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兴乐 《政法学刊》2004,21(3):80-83
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侦查系参与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司法心理测试技术、设备及应用研究,承担应用研究子专题任务。课题组采用实验研究和现场实案测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了重要成果。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测谎技术用于区分犯罪施行者、知情者和无辜者研究;反测谎识别及其对策研究;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研究;测谎基础理论的探讨;测谎技术应用情况;本课题研究对测谎技术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2.
测谎技术的心理与生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测谎技术是在长期的司法工作特别是犯罪侦查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测谎的有效性,已在国内外长期而广泛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证实。然而测谎学的理论尚远不成熟,对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充分,致使测谎技术带有较强的经验性、模糊性、不精确性。本文从情绪,认知,注意和定向反射四个方面探讨了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认为,COT技术主要基于情绪反应。OKT技术主要基于认知心理,但两种技术共同的心理基础都是注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定向反射。因此,测谎的实质,就是测试被测人的心理定向反射。  相似文献   

3.
测谎技术的心理生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情绪、认知、注意和定向反射4个方面探讨了测谎的心理生理机制.认为,CQT技术主要基于情绪反应,GKT技术主要基于认知心理,但两种技术共同的心理基础都是注意.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定向反射.因此,测谎的实质,就是测试被测人的心理定向反射.  相似文献   

4.
1简要案情 某年1月27日2时许,在塔某公路2名男子将在路边停车睡觉的艾某打伤,抢走现金若干和车钥匙,艾某装死躲过一劫,作案人驾车逃走。通过各种侦查手段,确定有4组共8人具有作案时间,其中一组杨某、王某有犯罪前科、赌博劣迹,嫌疑最大。2编题思路受害人艾某对案件过程有比较清晰的记忆,虽然不能辨认出凶手,但是通过其回忆能够给主测人员提供足够多的隐蔽情节信息。  相似文献   

5.
1引言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侦查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案件办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目前在工作中,主要使用的测试方法有准绳问题测试(CQT,Comparison Question Test)和隐蔽信息测试(CIT,Concealed Informationtest)两大类,二者各有所长。  相似文献   

6.
1GKT测试法的再认原理心理学通过对记忆的研究,认为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我们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及感知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GKT测试法也就是运用再认法来测定被测人对案件具体情节记忆的保持量。罪犯与无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对作案情节及现场进行了有意或是无意的识记,留下了记忆痕迹,而后者对此一无所知,记忆中没有相关内容。当运用GKT测试法对案发时间、地点、出入现场的路径、关键物…  相似文献   

7.
1基本原理犯罪心理测试的题目主要由两大类构成——准绳测试题目和隐蔽信息测试题目,以CQT(准绳测试法)和GKT(犯罪情节测试法)为各自代表。美国的心理测试人员主要采用CQT,中国和日本更多地使用GKT。  相似文献   

8.
唐兢 《政法学刊》2003,20(4):59-61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中的犯罪知情测试(GKT)法对测试条件有较高要求,主要是保障测试相关项目的有效性。实践中影响CKT测试相关项目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测试人员应当认真分析案件材料,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选准有效相关项目,并做好测试中的校正与评估,确保测试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乔辉 《刑事技术》2011,(5):10-14
在多导仪测试中出现的“反测试”会干扰测试人员对图谱的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对抗型和功利型两类反测试者,发现其反测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抑制相关问题(靶问题)的反应或增强对准绳问题(背景)的反应来实施,最常用的手段是体能性反测试和精神性反测试。针对其反测试的方式和手段,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犯罪情景知情测试法即GulityKnowledgeTest,是美国明尼苏达州医学院心理学教授莱克肯DavidThoresonLykkken倡导采用的,是紧张峰测试法的延伸和扩展。这种测试方法是要找到只有罪犯能识别的,与犯罪有关的人物和事,而无辜者则不能识别。每一个相关项目要有五个参照项,这样提问时相关项目反应最强就称为“吻合”。根据概率,一个无辜者出现误“吻合”的机会是1/5。如果有一定数量的有效项目,那么GKT法的准确率,从理论上讲是相当高的。通常应该准备5~7个GKT题目。然而犯罪案情千差万别,对每个案件要想找到足够数量的GKT题目,是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1.
辩护律师的言论自由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国际人权规则和一些典型国家的立法规范都对律师的言论自由都有一定的限制。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要求律师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遵照法律和公认准则以及按照律师的职业道德行事”。各国都并不一律禁止律师发表庭外言论,但限制律师发表对实体公正有损害的言论、禁止律师发布虚假信息。但律师可以发表对审判公正没有实际损害的言论、与程序性信息有关的言论、消除他人言论的负面影响的回应性言论。我国应当借鉴上述规则,修订《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第一百六十三条,在规定禁止律师发布“可能被合理地认为损害司法公正的言论”的同时,通过安全港规则、回应权规则、真实性规则将其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
付翠 《政法学刊》2006,23(4):125-128
心理测试(俗称测谎)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被测人记忆中是否存在有关测试主题的心理信息,而心理信息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注意,所以说注意是心理信息形成的重要源泉,也是心理测试的一个重要心理学基础,因此对注意心理机制的分析将有助于测试题目的编制和结果的分析,从而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Polygraph test results are by and large ruled inadmissible evidence in criminal courts in the US, Canada, and Israel. This is well-conceived with regard to the dominant technique of polygraph interrogation, known as the Control Question Technique (CQT), because it indeed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for admissible scientific evidence. However, a lesser known and rarely practiced technique, known as the Guilty Knowledge Test (GKT), is capable, if carefully administered, of meeting the recently set Daubert criteri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echnique, and argues for considering its admissibility as evidence in criminal courts.  相似文献   

14.
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测试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司法对其结论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基于心理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及其结论的正确性,被测人与案件和事实的关联,以及针对被测人的生理心理反应所形成的以图谱形式表现出来的痕迹,可以明确心理测试结论具有鉴定结论的证据资格.心理测试结论属于有限可采的补强证据,其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又对法官心证形成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5.
论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佴澎 《法学杂志》2005,26(1):83-85
恐怖主义旨在以暴力或暴力威胁制造恐惧或者惊慌气氛。在反恐怖主义犯罪中,应遵循克减公民权利原则、媒介有限宣传原则、优先照顾无辜者权利原则、法治原则、预防原则、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甄别嫌疑人过程中使用的测谎方法.但由于测试中的原理机制等问题,反测试手段可以以多种方式对测过程和测试结果进行干扰.加强犯罪心理测试中的监控并提高反测试识别技术,可以较好地应对测试中出现的反测试.反测试的出现本身就是逃避测试的表现,一旦发现被测人存在反测试行为或心理,则应重点对其进行调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脑电测试结合测谎范式进行检测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为今后的测谎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杨建 《北方法学》2011,5(5):131-145
规范性主要是对合法权威与守法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对理解规范性问题来说,规范性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法律原则的规范性追问这样两个问题:原则何以成为法律?为何具有指引、约束司法裁判的规范效力?法律原则的规范性包括形式渊源、价值理据、规范特征三个方面的意涵。对法律原则规范性的追问,考问着国家司法权威的公信力。法律原则构成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根基。晚近学界对分类式法概念的批判不能替代也不应阻断对法律原则的定性,即对法律原则规范性的追问。  相似文献   

18.
王学成 《政法学刊》2009,26(4):5-11
司法规律是人类司法活动所内含的必然趋势和特征,它具有独立性、公正性、公开性、效率性和终局性等特征。受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经济制度、社会发展阶段及司法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司法制度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我国司法除了应遵循人类文明法治社会共有的司法规律外,还必须遵循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三个至上”、接受人大监督、司法机关相互制约以及服从和服务于大局等中国独具的司法规律。  相似文献   

19.
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之倡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学栋 《河北法学》2006,24(10):123-126
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原则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是宪法与刑事诉讼法母子法关系的链结点,是刑事诉讼法治秩序的需要.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的不完善影响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我国宪法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完善我国的宪法性刑事诉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