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3款对"被诉行政机关"、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人数、"应当出庭"、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被诉行政机关委托的人选、"相应的工作人员"等问题缺乏明确规定,不便实践操作。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诉行政机关"应认定为实施了被诉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出庭人数可规定为1名。条文中的"应当出庭",应据案件情形,或认定为强制性规定,或视为倡导性规定。认定行政机关负责人不能出庭应诉的正当理由,除了认可不可抗力的因素外,还应顾及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当事由。被诉行政机关所委托的人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律师或其他诉讼代理人。认定"相应的工作人员",既要从身份上考量,也要从工作的相关性上考量。  相似文献   

2.
林墨 《公民导刊》2010,(5):35-36
近日,重庆市法制办将《重庆市行政机关行政应诉办法(征求意见稿)》在网上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这预示着,在重庆行政一把手出庭应诉不久将成为常态,这对打造有责任、有担当的政府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作为一项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制度设计,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行政审判制度改革中的重点与难点。司法实践显示,制度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行政机关负责人范围过宽、出庭应诉案件不明确、不出庭惩戒措施乏力等问题,需要通过合理选择出庭应诉负责人、细化出庭事项范围、标定出庭次数比例以及强化惩戒处理措施等方面予以完善;制度在实践层面存在着出庭率低、消极应诉以及出庭应诉质效不佳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健全出庭案件法院裁量机制、出庭应诉联合互动机制、司法建议反馈工作机制、统计数据定期通报机制、行政应诉考核惩戒机制等措施全方位建构配套机制。由此,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该项制度有效预防和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初心与价值,有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行政审判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3,(1):5-5
据新华网沈阳2012年12月21日电。为健全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机制、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打造行政机关和法院的良性互动机制,辽宁省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纳入绩效考核,并拟适时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这是记者从21日下午召开的辽宁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5.
2006年前,福泉市人民法院每年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基本上都是委托律师等代理人出庭应诉,行政首长(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出庭率为0。如何解决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存在的怕应诉、怕当被告、怕败诉影响威信等问题,促进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保证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职权,是本级人大常委会关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并未规定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必须出庭应诉,但作为“一把手”,行政首长出庭无疑具有强烈的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不仅在于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更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和警示课。  相似文献   

7.
“我十分赞同和支持行政领导出庭应诉”,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全心坚定地认为。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杨全心透视了行政领导出庭应诉的法治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有媒体解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加强法律的实施,特别是对法律的自觉遵守和执行,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保证宪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增强行政首长依法履职能力,保证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积极推进法治进程,瓮安县人大常委会近日通过了《关于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行政案件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法院的判决不会受到行政的干扰,能顺利得到执行,法院的权威得到尊重,那么,谁来出庭又有什么关系呢?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省的"民告官"案中,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已经超过60%。在"民告官"案件中,市县两级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超过60%,这个比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乃治国重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依法治国能够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公平正义能够时刻守护寻常百姓,贵在让法治成为心之所向,难在使法治化作精神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  相似文献   

12.
高育红 《政协天地》2009,(12):53-53
现在,官是越来越不好做了,除了因为工作难度增加,问责力度的加大而带来的压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民众对官员的监督意识增强了。  相似文献   

13.
新的黄浦区成立后,该区各级领导将推进依法行政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第一时间组织区政府组成人员集体参加全区依法行政会议、集体旁听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庭审,以此进行依法行政宣传教育。与此同时,在整合、提炼原黄浦、卢湾经验、做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柯卫 《求索》2007,(7):85-87
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它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制度建设的成败。法治意识不仅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法治实现的重要标志。全面认识法治意识的社会功能,是实现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锡峰 《群众》2008,(7):79-79
灾难带给人们巨大的创痛,但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并为积极的变革提供难得的契机。对于这次中国的抗震救灾行动,海内外一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其中总有那么一条: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在信息的处置方式上,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节约型社会”是央视2台“马斌读报”栏目曾经的热点话题。有一次,马斌先生又谈到这话题,内容反差十分强烈:一边是许多热心观众出主意怎样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另一边是某市刚出台政令,要求所有出租车换用大排放量汽车。不用猜,准是看中大排放量车比小排放量车显得气派,统统改用大排放量车,城市面子有光彩。至于会消耗多少能源,排放多少废气,恐怕是给抛到九霄云外了;强迫换车会给车主增加多少费用,则如众多同类政令一样,不在考虑之列。马斌读罢这条与“节约型社会”南辕北辙的政令,一脸无奈,长叹一声:“唉,改改观念吧!”先别管马斌的叹息…  相似文献   

17.
杨涛 《人大研究》2007,(4):12-13
如今,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全民上书”的时代。《法制日报》2007年1月15日的报道说,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高家伟致信交通部部长李盛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地方建立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使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有所提高,政府威信和行政机关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了进一步提升。但是,行政首长出庭不出声现象却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军 《人大研究》2012,(8):38-38
2012年5月31日,甘肃省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颁发任命书大会,依法任命了一批法官、检察官,并组织法官、检察官进行了集体宣誓。27名新任法官、检察官分别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人的领誓下,面向国徽,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坚决拥护宪法,永远忠于法律,忠于人民,恪尽职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乃治国重器。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义。依法治国能够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公平正义能够时刻守护寻常百姓,贵在让法治成为心之所向。难在使法治化作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