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星 《理论学刊》2007,(9):114-117
"真人秀"是现代文化的传媒产物,它的出现印证了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开明性。一方面,开阔的时代催生了交流的渴望,沟通成为普遍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在这类节目大量充斥的背后,却是大众本能欲望被激发的现实,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也会有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电视秀成为集体精神活动的背后是个体意志的萎缩。因此,正视潮流起伏涨落之中的教训,倡导电视成为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文化的品格,是中国电视传媒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
媒体工作者承担着利用传媒,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以高品质的、具有健康格调和品位的文化产品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责任。要抵制传媒低俗化,弘扬主流价值观,就必须坚持正确的媒体发展方向,建立对电视娱乐类节目评估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节目主持人和编导队伍的道德自律和素质建设,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努力平衡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王姝婧 《实事求是》2012,(1):98-100
随着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出现了“传播热”,也出现了种种弊端。简要分析我国电视财经节目的现状和困境,根据不同目标受众的不同需求,思考分众传媒理论上节目选题的文化意义,并通过对电视财经节目发展趋势的展望,提出针对不同受众市场的选题建议,以求对我国电视财经类节目的未来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代电视传媒功能扩张趋势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趋势的形成,电视媒介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电视的功能在迅速扩张,电视对人类社会的生活产生了较之以往更深刻和更广泛的影响。电视传媒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其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研究电视传媒功能扩张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改革问题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一、当代电视传媒功能扩张的主要特点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对于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民族和个人来讲,无论是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或者文化教育活动,离开电视都是无法想像…  相似文献   

5.
《党建》1994,(9)
必须“净化”电视荧屏纪文目前我国有电视机2亿多台。电视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第一传媒,在活跃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着极大影响。据有关部门对13个省级电视台、33个市级电视台进行的887个周...  相似文献   

6.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传媒的一贯要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新闻传媒对“三贴近”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贴近生活 ,重点要贴近经济、政治、文化这一主体生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 ,物质生活是基础 ,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是主体。这一生活主体与新闻舆论紧密联系 ,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 :“新闻舆论 ,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都有密切的联系 ,都会产生广…  相似文献   

7.
周方舟 《新长征》2011,(6):40-42
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大潮的催动下,我国地方电视产业有了飞跃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繁荣时代。许多地方电视传媒创造了令人刮目的业绩,也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电视事业如何发展探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尤其是在如何坚持地方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徐俐 《新湘评论》2007,(12):47-49
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肇端,选秀节目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屏幕上最为人瞩目的风景。湖南卫视也借此而进一步确立了中国电视媒体第一娱乐品牌的地位。但是伴随“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节目的走红,各地电视媒体纷纷推出不同类型的选秀节目,一时大有选秀泛滥之势,从而使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负面作用的质疑和批评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随着包括“超女”在内的选秀节目不断爆出各种或真或假的“内幕”、“丑闻”,进一步使选秀节目的公信度受到伤害。一方面是选手、  相似文献   

9.
刘洪森 《前线》2013,(8):44-45,52
民生建设是一个关乎民心向背、政权兴衰、社会稳定和国家昌盛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建设,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凸显。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已成为民生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女性人口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电视传媒作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对女性流动人口的积极影响作用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女性观念变革从而敢于走出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促进农村女性流动人口思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提高了农村女性流动人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增强了农村女性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自信。从女性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对城市化进程的实质性意义以及新生代女性流动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看,今后电视传媒必须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发挥好舆论监督、宣传导向、文化传承、寓教于乐的职能,编排和播出的电视节目要起到对流动女性的正面引领作用。要从正面宣传农村流动女性群体,在全社会范围形成有利于女性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07,(1):19-19
20世纪末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趋势日益凸现。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精神文化生产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多样。文化不仅广泛渗透到人类的全部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领域,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精神文化生产日益走上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思想文化和经济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武汉广播电视总台(局)现有5个广播频率,8个电视频道,1份影视娱乐报纸,3个门户网站以及数字网络公司、影视传媒公司、节目公司等多个文化企业。武汉电视覆盖2000万人口区域,广播覆盖长江流域4个省份。“十一五”期间,武汉广电力争达到“全国知名,华中一流、省会前列”的目标,成为武汉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力、文化产业的龙头、经济发展的新增点。内容为王,品牌至上,形成强势影响和都市特色。武汉广电坚持新闻立台、内容为王,坚持节目创新、栏目创新、活动创新,新闻、文艺、科教、青少、体育、外宣等节目屡获国际、国内大…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不仅反映社会现实,也参与了现实世界的建构。传媒的市场化使受众成为电视媒介内容生产的积极参与者,目标受众与有较强影响力的受众之间内容需求的不平衡,使电视的信息传播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向后者倾斜,《乡村发现》的城市受众导向,建构了农村社会生活虚拟现实和刻板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武汉市广播电视局(总台)现有5个广播频率,8个电视频道,1份影视娱乐报纸,3个门户网站以及数字网络公司、影视传媒公司、节目公司等多个文化企业。武汉电视覆盖2000万人口区域,广  相似文献   

15.
从世博会手机电视的成功,不难看出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是手机电视节目的首选。但是,手机电视节目并不局限于此类节目。下面就手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制作针对手机的电视节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兵团精神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升华和重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弘扬和拓展兵团精神的内涵提供了广阔背景和现实基础,使兵团精神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逐步得到丰富、优化和提升,产生了崭新的精神特质,即开放精神、市场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谐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特别是弘扬兵团精神的开放性、进步性和融合性,不断为兵团精神做出新的诠释,增添新的内容,赋予时代的神韵,使兵团精神的内涵得以延伸,以便更好地凝聚兵团人的力量,共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一、坚定正确的信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信仰是同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一起发展起来的精神现象,表现为社会成员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信仰的思想内容一般以观念形态出现,却非一般的观念文化,它是统摄其它一切意识形式乃至社会心理的最高意识形式。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和人生指南。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不仅会对个人的生存意义茫然失措,而且会在社会生活中无所适从,生活在空虚和迷茫当中。一个人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信仰,但不会没有任何信仰。信仰是时代文明的核心。人类历史上各时代的文明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精神生活的建构中,大众传媒既有塑造和满足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诠释了大众传媒与精神生活的内在关系。发挥大众传媒对精神生活的建构引领作用,必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建设现代传媒体系,创造更多优秀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文化能够从贵族的殿堂逐渐走向大众生活,这是传媒的功劳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他理应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然而在传统型社会中,文化长期被上流社会视为自己的特权,普通大众则被排挤到边缘地带,文化的延续成了只在上流社会内部进行的单线遗传但是,随着传媒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大众传媒兴起之后,先进的传输技术拆掉了文化延伸的障碍,大众不再是被忽视的边缘人在获得了与上层社会成员同等的地位和机会时,普通大众逐渐占据了文化消费的中心地位,并宣布了一个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传媒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向大众靠拢麦克鲁汉认为,媒介的发展是人体的延伸在麦克鲁汉笔下,媒介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涵了许多能够促进人类信息传播发展的新技术因此,在机械时代,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技术,我们的身体实现了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人体的延伸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正是借助于这种延伸,文化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微博微信、数字报刊、移动电视、触摸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大量涌现。这些新兴传媒,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贴近生活,得到广大受众青睐,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多方面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