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狂欢视角下的民间信仰导控与乡村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星 《传承》2009,(10):84-85
狂欢是人类一种普遍的精神文化现象,民间信仰作为根植于乡村民众中的宗教信仰与行为也常伴随着狂欢的情绪。本文试论述在狂欢视角下民间信仰体现的和谐因素以及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和导控问题。  相似文献   

2.
石中坚 《前沿》2012,(16):127-129
畲族祖地有多神崇拜习俗.民间信仰文化具有多神化的信仰体系、多样化的崇拜对象,多形式的祭司仪式特征,是畲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族民间信仰的文化功能体现在道德思想持续性传承、认同感与归属精神强化、医伤治病的身心安慰、文化繁荣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畲族民间信仰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弃旧图新,致力于信仰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不断丰富畲族村落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绕开的重要议题之一,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它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究竟是怎样的关系?究竟有没有融合的可能?因此,在跳出原有的研究学科范围、更新将民间信仰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来的理念之后,应注重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重组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而探讨民间信仰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挖掘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在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等则应是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是农村民间信仰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观念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印记;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行为具有较高的传统践行度;农村丧葬礼仪中的民间信仰现状呈现出较强的个体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建立民间信仰引导机制 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文 《湖湘论坛》2001,14(5):90-91
民间信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信仰体系,台大教授陈奇禄先生认为:民间信仰相当于英文的folkbelief,是社会中低阶层民众的宗教信仰。在我国大陆过去一直将其作为封建迷信看待并进行批判和加以抵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执行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各种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都得以恢复,与此相应,民间信仰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组织结构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当前对民间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具体的科学的研究,并根据我国民间信仰的新趋势、新…  相似文献   

8.
广东民间信仰富有浓郁的"山水兼具、农商并重"之岭南特色,有着"毗邻港澳、隔海相望东南亚"的地理优势,与港澳台地区的民间交流频繁,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宗教形态",是中国多元和谐型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社会治理理论入手,以广东民间信仰现状调查为中心,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通过比对福建、湖南、浙江等地的不同管理模式,结合广东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试点佛山市的经验,尝试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语境下加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民间信仰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刘大可教授很稳健,不张扬,却以超乎常人的热情埋头执着于自己的学术领域。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学者,已出版《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闽台地域人群与民间信仰研究》等学术研究专著8部,  相似文献   

10.
仪式与信仰构成了民间宗教现象的两个基本范畴,祭祀仪式是信仰展演的过程,对村落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广西全州县文桥镇江头村伍元龙信仰的祭祀仪式的描述,揭示祭祀仪式在村落生活中的作用.对研究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仪式治疗是一种通过宗教仪式来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知识与实践系统.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仪式治疗,是建立在当地民间信仰与南传佛教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宗教系统之上的.通过僧侣、布章、波莫等在仪式治疗过程中的表演和仪式用品象征的展现,反映出民间信仰作为傣族的信仰基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包容力;南传佛教在意义顺延和广延的过程中,对民间信仰既有迎合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2.
民间信仰现象在我国历史悠久、根基深厚、影响广泛。能否正确引导和最大限度地调动蕴藏在人数众多的民间信仰群众中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克服和减少民间信仰活动中的不和谐因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耳 《八桂侨刊》2021,(3):95-96
广西民族大学郑一省教授撰写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研究》专著,2021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3.1万字.该书从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源流、民间、民间信仰庙宇的分布与祭祀空间、民间信仰庙宇的流派和民间信仰仪式的传承,以及印度尼西亚华人在地化神灵的建构,分析与探讨了印度尼西亚华人民间信仰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论当前我国民间信仰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文 《湖湘论坛》2003,16(2):88-89
对我国民间信仰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利用民间信仰中传统文化资源来发展地方经济 ,必须避免迷信的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5.
都芙蓉 《人民论坛》2014,(5):163-165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寺庙信仰及庙会活动作为重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身特殊的价值,值得保护和利用。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对策: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引进市场机制,规范管理;利用宗教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重视对民间寺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克服民间信仰的非理性和落后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有三个条件,但是在普查和保护这些遗产过程中,如何对待遗产的原生态与文化变迁、遗产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以及民间信仰中的某些内容,都是保护中面临的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指的是在民间自发流传的信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文化现象。福建由于地处海隅,生活、生产条件较差,在古代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将希望寄托在某种超越自然的神灵身上,以祈在困难时得到保护,故福建民间信仰很盛,在全国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搞好对农村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客观地分析与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民间信仰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间信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当今社会仍有相当影响,尤其在农村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可。寻求民间信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经济开发价值、社会伦理价值,充分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道德教化以及加强区域认同和社会整合功能等积极因素,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渭清 《人民论坛》2014,(14):163-165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寺庙信仰及庙会活动作为重要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自身特殊的价值,值得保护和利用。为此,文章提出以下对策: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引进市场机制,规范管理;利用宗教文化资源进行适度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重视对民间寺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克服民间信仰的非理性和落后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