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林平 《前进》2011,(6):15-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实践中,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创立了许多重大而系统的新的思想理论。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与发展,对于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发展历程中理论的缺失导致了心理学只注重实证资料的积累,而缺乏将众多纷杂数据资料及其关系进行整合的逻辑线索。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兴起,为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提供了契机,唤醒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如果说心理学理论的觉醒是心理学发展历程的重大突破,那么心理学理论自觉性则是心理学发展的应有之义。心理学理论的潜意识已经被释放到了意识层面,理论研究由隐性层次上升到了显性层次,理论自觉与理论觉醒已经与实证研究共同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学科品格被灌注到心理学的科学精神及体系之中。未来的心理学发展必定要遵循这样一条逻辑线索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在科学的方法论前提下,对作为主体实践的“理论先导”的自觉和自信,对由主体实践孕育而成的“理论抽象”的自觉和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推进理论创新、学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造性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实践体现,是增强实践自觉和实践自信、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必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代表”一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从名词来看,“代表”可以看成是世世代代的标准;“三个代表”是三个方面的世世代代的标准,以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从动词来看,“代表”可以看作是替代表示或替代表达;“三个代表”是三个方面的替代表示或替代表达,以此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的统一,其“代表”一词无论作名词还是作动词理解都是辩证的统一,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 ,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提出新的科学依据、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新的任务 ;使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特征等思想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 ,为我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为我们推进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6.
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根本点;体现时代需要,推动时代发展,是二者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与时俱进,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共同本质,是二者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表现形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和发展过程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全面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问题的讨论,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而日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问题,首先应对“两次飞跃、三大成果”有科学的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起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区分。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但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发展的、分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发展的、分阶段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路线、社会整体发展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各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乔伟波 《传承》2010,(9):30-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在吸收前人优秀认识成果,反思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思考,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在吸收前人优秀认识成果,反思历史和现实经验教训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思考,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理论创新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何以能呈现出井喷之势?这既源于客观实践的动力,更要有精神的动力。当实践发生深刻变化,为理论创新提供了客观基础的时候,能否实现重大理论创新,关键要看创新主体是否具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追求、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对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关切,等等这些方面一起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精神动力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对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自觉促进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提升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检验,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程度所衡量。  相似文献   

12.
在国统战工作会议以后,怎样结合安徽实际把会议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一直是省委领导十分关心而又时时思考的问题。2000年12月11日,省委常委会议在听取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汇报后,决定在全省进行初步传达、学习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然后专门坐下来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研究我省的贯彻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论反思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持续着并且在近十多年不断走向深入,这深刻反映了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的深层关注,也反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时代自觉。其实,任何实践都是基于某种理论而进行的,实践是理论的历史实现形态,理论是实践的头脑、灵魂和精神内核,理论的探索、理论的传播和运用属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环节。理论先行,积极展开对时代的理论反思和理论引导,才能开启自觉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近日在农工党中央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参政党建设》、《强学而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农工党中央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不仅是对农工党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肯定,也是对民主党派开展理论建设的鞭策。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很高兴来参加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在盱眙县召开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看到大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感到格外开心。在举国上下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的喜庆气氛中,研究会召开这样的会议很有意义。首先,我代表省政协,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研究会的各位领导、理事致以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拥有共同的本质特征,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一致的主题与战略思路,强调在与世界融合的过程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国富民;二者也存在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廖进 《群众》2007,(12):20-2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  相似文献   

18.
王宜民 《群众》2007,(4):63-6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内外现实条件,在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参政党理论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的确立,关系着参政党理论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为参政党理论的确立、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合理性与必要性的理论阐释。而参政的基本原理与参政的主体论、职能论、机制论、条件论、方法论、实效论、比较论相互连接,构筑起参政党理论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1.关于构建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为什么要在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要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价值观念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构建一种富有时代特征、人文内涵、中国气派和普遍认同的崭新的现代价值体系.为建设和谐文化乃至和谐社会奠定精神基础:二是要从精神生活的层面解决人们的内心不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