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信仰的危机”,“信仰的失落”等问题的争论,在前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之时,曾一时成为大学校园内争论不休的主要话题之一,“现在是不需要信仰的时代”的口号也曾一度为大学生们所推崇。那么,到底什么是信仰?信仰追求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又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呢?对这些问题的理论分析,在当前高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关于信仰追求的心理学涵义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实的最高价值的心理认同,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处于愚昧状态下的人们对神的信仰,还是在文明高度发展时期对人的自身存在的信仰,二者的差异仅反映了信仰本身是否科学,却都证明了信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普遍现  相似文献   

2.
无知与信仰的关系既是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线索,也是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无知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本体性无知、原始性无知和反思性无知。基于不同层次,人们所达致的信仰是不同的,我们对之的态度也应不同。本体性的无知表明人类永恒需要信仰;基于原始性无知的信仰极可能被利用,强化同一性的霸权,对其他信仰采取不宽容的态度;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是启蒙后的信仰、纯粹的信仰,可能理解其他信仰,将其他信仰作为共在的他者。基于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本质上是一种以哲学为核心的文化信仰。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信仰有其正当性标准,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是当务之急,提升公民的哲学素养是形成好的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无知与信仰的关系既是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线索,也是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无知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层次:本体性无知、原始性无知和反思性无知。基于不同层次,人们所达致的信仰是不同的,我们对之的态度也应不同。本体性的无知表明人类永恒需要信仰;基于原始性无知的信仰极可能被利用,强化同一性的霸权,对其他信仰采取不宽容的态度;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是启蒙后的信仰、纯粹的信仰,可能理解其他信仰,将其他信仰作为共在的他者。基于反思性无知所达致的信仰本质上是一种以哲学为核心的文化信仰。由此获得的启示是:信仰有其正当性标准,构建共有精神家园是当务之急,提升公民的哲学素养是形成好的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关于信仰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信仰的比较与思考阎凤梧信仰源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人类这种对美好愿望的高度认同和共识,使信仰群体成员产生出神圣的归属意识和献身精神,并激励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信仰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现象,是对现实缺憾的弥补和净化,是对美好希望的追求和描绘。...  相似文献   

5.
张辉 《党政论坛》2010,(3):43-45
一、我国“城管”发展的概况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就其发展历程而言,是人类从散居到群居进而在一定地点“筑城立郭”长期发展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都是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很多方面讲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大量人群的聚集地,城市又必然需要良好的秩序,而良好秩序的获得离不开有效的城市管理,因此城市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各个时期各国统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孙申 《理论导刊》2005,(12):88-89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类的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需要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更离不开情感作为支撑,更需要领导者的情感投入。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与传统的宗教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哲学家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他反对神学宗教,但不放弃追求理性信仰.他提出的"爱的宗教"表达了他对"人类之爱"的终极理想追求,不仅是当时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也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国际秩序观主要表明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立场与态度,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国家身份与角色定位,以及对未来国际秩序的理想追求。习近平认为现行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但是依然存在强权政治及不公正不合理问题,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努力,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习近平把中国定位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他所主张的理想国际秩序方案、主要国际秩序理念及理想国际秩序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具有全球视野与历史担当的国际秩序方案,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0)
贵州仡佬族的自然崇拜包括山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其审美心理也正滋生和显现于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就山崇拜而言,仡佬族人将山看成是主宰一切的神灵,赋予山与人一样的形象、情感、性格,形成了审美心理的原生形态。就植物崇拜而言,仡佬族从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树木有灵的观念,树木演变成为一种庄严神圣的图腾。而竹崇拜情结表达着仡佬族人对生命传承的一种敬畏和信仰,对生命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3)
马克思主义理论出自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受到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中思想精华的启蒙,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与批判,最终形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想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是一种引领工人阶级追求自身和人类解放,追求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传播的过程中,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迅速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传播,其内涵是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11.
宗教信仰不符合国人的人生追求和情感需求;道德信仰在当代的重建也令人疑惑:道德因无限超越而成信仰,信仰又因无限超越而失落.有鉴于此,研究者应从逻辑的和退想的理论峰巅上回到世俗,在决定现实人生的三元结构的存在方式中寻找国人的信仰.由此,当代国人的信仰也是一个三元结构,即对族群的信仰、对自我的信仰和对家庭的信仰.  相似文献   

12.
李俊青 《学理论》2009,(21):97-98
法律能否被信仰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法律,而中西方由于法律文化传统的差异,对法律是什么有完全不同的见解。如果把“法律”看作是对公平和正义的永恒的追求,那么法律是可以被信仰的,反过来如果把“法律”看作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镇压的暴力工具,这样的法律因其不具有被信仰的品质而不能够被信仰。目前该如何界定法律,要从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依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时代的主题,然而我国公民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严重,因此强调法律信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什么呢?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是这样吗?是。我们首先得给信仰下一个定义,信仰的定义是什么呢?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个就叫做信仰。就是我相信的那个对象一定是超自然和超世俗的,它既不属于自然界,也不属于人类社会。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员必须坚守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又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理论创新。共产主义信念是无数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目标,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科学体系,也是人们接受这种思想所滋生的澎湃激情与理性思辩,以及在这种信仰指导下的认真实践。我们必须走出信仰误区,并在共产主义信仰的灌输方式上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8)
党员领导干部坚守信仰意义重大,没有信仰,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是有着真信仰的共产党员,只有真信仰,内心才会充满力量,才会自觉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身处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在追求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面对各种乱象、各类冲击和混淆视听的大量流言,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以坚定的信仰、坚强的决心、坚韧的意志来承担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发挥好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种社会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从选择社会主义到现在,人们依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着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在认识社会主义的时候,我们既要看到注意目的层次,同时也要注重目标层次。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既不可能立即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不可能立即实现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国谈社会主义,必须强调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重建良好的价值秩序不仅是当代价值多元化的必然要求,也将拓展价值哲学的发展。舍勒首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先天价值秩序"。舍勒的"先天价值秩序"存在价值的先天性、情感的直观性、人格主体的抽象性、批判的不彻底性等问题。为修正"先天价值秩序",我们必须做到:实践是价值秩序理论的基础,现实的个人是价值秩序的主体,核心价值秩序是重建现代价值秩序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吴仁宝箴言     
《党政论坛》2011,(7):55
信仰一个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产党,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一直没有动摇信仰,如果说我动摇了,也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西。我最满意、最看重的是先进共产党员的这个奖励。不管到哪个地方,你要有信仰,要让当地老百姓富起来,只有这样子,你就能够成功,就能够发展,老百姓就拥护。信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