数计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篇章.许世友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入少林寺习武8年.他的一身“少林绝技”,使得他的革命生涯熠熠生辉.1926年9月,许世友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投身于革命事业.战争年代,他8次负伤……从战士到上将,忠实地为党和人民戎马奋斗一生.我们三人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过几十年(任秘书、警卫).1971年10月许世友将军曾给我们讲过他与张国焘的恩恩怨怨,我们记录下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使广大读者对许世友将军的一生有个更全面的、多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土葬?火葬?许将军留下身后事 1985年10月22日,传奇将军许世友逝世后,全国和各省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相继播发了以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名义发布的《讣告》。《讣告》称许世友为“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对许世友的一生作了扼要的评价:“许世友同志长期从事革命武装斗争,在近60年的戎马生涯中,英勇善战,出生入死,忠于党,忠  相似文献   

3.
黄海 《世纪风采》2007,(4):15-17
一代名将许世友,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从大别山连绵群峰中的一个穷山村走出来,最终成长为一位叱咤风云、指挥干军万马的将军。他在战争年代留下的许多传奇故事,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笔者在这里记述的,是一个许世友九跪慈母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后,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退居二线。此后,老将军即以笔为武器,转入了第二战场,相继出版了《我在红军10年》、《我在山东16年》、《许世友回忆录》等著作。若不知许世友将军经历的人,难以想象,老将军原来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  相似文献   

5.
李文卿 《党史纵横》2002,(11):10-14
《“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由“文革”期间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后任国防大学政委的李文卿上将撰写。该文集中地再现了许世友将军1967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期间的主要经历,重点记述了动乱岁月许世友将军同林彪、“四人帮”进行坚决斗争,致力于稳军安民护国等富于传奇色彩的动人事迹。作者凭借近距离观察的优势,饱蘸真情实感,着力描写我党我军这位著名战将忠勇双全、胆识兼备的军人风骨和性格特点。笔下皆为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取材翔实,表述朴实,可以说,写出了一个真实的许世友将军。该文篇幅较长,经征得作者同意,我们将其删改成若干个故事,从本期开始连载。  相似文献   

6.
正许世友司令是我党我军一员忠勇双全、出类拔萃的著名战将,他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毛泽东主席对他关怀备至,周恩来总理对他爱护有加。给许司令当过秘书的人难以计数,但是,从许司令秘书岗位最后走上大军区级领导岗位,和许司令一样被授予上将军衔的人,恐怕只有李文卿一人。本文主要介绍十年动乱期间,许世友将军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李文卿给他当秘书的故事。传闻司令个性提心吊胆上任1967年初,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  相似文献   

7.
许世友上将是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豪爽率真的鲜明个性、粗中有细的行事作风、耿直忠诚的品格操行。在许多回忆录、电影、小说中都有反映;而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忘劳动人民本色的家风,却较少有人涉笔。笔者现将在撰写《许世友传》、《百战将星许世友》等书过程中所采访、收集到的许世友将军家风轶闻整理出来,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8.
罗瑞卿和许世友是新中国两位声名显赫的将军,他们骁勇善战、驰骋疆场的传奇事迹为很多人津津乐道。前不久,笔者采访了罗瑞卿和许世友的老部下傅学正,了解到两位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的开国元勋,战场上豪气万丈,攻无不克;生活中老将军同样为世人谱写了一曲人间真情歌,尤其是将军"四跪慈母"的孝举更是世间人之楷模。一跪累母难1926年,许世友在王树声的带领下参加了革命,1927年率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也就从这时开始,许世友成了"清乡团"搜捕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1936年,许世友升任红四军军长,其时红军规定,军以上干部可以结婚。红四军政委王建安向将军道喜曰:"恭喜,恭喜,你可以结婚了!"许世友将军张嘴瞪眼曰:"共产党员,还能干那吊膀子事?"★1962年夏,许世友将军视察"南京路上好八连",见战士午餐为南瓜稀饭,问:"大家吃得饱不饱?"班长许金龙答:"报告首长,吃得饱。"将军一把抢过锅铲,用力在锅里搅了几个来回:"放屁,这么稀怎么吃得饱!"将军怒不可遏:"你们骗人!国家粮食有  相似文献   

11.
钱江 《党史博览》2001,(10):40-42
余生也晚,未曾经历金戈铁马冰河,却于少年时即于书中获知,许世友乃上将之虎。没有想到,我与晚年的许世友有过一段神交,结果促成他在当年新闻媒体上的一次大曝光。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应《党史博览》的朋友相邀,参加第二届全国重大党史题材写作笔会,我深入大别山腹地,拜谒许世友将军的墓地。我和许世友将军有缘如此,真是从未想到过。  相似文献   

12.
具有特殊性格、富于传奇色彩的我军高级将领许世友,当年在延安被囚禁受审过。关于这段史实,说法很多,真情到底如何?作者李永春在许世友将军身边工作几十年,多次聆听许将军对自己在延安被囚禁受审那段历史的回忆,还采访过当年的见证人,从而对许世友在延安被囚禁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前线吃紧,张国焘却寻欢作乐,从此,张国焘在许世友的心中形象大打折扣1932年秋,许世友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后相继担任红九军副军长兼红二十五师师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骑兵司令员。许世友能打仗,特别能打大仗恶仗,作为红四方面…  相似文献   

13.
辛江 《廉政瞭望》2009,(6):60-61
嗜酒许世友:“不喝酒宁死” 许世友,大将。应该是众多开国将军中最能喝酒的,行军时挑夫担酒,打仗亦豪饮不误。  相似文献   

14.
唐踔 《党史文汇》2010,(10):39-43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在一次与友人的交谈中诙谐地提到,我们"党内有两个奇人,一个做过和尚,一个当过牧师"。"和尚"就是指传奇将军许世友,"牧师"则是指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许世友将军早已家喻户晓,但知道董健吾的人却不多。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人们印象中,许世友将军是个"大老粗"。但事实上,许世友粗中有细,治军治家都纪律严明,对党的纪律规矩及各项规定,他都记在心上,并对身边人采取各种方法言传身教,有时把人怼得羞愧难当,有时又把人逗得前仰后合。怒:痛斥"砸锅"警卫在山东"许世友将军在胶东"纪念馆,展柜里有一破一新两口锅,其中的故事,就和他严格要求身边警卫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读《许世友传》,参观许世友胶东抗战纪念馆,都会记住这样一个细节:抗战时期,许世友住在胶东老乡家里。由于工作关系,许世友将军有时夜间回来得很晚,开门关门就可能影响房东休息。为了让老乡睡一个安稳觉,许世友吩咐警卫员,来回走动脚步要轻,住处晚上要开着门,回来后也不要关门,这样就不会弄出声响,影响房东休息。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党史天地》2010,(5):27-27
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在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的人数上,骑兵出身的将军数量达到55人,居开国将军榜第二,步兵出身的将军数量居首位。彭雪枫、许世友,还有内蒙古骑兵第二师的政委胡秉权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2008,(1):62-62
1974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到了广州。将军生平豪饮,他的餐桌上顿顿要有酒,而且只喝茅台和古井。许世友的工资大部分都是买酒了。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都知道开国上将许世友曾在少林寺练过功夫,却很少有人知道钱钧将军也出自少林。他不仅与许世友是同乡,而且还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毛泽东戏称他们是“不当和尚当将军”。他身怀“朱砂掌”绝技,20厘米厚的石头一掌就能劈碎,61岁时还能单手托起老战友陶勇将军,离职后又总结出《朱砂掌功法》,丰富了我国武术宝库。他画艺精湛,  相似文献   

20.
许世友赋诗     
许世友将军是一位由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起来的战功卓著的将军。在我军高级将领中,他素以作风顽强、勇猛善战闻名。然而,差不多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泥腿子将军生前也赋过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