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凤 《农村青年》2013,(12):53-53
我的祖辈都在农村。后来,父亲通过挤高考“独木桥”,好不容易洗脚上田,落户城镇。我得益他创造的条件,更上一层楼,念完大学,考进机关。虽然每年清明节我还回老家祭扫祖墓;尽管父老乡亲仍然对我关爱有加,但我内心深处已然扎了一道藩篱。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的辛苦麻木,顶多让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淡而不厌,敬而远之。直到最近我受组织派遣下乡,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接触了一些弱势群体,经历了一番人情世故后,犹如醍醐灌顶,恰似白水鉴心,直“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相似文献   

2.
时间 现代。 人物 阿毛,男,30多岁。 贼,男,30岁。 男甲,男乙,女人。 [置景。台上有电视机,组合音响、沙发、梳妆台等豪华家具。] [幕启。贼(身材高大魁梧)身着笔挺的西装亮铮铮的皮鞋,一副时髦打扮,做贼心虚地翻着东西,从梳妆台上拿起一个首饰盒,打开拿出一个戒指,看,惊喜地装进上衣口袋里,小心地翻着,翻出项链、首饰、钱等物。]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07,(6):48-48
熊新兴,1967年出生,江西抚州市临川区嵩湖乡邹熊村农民。原是一名木匠,1988年因追随其岳父走私珍贵文物,被判劳教。劳教期满后,他不思悔改,拉帮结派,网罗人渣,为非作歹,无所不为。经过多年经营,成了抚州最大的黑社会团伙的“老大”。  相似文献   

4.
山瑛 《时代风采》2013,(4):50-50
忙碌的日子,谈不上轻松,更无从优雅。我开始相信优雅是从闲适里生长出来的。即使如此,我还是在推车走向收银台的最后一段路,飞快地从身边的货架上抓起一包KISSES巧克力,丢进购物车,结账,出超市。刚走到超市门口,我停下推车,撕开巧克力,喂进嘴里,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过往的行人一定诧异这是谁家的馋嘴少妇。往常,这样的举动只有天狗会做,才一结账,就开始扫荡,什么好多鱼、小熊饼、小小酥……一刻也不等。今天,换成我。  相似文献   

5.
怀念父亲     
许朝晖 《工友》2009,(4):53-53
我的父亲,是五六十年代在商业系统的供销社职工。由于长期在外跑采购,工作非常辛苦,生活无规律,患上严重的肺气肿病。但他宁可在家扛着,也不愿意给组织上“添麻烦”。结果,在他虚岁68岁那年,因患上重感冒,使原来的肺气肿加重,导致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肾功能衰竭,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6.
芳燕曾 《农村青年》2007,(10):43-44
五一游玩栾川百里山景,住在山间一家小店。 小店是一对山里夫妇所开,店主夫妇憨厚质朴,笑眯眯的,很温暖。他们有一个八九岁的女儿。这小妮却另有不同,瘦小幽静,常幽幽地走进饭间里来,看吃客们吃喝,眨巴着大得出奇的眼睛,很冷。有人问她什么时,她就转身走,幽幽地回后院,消失。  相似文献   

7.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8.
韦丽曾经是个高傲的姑娘,由于身材好,长相漂亮,又在城里做服装生意,因而,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时,条件一般的小伙子,她一个也瞧不上。于是,都说她“眼光刁”。 后来,她嫁人了,嫁到了一个谁都无法想像的家庭。她丈夫的情况正好和她相反:以前也认识好多姑娘,但是谁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穷,因为他认下一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做父母,并且,其中一个老人还患有皮肤癌,全身流脓流血,散发恶臭,没人敢靠近。 对于韦丽的婚姻,人们只说三个字:“想不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韦丽和丈夫在相爱中品味艰辛,在贫穷中创造幸福,共同照顾多病的老人。2007年8月1日,当记者来到他们家时,韦丽已经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大孝心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她公公和婆婆的病情日见好转,全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们又多了一个“想不到……”  相似文献   

9.
拆房风波     
金妹蕊和女儿金子丹住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的一条街道上,这里过去叫三江街道红旗行政村中村自然村,简称红旗中村。金子丹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插过秧苗,割过稻子”。 金华市发展得很快,转眼,红旗中村变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部分,改为江南街道中村社区。金子丹跟妈妈搬进了自己建造的一幢楼房,她们住6层,底下5层出租给别人开宾馆。 房子盖得很漂亮,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外墙是红颜色的,十分显眼。然而,有一天,这幢房子被强行拆掉了,原因是它属于“违章建筑”。 母女两人一下子失去了住处,不仅如此,开宾馆的业主还把她们告到法庭,索赔70多万元“损失费”。建房旧债未还,又添新债。于是,感到走投无路的金妹蕊开始上访。 2006年9月和10月,全国人大办公厅、浙江省人大办公厅分别就金妹蕊反映的情况致函地方政府,要求依法处理。2007年5月,国家信访局也致函浙江省信访局“请了解处理,结果望告”……  相似文献   

10.
张杰 《中国工运》2014,(2):60-60
家住城北,每天乘坐公共汽车上班。由于路途较远,公共汽车上的时间充裕,每天都能看到各个车门的人头攒动。公共汽车开往北京西站,车上的乘客也大多行色匆匆,两年多里,司空见惯了环肥燕瘦和南腔北调,慢慢也就对各色人等产生了免疫,昏昏欲睡成了上班途中的主旋律,即便每日途经大名鼎鼎的“蓟门烟树”(此景本已不存,不过蓟门桥边,河畔多柳,雾霾笼罩之下,倒也像那么回事),也依旧提不起精神。  相似文献   

11.
易千元 《工友》2012,(2):59-59
李胜春1967年出生于湖北安陆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老师,喜欢书法,教胜春涂鸦,还布置一些作业。受父亲影响,喜欢上了书法。后来他不满足于书法,对国画产生了兴趣。他技法、笔墨、构图,都是自学。他跑书店,没钱买,就只看,回家就画。有时记不真切,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高志坚 《工友》2009,(8):22-22
一个年轻人用绳子牵着一只羊走。路人说,这只羊之所以跟着你,是你用绳子拴着,并不是喜欢你,也不是真心跟着你。于是,年轻人放开绳子,自己随意走,羊仍然寸步不离。路人很好奇,年轻人说:“我供给它饲料和青草,还精心照料它,所以它愿意跟着我。”年轻人的结论是:拴住羊的不是那根细绳,而是对羊的关照和怜爱。许多企业都在为人才流失而头痛不已。原因是很多企业只知道用绳子拴人,而不知道关照和怜爱。留人要留心,年轻人关爱羊,羊尚且知道不离开主人,何况有感情的人呢?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6,(3):44-45
如今,方便面已遍布全世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仡方便面似乎是一件免不了的事。据说,最早制作方便面的,是我国扬州一位姓伊的知府家中的厨子。他把面粉中加入鸡蛋,擀成薄片,切成细丝,放水中煮过,立刻再放入油中炸过晾干。这样处理过的面条放在热水中随时可以泡软,食用非常方便。方便面的出现,在食品行业掀起了一股热潮,适应了现代人生活的快节奏,也在节约人们时间,所以方便面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这里曾经是被人遗忘的小山村。因为村庄地处偏僻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里刨食,仍然改变不了贫困生活。但现在,这个村子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开满山坡,沿着山路走到尽头,便来到了真正的桃花源。村子里空气清新,花香鸟语,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而这种巨大的变化完全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回村创业大学生赵胜建。  相似文献   

15.
顾海华,江苏省海门市农民工。当“老板”是顾海华从小就有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泥瓦匠做起,没日没夜没命地干。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人,圆梦的路,似乎不再遥远。然而,直到发现被骗,他才意识到,圆梦的路充满险恶。讲起这几年的经历,顾海华泪流满面。他现存的唯一愿望,就是讨回属于自己和其他农民工的血汗钱……  相似文献   

16.
老屋     
对面道边,原有座老屋。土墙土瓦,低矮破落,像一个蜗牛壳。我没出生。老屋就扣在那儿,我出生了,老屋还扣在那儿,不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不管风霜雨雪,日出日落,都无声无息地扣在那儿,不知扣了多少年。我曾猜想是谁建了老屋,那人是胖还是瘦,是在春风暖人的灿烂阳光下悠然垒的石,还是在寒气袭人的深秋急切和的土,我找不到答案。我找不到答案,老屋仍无声无息地扣在那儿。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我家,全家人居住在十多平方米的屋子。屋子既是寝室,又是厨房客厅,来个亲戚朋友都没有地方坐。过去烧水做饭,全靠一把柴,一天下来,一身的灰,厨房里,烟熏火燎、柴草成堆,整个色调都是暗沉沉的。屋椽和墙壁,经不住长年累月的烟熏,变得乌黑一片,为了防止上边的灰尘掉下来,柴灶上方挡了一片塑料布,也是黑乎乎一层油烟。厨房里的炊具很多。盛水的大水缸是陶制的,又大、又笨、又重,一般七八十厘米高,口径大的六七十厘米.小的四五十厘米。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习惯将水族生物和水产品统称为“鱼鳖虾蟹”。从字面上看,鳖的历史地位仅次于鱼。但是,鳖在日常生活当中,地位却远远高于鱼。因为在餐桌上,鱼人人都可以吃到,鳖的美味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享受的。我国食用鳖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3000年前,西周就设有“鳖人”这个官职,专门负责下河抓鳖,供奉王公贵戚滋补身子。论起来,“鳖人”的爵位和待遇并不低,大约相当于一个中小国家的渔业部长。周宣王时代,还以鳖为上肴,犒赏功勋卓著的部属。在南方筵席上,鳖的佳肴历来被称为“八珍”之一,特别是鳖的裙边更是脍炙人口。鳖不仅在国内是令人垂涎三尺的珍馐,在国外,特别是在亚洲诸国和我国港澳地区,喜食鳖者亦相当普遍,各地均设有专门的“餐鳖馆”。  相似文献   

19.
匡天龙 《工友》2009,(5):54-54
“最近在忙什么?”一句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似乎不忙就有罪。通常的回答是:瞎忙,瞎忙。是忙还是不忙?还是忙,无头绪的忙,不自觉的忙,没必要的忙,不得不忙的忙。有一天我呆立桥头,看桥上那些匆匆走路的人,那些骑自行车的,骑三轮车的,那些开着轿车呼啸而过的,那些四处觅食的人们那个忙啊。穷人忙,富人也在忙,“不忙不行啊”,没有一个人敢停下来,结束生活的鞭打。只有一个流浪汉不忙,他斜卧桥头,目光迷离,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但他是否找到了今天的晚餐?  相似文献   

20.
过日子总得花钱,但是不能瞎花。哪些地方该花,哪些地方不该花,要算笔细账。 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外号:“陈老细”,远近闻名。 他实际上叫陈文丰,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头道沟村村委会主任,管着11个村民小组、367户、1512口人的“大日子”。不可思议的是,他从1980年开始当村长,居然一直当到现在,整整27年,在历次换届选举中都没有被“造掉”。什么原因? 不光他,还有支书任国库,当了32年村干部,“官龄”更长。同样,乡亲们自始至终都选他。为什么? 原因在于:他们两个都是精打细算过日子、真心实意维护村民利益的人,从来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为此,大伙信任他们。 利用好国家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带领大家增收节支,勤俭建设新农村。有了这样的当家人,头道沟村民的日子能不红火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