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代刊  陈静  杨绚 《中国减灾》2023,(9):34-37
<正>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多发,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在此背景下,亟需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本文介绍了针对关键技术难点问题,在揭示公里级误差特征、研制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发展无缝隙客观预报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以期不断提升灾害天气精准预报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防线。  相似文献   

2.
鲜圣 《中国减灾》2012,(11):4-5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  相似文献   

3.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  相似文献   

4.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致灾趋向增多,突变规律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的发展日益凸显。近日,本刊记者就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记者: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给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泽椿: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种类最多、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据近年的统计,中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所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全球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1/4。而其中约70%是由异常天气气候引起的。在气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使当地极易形成暴雨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商洛市坚持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为抓手,创制了“人盯人”防抢撤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组社区和民众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能动作用,有效提升了基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筑牢了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地贯彻执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和预防工作的指示」,防止和减少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资财的损失,必须十分加强我省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的广播和收听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报广播工作。为此,特作如下指示:一、省气象处所收测的有关气候变化的情况,如急风、暴雨、霜冻、气候突然变冷、变热等,应送交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由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向全省广播。当天早上六点以前送交广播电台的气象情况,电台应在当天第一次(早上)和第二次(中午)记录广播中、第三次(晚上)的新闻广播等三个时间里广播;如十分紧急的可随时在各个节目中连续广播。  相似文献   

7.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区辽阔,各地时常遭受台风、塞潮和随之而来的暴风雨(雪)和霜冻等大范围的灾害性天气的袭击,不仅在工业、农业、林业、水利、航运、铁道、渔业、牧业、盐业等方面,造成了国家资财的重大损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而且给人民带来了疾病和死亡。气象科学为一年青的科学,目前我国的技术条件和设备,亦街不能满足各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遗需在测报台站建设、干部培养训练和气象科学研究等方面,继续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天气预报质量,但是对于大范围灾害性的天气如台风、寒潮等,大体上已经可以在二十四小时甚至四十八小时以前事先作出预报、警报。过去中央气象台、各区气象台以及各地气象预报台、站对于台风、寒潮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警  相似文献   

9.
许艾米 《中国减灾》2014,(19):51-53
正通过对松滋站近50年(1963-2012年)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等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本文得出了松滋市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并概括出其大气环流形势。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一直在增高,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地区。在这种背景下,高温天气作为一种主要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松滋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北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高温天气是松滋市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持续的高温导致棉花等农作物受旱出现高温热害等病症,水电供应急剧增加,旅游、交通等行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利用1963-2012年松滋国家气象观测站(57469)  相似文献   

10.
国发[2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天气、气候业务和科研体系,提高了气象监测、预报、预测和服务水平,在防灾减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气象事业发展中还存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尚未形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预报预测水平亟待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入冬以来,突如其来的寒流使欧洲、日本和中国饱受严寒低温之苦。低温阴雨(雪)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也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造成了一定影响。世界各地采取各种方式降低"极寒"对公共秩序的影响:为防止驾驶员冻伤和出现交通事故,公路上巡逻的交警多了,相关预警密集了;互联网上,  相似文献   

12.
史轮 《中国减灾》1991,1(2):1-2
国家气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初期,气象通信条件很差,技术装备落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了较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与世界各大气象中心相联,建成了现代化的气象资料加工处理和预报服务系统。中心下设气象台、气候资料室、数值天气预报室、通信台、计算机室和软件室。承担着全国气象业务和服务,并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天气监视网  相似文献   

13.
海啸大救援     
中国气象局1月4日发布2004年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特征和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据介绍,2004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61年以来第4个气温偏高年份,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3毫米。2004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是:  相似文献   

14.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新疆气象部门承担着全疆范围内的气象监测、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与全球的气象资料交换及气象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肩负着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气象服务的任务。全疆气象部门有正式职工2704人。本科以上学历723人(其中硕士56人.博士5人),占职工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15.
1959年7月31日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气候复杂多变的国家,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性的天气发生。气象工作是我们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之一,各地区和各部门必须善于掌握,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几年以来,我国气象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气象台、站已经从解放初期的72个发展到1958年的2,755个;绝大部分省和专区建立了气象台,各县建立了气象(候)站,各级气象管理机构也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在人民公社里,群众自办的气象哨和看天小组为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新年伊始,我国南方再度迎来雨雪冰冻天气的考验。贵州、湖南等地出现大范围的低温冻雨、降雪或雨夹雪天气,地面出现大面积冰冻,导致当地交通运输、供水供电困难,农业出现不同程度损失,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程希 《中国减灾》2022,(4):46-47
近年来,世界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2022年1月11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全球风险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最主要的短期风险(未来0—2年内)包括极端天气、生计危机、气候行动失败等,最主要的中期风险(未来2—5年内)包括气候行动失败、极端天气、社会凝聚力侵蚀等,全球最主要的长期风险(未来5—10...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接连发生,如海啸、沙尘暴、干旱、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常态化"趋势。天气、气候和地球  相似文献   

19.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0,(11):34-35
最近几年,极端天气接连发生,如海啸、沙尘暴、干旱、暴雨、高温等。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考验着人们的神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常态化"趋势。天气、气候和地球环境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人质,危在旦夕张啸谢成舟一私收烟叶酿起祸端1997年9月20日早上,在洛阳市宜阳县盐镇乡烟叶收购站门前,出现了三辆满载烟叶的卡车,他们是来自临颍县王岗乡贩卖烟叶的烟农,这给因当地天气干旱,烟叶欠收的收购站带来了喜讯。在烟站维持秩序的乡政府干部王万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