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中国发现历史2月11日,美国研究中国的史学家孔飞力去世。让我想起了他的一本书——《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对专业领域的读者,孔飞力绝对鼎鼎有名。这或许跟他的身份有关。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是继费正清之后哈佛大学中国研究的旗手。费正清大名应该不必再介绍,这位跟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关系不错,甚至参与中美建交的史学家,是二战以后美国研究中国的第一代学者,而孔飞力则是第二代。孔飞力生于1933年,83岁。这是第二代美国的中国研究者应  相似文献   

2.
王军 《协商论坛》2013,(7):49-51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他的经典名著《美国与中国》的开篇,将"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概括为"由于太多的人,过分密集在太少的土地上,从而使人们为了维护生命,耗竭了土地资源以及人的智慧和耐力"。"中国6/7的人口不得不密集在1/3的土地上。"费正清写道",据粗略估计,中国确实有人居住的地区大约只有美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以费正清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以台湾作为研究中国的基地,而费正清也积极地介入两岸关系与台湾事务。费正清的"大陆—台湾"论述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的"亲共",中期的"反共",与后期的"两岸共治"。费正清多变的面孔反映了美国不同时期基于美国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对中国两岸政策的调整,而台湾对费正清体系的反应则体现了冷战时期西方同盟内部中心与边缘地区的矛盾,以及两种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5,(6)
亨利·卢斯是美国传媒界的大亨,出生中国、旅居中国的经历让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抗战事业积极奔走,大力报道中国抗战。而白修德正是他手下的得力爱将。白修德师从费正清学习汉语和中国历史的经历及对法西斯的强烈憎恨诱发了他对中国的热爱与忠诚。同样的中国梦让卢斯和白修德结缘,但也正是对中国的不同看法让他们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5.
正"《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是美国学者詹姆士·斯科特在2009年出版的新书。这本书围绕一个叫"赞米亚"的新概念展开,对我们研究、认识中国西南民族有一定的启示。"《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是美国学者詹姆士·斯科特研究东南亚的名著,2016年被反应越来越快的中国人类学者翻译出版,并被列入三联书店著名的"学术前沿"系列,出版以来,受到各路学者追捧。这本书的作者虽然离我们比较遥远,但他研究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中国大时局Ⅱ-未来二十年的大趋势与变革方略》高连奎,秦逸飞/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根据世界银行的算法,中国不仅经济总量已是世界第一,而且实体经济的总量已是美国的2~5倍。没有了标杆的中国如何改革将是一个更难的问题,中国如何才能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变成引领全球进步的世界第一"文明大国"?这是本书所思考的问题,也是中国未来二十年所面临的问题。本书以世界大潮流为背景进行分析,梳理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兴衰变迁。  相似文献   

7.
雷颐 《人民论坛》2012,(30):78-80
《海国图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然而这本书传到日本后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几次,日本朝野正是通过这本书对世界大势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讽刺,是中国的悲剧在满清大员中,林则徐无疑是少有的开明之士,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可以说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的代表。从一些史料的细枝末节,便可窥见当时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程度。竹竿与马桶战法自从乾隆年间英国使臣觐见皇帝拒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21,(5)
正细细品读完《百年大变局:世界与中国》这本书,我掩卷沉思,感受颇多。这是一本厚重权威的书。百年大变局是一个大命题,作者用大视野、大谋略、大手笔,全面揭示、权威阐释了"百年大变局"形成的历史逻辑、内涵本质和深刻影响。这是一本启迪思想的书。从历史、当下、未来多个维度、多个层次阐释"百年大变局"形成的历史逻辑、内涵本质和深刻影响,各种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为我们深入理解"百年大变局"提供多元解析路径。  相似文献   

9.
卢克俭同志的《思辨集》是一本 70多万字的非常有分量的著作。它是甘肃人民 2 0年来为改变贫困求得发展而奋斗的实践的记录 ,是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理论思考的记录。理论色彩浓厚 ,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名叫“思辨集” ,十分准确恰当 ,名副其实。卢克俭同志喜欢对问题作理论思考。这本书就是他任省级领导以来 ,结合甘肃实际 ,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等多方面进行理论思考的结晶。这种理论思考有他本人成长的特点 :他参加革命初期偶然看了一本马列主义普及读本 ,奠定了他观察思考问题的基本习惯。五年中央党校系统的理论学习 ,扎实…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2,(9):88-88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叶永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定价:58.00元出版日期:2012-09本书作者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真实记录了从1978年10月"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这次,作者对本书再度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使本书更加臻于完美,更加反映历史的真实,记录中国命运的那次大转折,记述在1978年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选择的必要     
前段时间在美国见到一位朋友,他正在搞“网上书店”。谈起美国的出版业,他介绍一种新的售书方式将会导致图书零售业发生深刻变化:书店可以为读者印出他所要买的任何一本书,这本书装桢、印刷质量不会亚于印刷厂,而时间只需15分钟。操作过程十分简单:书店通过互联网从出版商那里下载这本书的内容和封面(底),马上打印、装订成册,一本还有“温度”的书就放在你手上了。所需设备只是一台个人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装订机。当时我十分感慨,惊异于科技的发展,更联想到我们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国内报刊和图书业的发展近些年也是日新月…  相似文献   

12.
被西方的“船坚炮利”轰开天国大门的中国近代历史先是被迫,再是不得已,后是必须,与外来的“侵入者”或“进入者”发生极为密切的关联,外来者遂成为中国近代舞台上的重要成员。因此,以费正清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将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解构为“冲击─—反应”模式,便是《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的指导思想。费正清在他与赖肖尔合著的代表作《中国:传统与变革》的开篇就明确地指出: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各种新兴力量和传统的习惯及思想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新兴力量不少又源于西方”。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外生…  相似文献   

13.
超越法律     
该书《译者序》说 :“本书的许多章节都是波斯纳在自己的文章和书评上改写的 ,他的绝大部分篇章都针对了美国法学界的一些重要人物 ,针对了美国法学界的一些流派和争议 ,而不是讨论一般的、我们习惯的那些法理学问题。”“除了已经同波斯纳名字相联系的法律经济学 ,此书 (以及波斯纳的其他著作 )还涉猎了社会学、历史、文学、修辞学、社会生物学、新老制度经济学、实用主义哲学、阐释学以及性态学等等。”作者《原文序》说 :“本书既是一本法律理论 ·的书 ,也是一本 ·关 ·于法律理论的书 ;这两个介词分别指示了本书的建构性方面和批判性…  相似文献   

14.
正凡关注当今中国的人都会知道现在有许许多多的集体性事件,谈到这种种的矛盾就不能不谈于建嵘。于建嵘是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底层立场》是于建嵘的一本评论集。这一本书主要收录了于建嵘近十年来,在各个报刊杂志上就一些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评论,这本书的书名恰好就说明了他的立场所在,即  相似文献   

15.
[英]戈登·休斯著,刘晓梅、刘志松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本书主要从犯罪学、社会学和学术史的角度,探讨了"犯罪预防"这一语焉不详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当前和历史上对犯罪预防,特别是与社会控制密切相关的争论与探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评价。在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探讨方面,本书的论述超越了传统的国界,在对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批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但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北宋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被马克思称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其关键改进期、应用普及期及向外传播期都是在宋代。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定价:65.00元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之时,本书顺势推出,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有关,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作者经过多年研究,将节气等自然时空与置身其中的人格规定做了说明,他对每一节气的介绍,都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0,(6)
正《灭火》是一本2008年次贷危机的史书。它详实地记载了次贷危机诞生的根源、起因、经历、高潮和解决方法以及余绪经验。用中国的文体分类,应该是"次贷危机灭火记"或者"次贷危机墓志铭"。写出这本书的三位作者,都是美国政界大名鼎鼎的功臣:本·伯南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成功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以来严重的经济危机。蒂莫西·盖特纳,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金融危机处理专家,在奥巴马总统任期内,与伯南克、保  相似文献   

19.
蒙木 《北京观察》2021,(9):68-73
《旗人风华:一个老北京人的生命周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典范.因为它是一位老北京人专门写给外国人阅读的,最早用英文写就,在美国、日本等地取得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一本北京风俗奇书的奇遇 本书原题名"The Adventures of Wu:The Life Cycle of a Peking Man".Adventure,冒险,奇遇,历险记?单单英文书名,特别容易让人想起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爱丽斯、痴儿西木.本书的主人公小吴(吴秃儿)确实不是实有其人,但这本书的核心场景和内容都绝非虚构.这是一本难以归类的书,在纪实与虚构之间,在通俗与学术之间,在中西比较之间,在创作与翻译之间,它从写作、出版和接受自身足以称为一场意味深长的"adventure".  相似文献   

20.
<正>1856年,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他写信给英国的妻子说:"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出乎他的意料,短短三年,这部著作就在法国重印了四版,在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地也极为畅销。一百二十年后,法国另一位研究大革命的专家弗朗索瓦·傅勒指出,《旧制度与大革命》是近代民主政治史文献中的"可怜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