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子买车     
五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在广州打工时,刚满二十岁的儿子要利用双休日去学驾驶,我极力反对,想我们这种工薪族还能买车?岂不是白日做梦!儿子坚持要去学,说如今时代,年轻人必须通电脑、懂英语、会驾驶,方能在社会上闯荡.父母向来拗不过独生子女,再说儿子又是自己掏钱去学驾驶,说他也白说,管也白管,只有任他去.不出几个月,儿子果真拿回个驾驶本本回来.我心想:这驾驶证只怕是拿也白拿,要放在箱子里存档了.  相似文献   

2.
"儿子是学医的,我退休后,他就动员我去农村生活,找个环境好的地方安享晚年。"来自广州的黄肖凤乐呵呵地说。为了给自己找个"安乐窝",儿子带她"考察"了不少地方,最终"相中"了巴马这块"风水宝地"。2009年,黄肖凤花7万多元在巴马县甲篆乡坡月村买了一套小产权房,使用期20年。虽然房子只有30多平方米,但出门就见青山绿水,爬山、做健身操、享受粗茶淡饭,她将"巴马生活"过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3.
角色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劲松派出所社区民警王敏说过一个她和儿子的故事。一天,儿子突然对她说:“妈妈,你工作忙,放学就不要接我了。”事实上,王敏在八棵杨社区的工作非常忙.能够开车去接放学的儿子的次数非常有限。丈夫也是民警.几乎也没有时间接儿子。“孩子大了,懂事了。”王敏暗忖。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孙某是年过六旬的老人,无经济收入来源,依靠儿子每月给付300元赡养费生活。他独自一人住在三楼,我家住在二楼。一天上午,自来水停水,他拧开龙头没接上水,没有关龙头就离开出去玩了。过了一会,自来水来了,水从池子里漫出流满房子,又渗到二楼我的家里。当时我家里也没有人,待下午回来时发现满房子是水,一些家俱和放在地上的东西被泡坏,造成至少有2500元的损失。我要求孙某赔偿损失;孙某说他无能力赔偿,要我找他的儿子去赔偿。可我找他儿子要求赔偿时,他儿子说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17,(6):62-63
残疾人家属说 “由衷的感谢政府部门开展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活动,没有他们的筛查、联络、转送,我们还在家里等着孩子‘开窍’,语训康复介入越早越好,我差点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小明的妈妈:我是安庆市太湖县弥陀镇河口村村民,我儿子今年4岁.同村的小孩能说话能在地上跑的时候,我儿子却迟迟不会说话.我们农村老人说,孩子说话有早有晚,发育有先有后,迟点说话还是个“好事”,加上小孩做过心脏手术,我们觉得晚点说话很正常.渐渐地到了3岁多,小明还只会说爸爸妈妈.村里有人开始传言我儿子是不是个聋哑人,我还是觉得不会,因为出生筛查都是正常的.有人也劝我们去大医院再查查,可是我们家条件很差,是贫困户,孩子爸也是个残疾人,另外说实话我们根本不敢去查,生怕查出毛病,被村里人笑话.  相似文献   

6.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多么智慧的儿子!反过来看我们的学生,有时候他们不沿着我们指定的方向去,也许未必是坏事,他们正努力探寻适合他们的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探矿工程师的儿子,会有一些额外的母处,特别是,如果你愿意去远处的话。我父亲就是一名探矿工程师,而他也确实带我们去过很多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证人法官:你那天都去过哪些地方?被告:我整天待在家里。法官:有什么人可以证明吗?被告:我儿子。法官:难道你儿子也整天待在家中吗?被告:是的。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还能到哪里去呢?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安》2013,(9):19-19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辽宁南部平原鲅鱼圈熊岳城。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十分疼爱儿子,一心盼望儿子勤奋读书,将来学业有成。为了供儿子读书,她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纺纱织布。儿子决心苦学成才。儿子进京赶考前,母亲说:你安心去考吧,考上考不上,都要早早回来。儿子说: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您就等着我的喜讯吧。  相似文献   

10.
挫折不绊脚     
袁青 《协商论坛》2007,(12):61-61
富翁的儿子与朋友做生意,被骗了。富翁的儿子很懊恼。他说,我没想到他是那种人,我们曾相处的那么好。富翁安慰了儿子,并告诫儿子,人都有自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魏启联医术高明,几年前我曾听人说过,但印象不深。 最近去广州,有幸见到了魏医生。他1954年生,大眼方脸,身材魁梧,言谈清新脱俗。我确信,我面前的这位医生,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一个敢于创新的人。于是,我决定采访他。 上下求索闻新路 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位老师对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魏启联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1)
正"它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体验人生、享受人生、延续生命的舞台和归宿,尽管有些磕磕碰碰,但这就是生命的色调。"夏文洁这样评价着她和翁梓峰的婚姻,并一直强调他们是——"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你遇见一段眼界狭隘的爱情,就如同跌进只能看到头顶一块天空的深井里,而你收获一段视野开阔的爱情,它就为你提供了一双翅膀,让你飞出井底的荒芜。心理学上有种效应叫做‘变色龙效应’。说的就是人类很容易去模仿别人,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容易去模仿。夫妻间相互效仿,动作神情气质也会越来越相  相似文献   

13.
佚名 《中国减灾》2004,(12):59-59
“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什么?”九岁的儿子突然问我。“又是脑筋急转弯吗?”“你说吗!说完我再告诉你。”“人类最后的一滴水,还是水呗!”“不对,是人的眼泪。”“谁说的?”我惊讶于儿子的答案。“是广告。”“好儿子,你知道广告的意思吗?”“让我们节约用水。”“谢谢你的脑筋急转弯。”“不是脑筋急转弯,是广告。自然老师让我们回家,向每位家长提问。”“那就代我谢谢你们老师。”多好的老师。这件事过去很久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一次,一位来学校办事的家长,向我讲了一件事。她去大学看女儿,正值初夏,半夜起夜,发现水房有哗哗的流水声。走…  相似文献   

14.
<正> 凡是了解我的人都说我命运多舛。我27岁结婚,28岁生子,过了没几年舒心的日子,丈夫就丢下我和刚刚上幼儿园的儿子,独自去了永不回头的黄泉路。我自认命苦,每天除了到一家电子企业上班外,还要带着时时要闯点祸的顽皮儿子,赡养着没有劳保退休金的老母,过着苦涩艰辛,寂寞寡助的日子。大约从大前年开始,由于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厂出现了销路不畅,生产萎缩,经营不善,开工不足的情  相似文献   

15.
幸福     
偶有一天,朋友来找我谈心,问了一个问题:“幸福是什么?”我沉思片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认为我幸福吗?”朋友想也没想,对我说:“我认为你幸福,因为你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位漂亮的妻子,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还有……”我笑了笑,又问他:“你认为拥有这些东西的人就都很幸福吗?”朋友点点头说:“是的。”我又笑了笑:“那可不一定,一个拥有豪宅名车的富翁不一定比一个在大街上捡垃圾的人过得幸福;一个身份显赫地位高贵的人不一定比一个乞丐过得逍遥自在。说到底,幸福纯粹是个人的感受,它无法也无需由一把公用的尺子去衡量。其实,每…  相似文献   

16.
广东建筑的装饰泽清人们说,到了广州,不去陈氏书院领略一下装饰精巧的建筑──陈家祠,如同没有到过广州。坐落在广州市中山七路恩龙里的陈氏书院的建筑艺术,的确不同一般,它具有岭南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同时保持着中国古寺庙建筑的宏伟气势。该饲堂是广东72县陈姓...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张允一同志和赵惠敏同志都是久经考验的老革命,与自己的伴侣有共同的信念与追求,所以完全赞成和支持丈夫的遗愿,那么成长于和平时期的子女们的认识怎样呢?我与刘晋同志的一双儿女、旺午同志的一女三男,分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文谈。旺午同志的女儿张杨林在梨园医院工作。她说,看了遗嘱以后我们都很赞成。父亲一辈子都是我们做人的榜样。他生活一贯俭朴,剩菜饭抢着吃,不让我们倒。他总教育我们,人生的路不能靠家庭,要靠自己走。我从小跟奶奶住在农村,回到父母身边不久就去外地读书。父亲常写信教育我,平民百姓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我写的信有错别字他就一一改正后原信寄回让我看。我小儿子高中毕业当了三年临时工,我没找过父母或组织的麻烦。一直到儿子考取大专文凭才找了工作。我没有怨言,共产党的干部都象爸爸这样就好了!  相似文献   

18.
舒唱你好:我今年33岁了,可还是单身,从年龄上来说早已步入大龄的行列。曾经谈过一萝筐男友,可最后都没有结果。30岁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令我心动的人。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爱上一个人。我们两个人一见钟情,可以说相见恨晚。可我和男友的母亲却屡屡发生冲突,从第一次见面我就不中她的意。他母亲28岁离异后也示再婚,把宝贝儿子当作惟一的寄托与希望。母亲从小就包办了儿子的一切,因此在婚姻大事上更是不能放松警惕。最令我心寒的是做儿子的竟然默认了,他认为,我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判断男女之间的事。也许母亲是对的。于是,我们的约会渐渐减少,感情也逐渐也冷淡下来。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儿子:听说你已经接到今秋上圣·安多流斯大学念书的入学通知,但是你对于这所优秀大学并不热衷,真使我感到惊讶。为父并不希望将你推到不愿意去的地方。因为,我看到过太多生活中备受干涉的儿子,他们活得并不快乐,我想对你说的是──人生只有一次。儿子,你应尽心竭力地面对人生。就我所知,许多人年届35岁、45岁,甚至55岁的时候,依然感叹:“时运不济。”其中,90%的人以各种借口为自己的人生一无所获、事业一无所有作辩白;而剩余的10%的人,则坦承年轻时对于人生的挑战并未全力以赴。我深为这些人感到惋惜。我想,这些人刚…  相似文献   

20.
儿子过马路     
张立波 《人民公安》2008,(20):52-53
儿子在郑州读大学的时候,偶尔回家,我们会一起上街,一半是他陪我,一半是我陪他,主要是想在去办事的途中一起散散步,说说话。我注意到,每次过马路,他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这种情况下,我也比较律己,在儿子面前做出个榜样的姿态。这其实是一件极其平常和简单的事情.只要是脑子没进水的正常人.都能做得到,就是红灯停,绿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