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主体可分为自然人与单位。理论界一般对这两种不同主体所单独或共同实施的犯罪予以研究,但不容忽视的是,司法实践中存在行为人同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和自然人犯罪主体而实施同类犯罪行为的现象。对这种犯罪,笔者称之为双重主体犯罪。本文拟以贿赂犯罪为视角,对其定性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论公司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犯罪是法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犯罪范围并无差别。本文通过详细探讨公司犯罪问题,旨在引起相关领域对公司犯罪行为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确认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地位。由于一人公司能否构成单位犯罪直接关系到能否构成犯罪、量刑的轻重和处罚范围的大小,对当事人关系重大,所以一人公司的承认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其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呢?该文认为一人公司能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并列举了其单位犯罪主体适格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两法”颁布实施以后,司法机关在依法处理犯罪主体的合法财产及与其有联系的财产时,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犯罪主体对所有财产的处分权与司法机关依法对其财产处理的冲突问题,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如何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问题,以及如何依法处分犯罪主体的合法财产及相关财产问题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单位和执法人员存在模糊认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作为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特殊主体,难免会带上其特有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如何正确地认识和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殊成因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犯罪主体论》一书,系赵秉志同志由其同名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刑法是国家的基本部门法之一,地位颇为显要。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等构成刑法的基本内容。而犯罪由犯罪主体实施,刑事责任由犯罪主体承担,刑罚对犯罪主体适用,因此,刑法这几项基本内容都离不开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求关于犯罪主体的研究理应成为刑法学中一个既系统又深入的专题领域。但是由于犯罪主体的专题研究不仅需要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人犯罪现象的日益增多,我国刑法学界开始了对法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但迄今多集中在对法人犯罪主体的探讨方面。现在我国新海关法已在立法上对法人犯罪主体予以肯定,因此我们应对法人犯罪的有关具体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拟就犯罪法人的刑事责任等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崔正军 《法学评论》2004,22(2):59-64
在现代社会里 ,业务过失犯罪日益增多。由于业务过失犯罪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其犯罪主体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从犯罪主体的特征、犯罪主体的确认和犯罪主体的类型几个方面 ,对业务过失犯罪的主体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刘艳红 《法律科学》2008,26(4):112-120
我国行政刑法对行政犯罪的分类研究尚局限于刑法对其法益类别的规定,而忽视了行政犯罪的行政违法属性对其分类的意义。由于行政犯罪的主体不同决定着行政违法的性质和内容也不同,故宜以主体为标准将行政犯罪重新分为公权力主体行政犯罪、国家公职人员行政犯罪和管理相对人行政犯罪三类。新的分类符合行政犯罪自身的规律和特性,有助于行政犯罪的认定和适用及行政犯罪研究体系化。  相似文献   

10.
论单位犯罪主体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30条、31条对单位犯罪做了概括性规定,分则条款中又做了具体规定。这是我国新刑法对犯罪主体规定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客观反映。单位犯罪的立法,必将对刑事司法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单位犯罪在我国刑法中作为一项新的规定,其主体问题尚有诸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文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探讨,以抛砖引玉。一、关于私有性质的公司企业应否纳入单位犯罪主体范畴这一问题.目前尚存争议,有待于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否定论者认为:并非所有的公司、企业…  相似文献   

11.
至今为止,对计算机犯罪主体的认识各有千秋,有的认为是特殊主体,俗称为“白领犯罪”;有的认为,是一般主体;还有的认为,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可分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但在认定其特殊主体时,仍以犯罪人的职务和身份为界,等等。笔者对此略述管见,以求教于各位先生和同仁。 一、计算机犯罪的主体表现为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 计算机犯罪主体,就是指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计算机犯罪行为的自然人。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因而它具有不同于普通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法学界对法人犯罪主体是什么,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法人犯罪主体是虚无的。因为法人是法律拟制的人格,无肉体,无思维,当然也无行为能力。所以,法人不具备犯罪主体资格。另一种观点认为,法人犯罪主体是法人。法人虽是法律拟制的人格,但其行为能力是由法人机关成员体现。因而法人犯罪的主体应是法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单位犯罪不能视为法人犯罪。单位犯罪由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刑法界对渎职罪主体问题认识较为混乱的现状,本文以2002年立法解释为依托,阐述了渎职罪犯罪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在肯定立法解释出台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并指出进一步完善对渎职罪犯罪主体的认识是打击职务犯罪、建设廉政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国刑法颁布以来,对犯罪的特殊主体这一问题的理解,刑法理论界不少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多种刑法教科书中对这一概念所下定义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犯罪的特殊主体即身份犯,也就是说要求具备特殊的身份条件才能构成犯罪的那些犯罪的主体。例如,要求是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才能构成的犯罪。也有人认为,只要从理论上分析,某些犯罪具有排他性的主体要求,即可认为是特殊主体。例如,强奸罪的主体除共同犯罪外,一股是排除女子作为构成本罪的主体的,因而强奸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笔者认为,从刑法理论上分清哪些犯罪是由特殊主体构  相似文献   

15.
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对法人追究刑事责任是否必要和公正?等有关法人犯罪问题是国内外法学家长期争论的热题.综观近几年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讨和争鸣,其内容已涉及到:对以自然人犯罪为中心的刑法学包括犯罪论、刑罚论等传统理论的突破;对现实存在法人犯罪的分析和认定;对现行法人犯罪刑事立法、司法效果的评价;对我国刑法典应否就法人犯罪问题作相应规定等诸多重大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倒卖车票系传统犯罪,但新时期赋予了其新的犯罪形式,导致司法认定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倒卖"行为本身出发,在廓清倒卖行为本质的基础上,对几种新型"倒卖"行为是否涉及犯罪做了详尽的论述;之后,针对一些新的经济实体,厘定了适格的倒卖主体;最后,探讨了该罪的刑罚适用,其中包括犯罪金额的计算、由此带来的犯罪未完成形态、以及单位作为犯罪主体时的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 关于对单位行贿罪的犯罪主体,刑法典第391条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本罪对其犯罪主体资格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即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主体,也可以是单位犯罪主体.作为自然人犯罪主体,只要行为人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即可成为本罪的主体,无论其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都不受限制.作为单位犯罪主体,根据我国刑法第30条和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公司和国有、集体企业、公司、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一样,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由于本条对单位的性质没有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对本罪的主体没有影响[1].即只要符合单位条件的单位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位犯罪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犯罪有着诸多争议,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主体之一更是受到众多批判,否定国家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越来越成为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无论从单位犯罪的定义界定上,还是从单位犯罪的犯罪构成和对单位犯罪的处罚及理论依据等许多角度上都不易将其纳入单位犯罪之中。  相似文献   

19.
《刑法》虽然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但是,单位成为犯罪主体存在着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可能导致宪政上的困境。单位成为犯罪主体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应该取消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滕娜 《法制与社会》2013,(6):282-28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非法集资类犯罪案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犯罪,本文从其概念、危害性入手,对在理论中存在较多争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剖析,其中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以及对于已返还犯罪嫌疑人的本金犯罪金额的计算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集资诈骗类犯罪的防范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打击此类涉众涉稳犯罪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