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二战后世界各国科技发展战略模式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国后我国采取的符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模式,突出了中国务实的科技发展基本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
竞争法的委员会集中执行制在欧洲一体化的初期,为一体化的构建以及竞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成员国的发展,集中执行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共同体发展的需要。在经历40年的一体化进程后,欧盟于2004年对其竞争法的执行机制进行了分权制的重大改革。这种改革更多的不是竞争规则的自我逻辑完善,而是欧盟超国家治理中国际机制对国际合作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一直居于世界之首:具有超十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科研经费投入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拥有人数最多、素质最高的科技队伍;有700多所国家实验室,企业实验室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还有最雄厚的科学技术知识储备,基础研究为别国所望尘莫及,获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在机制使得美国在二战后迅速超过欧洲成为头号经济和科技强国?是什么样的内在动力使得美国即使经济放缓增长后也始终保持了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求知》2021,(7)
正当今世界,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特别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在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和新兴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指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酝酿兴起之时,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全球视野下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对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去年欧盟里斯本首脑会议决定,要用10年时间,在新经济领域赶超美国,使欧盟经济成为世界上"最活跃,最有竞争力,最繁荣的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新经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欧盟把加强科研和推动科技创新摆在了重要位置。今年2月下旬,欧盟委员会出台2002-2006年科研发展计划框架,也即欧盟第6个科研发展计划,勾勒出欧盟未来5年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方向,显示出欧盟依托发展科研和技术创新,争当世界经济"领头羊"的雄心壮志。欧盟第6个科研发展计划,是欧盟委员会广泛征求15个成员国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等有关方面后制定的科研发展大纲…  相似文献   

6.
健君 《瞭望》2005,(37)
又是一番苦战。36个小时的唇枪舌剑后,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和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终于在9月5日晚上9点10分签署《磋商纪要》,商定妥善解决《备忘录》执行中出现的纺织品滞港问题。这其实是6月11日中欧签订纺织品备忘录,欧盟为行将“收官”的中欧纺织品谈判留下的一个“苦手”。按照相关规定,欧盟至7月12日、中方至7月20日都是措施正式执行前的“空窗期”。正是在这短短一个月内,欧盟进口商和中国生产商协议加大了出口速度,从而造成了大概8000万件货品在欧盟港口卡关的局面。按照英国零售业专家的评价,欧盟服装业市场正面临着“二战以来的最大危机”。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开的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公开是二战后各国行政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行政公开必将成为一项基本的法律程序制度。行政权的扩张、国家秘密行政、公民权利保护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行政公开形成的社会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8.
西方集体谈判理论是属于西方产业关系理论的。产业关系学是在二战后西方国家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其研究的中心是劳工问题、劳资关系、三方机制等。二战后西方国家研究工会理论的各派(战后研究西方产业关系中的流派有多元论派、社会主义派、单一派、激进派和合作主义派等)主要是从产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工会及劳工问题的,它们对工会在产业关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0年刚刚几个月,人们 的确已经强烈地感受到面向 新世纪的新气象。如何实现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使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生存发展,正在成为决策层和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主题。从“梦想”到现实可能 事实上,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科技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民族。跨越发展,迎头赶上都是深藏在心中的长久的梦想,无疑也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然而,直到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跨越发展”才第一次真正有了可能实现的大背景和大环境。“梦想”终于可能变成现实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竞争的 加剧,欧盟面临多方面的新 挑战。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欧盟的总体对策是:积极参加全球竞争并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得利益。为实现这一政策目标,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动单一市场、单一货币的建设外,对传统的经济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根据新的国际环境补充制定相应的政策,这已经成为欧盟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产业政策突出科技作用 欧盟的产业政策起源于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巴黎条约》和建立欧共体的《罗马条约》中的个别条款,但这些条款只涉及煤钢两个领域中的政府补贴,没有涉及整个产业层面。随着…  相似文献   

11.
欧盟竞争法根本目标始终定位在维护内部市场的统一,并且上升为法律原则的高度。在竞争法演变的过程中,对竞争政策的绝对贯彻以及对消费者福利的关注也独立成为欧盟竞争法所追求的价值。但在欧盟竞争法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费者福利最大化"过于抽象,欧盟法院仍秉持对竞争秩序的保护这一目标,以完善并维持欧盟统一内部市场的竞争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后冷战时代,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的局势恢复的危机管理提到国际社会日程上来。在这种背景下,欧盟提出和有效发展了自己的民事危机管理。欧盟民事危机管理的一些做法,如组建由不同专业人员形成的快速反应部队、统一的培训和演习,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5,(21)
中国科技事业:面对新世纪的选择──写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冷战转变为经济热战,而科技竞争又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也适时调整了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最近几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世纪。这从世纪之交 世界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等举措中已可略见端倪。与 20世纪先有“热战”后有“冷战”的竞争方式不同的是,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尽管国际上仍然出现局部的以战争为手段的竞争方式,尽管有的国家仍未摆脱冷战思维,但从总体上说,国际竞争将更多地表现在经济和科技层面,表现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上。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六个特征 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始自 20世纪后期,是由“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两股大潮继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使产业竞争面临新的环境,企业战略正在转型,竞争方式和竞争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将直面国际市场竞争,一方面要应对跨国公司日趋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要加快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配置资源。经济全球化就是以科技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全球配置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谁拥有经济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刘桂敏 《学理论》2015,(8):26-27
社会排斥理论是在人们研究贫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逐渐成为社会学家和政策研究者探讨社会深层问题的出发点。从社会排斥的概念入手,分析欧盟社会排斥理论的产生的背景、演变发展过程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所蕴含的意义,意在厘清社会排斥理论的发展脉络,有助于认清社会排斥理论的发展根源。  相似文献   

17.
伍欣 《理论导刊》2000,(3):42-43
到二十一世纪 ,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 ,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的水平 ,也取决于人民的基本素质。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的竞争 ,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也是人民基本素质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在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竞争 ,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 ,会计人才的竞争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因为 ,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单位 ,都需要有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与核算的会计人才 ,会计的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效果。所以 ,任何…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在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基本的社会因素或社会推动力是国际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最终反映在教育领域,就表现为强调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归根到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创造型人才的竟争。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研究创造力及其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科技的发展,关系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我国科技人才的后备力量。因此,在基础教育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创造力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梁博男  吕晓轩 《学理论》2012,(12):130-131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代表作,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被誉为黑色幽默中反战作品经典。小说以作者冯内古特和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分别展现了他们在二战背景下的成长经历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无法泯灭的心灵创伤,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20.
刘宾 《理论探讨》2024,(2):156-160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能加快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推手,数字中国与金融科技相互赋能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更广阔的金融创新空间,可从信用体系、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数字中国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