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旭 《小康》2009,(7):52-54
我们的制度设计,包括婚姻制度都是为了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而让人们感到幸福。我认为这是我们进行法制建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公平和正义要靠法律来维护,维护公平和正义,法律工作者担负着特别的责任。为此,我近期专门采访了福建省政协常委、民革省委副主委、省高级法院副院长夏先鹏。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普遍性维护法律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确保社会的每一成员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社会的公平正义备受人们关注,公平正义能否实现及其实现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程度。然而,让正义在每一个案件中实现,我们需要"具体法治",需公正司法。当前,只有有效清理阻碍我国司法制度正常运行的根源,解决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才可以有效地维护法律的普遍性及确保个案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是一种从认识论意义上而言的、富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信仰;它不同于宗教意义上的信仰,是人们对正义、公平等基本法律价值和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应当蕴含这些基本法律价值的理念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刑罚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罚是刑法的核心。作为法律概念,刑罚充分体现了法律和道德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体现这种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刑罚必须具有正义、功利和公平这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伦理属性。正义是刑罚存在的基础,功利是刑罚追求的目的,公平是贯穿刑罚始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杂志2010年第2期《黄光裕案生变》一文。报道了中国首富黄光裕的落网,导致多名政界高官纷纷下马事件。该案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印证了法律不是一张“皮”,而是公平和正义实实在在的体现。只要有人认为法律是张“皮”,为非作歹危害社会,必将受到“拔毛”之痛。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是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这次修法,各方面高度重视,国内外非常关注。这里谈三个问题:它是一部什么法,改了什么,我们的体会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首先,刑事诉讼法,顾名思义,是一部程序法。我们常常说要维护司法的权威,要维护公平和正义,或者说要实现实体的正义首先就要有程序的正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美丽在于它的公平与正义。有两件分别发生在英国和南非的案例,也许可以让我们体会法律的严正,感受法律的美丽。一件是一名英国男子吃下一根朋友偷来的香蕉,被指控为犯有盗窃罪,经过法庭5次审理,共耗资2万英镑,最后案  相似文献   

9.
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特征。法律是否享有至上权成,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一个基本尺度。因此,努力树立起法律的至上权威,是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应予实现的目标。在建设法律权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借鉴西方法治理念,在立法当中体现公平、正义、权利、自由、平等等价值。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接受法律的至上权威观念。  相似文献   

10.
司法正义是实现法律正义的主要方式,它可分为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实质正义是形式正义的源头,形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普遍化,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机制在二者的循环发展中不断得以完善。法律论证是法治社会实现司法正义的最佳方式,它展示了司法正义的产生过程,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在法律实践中,两大法系通过法律论证实现司法正义的方式各有异同,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作为一个实用主义制度,其任务是将实质正义普遍化为形式正义,它的核心问题在于案例的创制以及推广和适用。前者对应的是实质正义的论证,后者对应的是实质正义的普遍化。创制指导性案例需要进行谨慎的论证,推广指导性案例应从案例的来源、发布、标准和效力四个方面予以考虑,适用指导性案例则关键在于确定案例之间的相似性,同时这个过程类似于适用制定法规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1,(14):26-27
她让手中的法槌每一次都敲得问心无愧;她让刑事被告人能感受到社会温情与法律威严依然存在;她在身患乳腺癌喇刚痊愈的情况下。审结案件一千余件;她让犯罪嫌疑人只耍听说自己的案子是她审理的。就知道判决结果一定是公正的。她是谁,她就是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张勇法官。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布局让广东成为国际环境不正义受害较重的一个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期让广东农村、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成为正不断经历和承接城市转送环境伤害的地方,小富即安的心态让广东的后代人、外地人和以后的环境利益正不断恶化。通过完善立法切实加强环境正义的教育(根本之策)、强化法定的前置的环境评估许可制度(基本之策)、以法律方式积极应对三大环境不正义问题(治理之策)是应对广东环境不正义的三大制度建构和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律权威是指法律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在社会中具有崇高地位和庄严力量,守法者能得到法律保护,违法者也能受到法律制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成了社会大众自觉或不自觉的普遍选择。法律权威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产生的,并且受制于诸多客观或主观因素。众所周知,法律内容实质正义是法律权威的源泉和基础。但是,法治实践表明,法律内容无论实质正义与否,保持法律内容的稳定和法律实施的统一则是确立法律权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26日上午,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厅内,伴随着审判长手中法槌的落下,参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近4亿元的10名被告人受到了法律的惩处,其中,主犯河北省魏县农民张迷、张希增被判处死刑。该案也是今年以来全国涉案金额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涉税案件。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在《法律暴力》文中通过对正义的解读,揭示了解构成为正义的条件,法律与正义的区别。他认为,理解正义必须与特定的文化共同体的实践相联系,没有一种超越的、普遍的正义,只有特定语境中的正义。正义是一种解构的可能性,解构就是正义。解构的正义是一种方法、一种困境体验、一种绝对他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法官之所以为法官,就应在断案时收获正义,在做人时收获道义,而这样的收获比任何“金钱收获”都重要。离法律越近的地方,越需要道德;离权力越近的地方,越需要良心。因为没有道德的司法法律是恐怖的,它会让社会公正的最后底线崩溃;因为没有良心的权力力量是凶猛的,它会让社会公平的初始规范坍塌。这是让人惊怵的消息:2006年6至10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先后5名法官被中纪委、最高检“双规”或逮捕,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17.
这本是一桩极为普通的伤害案件,然而,由于人为的因素,竟然使简单的案子一波三折,反反复复,黑白颠倒。纵观全案,我们隐隐感觉总有一种声音在呼唤:要寻求社会的正义、公平,这是每个生活在法制环境的你我都会有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我们的身边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谁在“浑水摸鱼”2002年2月27日下午,家住河南省沁阳市某街道青年司伟,与好朋友霍旗一道,开着摩托三轮车,朝着沁阳市飞天养殖场一路奔去。飞天养殖场是一家私营个体企业,在当地远近闻名。而主人就是司伟的二叔司天宇。上个月,养殖场里飞跑了一只野鸡,…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目的价值以正义为核心,其他价值可以看作是正义的内在要素。法律制度通过法典化的立法和赋予行为人自治权的法律行为制度,从秩序、平等、自由等不同方面保障了正义的基本实现。在法律规范出现空白或无法适用于具体案件的特殊情况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保障实质正义实现的必然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0,(12):8-8
石现明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实质法律推理是相对于形式法律推理而言的,是在没有现成且明确无误的法律规范可资适用的情况下,以法律的目的和基本理念、普遍接受的公平价值观念、社会公共利益等法律之外的因素作为大前提而进行的法律推理。实质法律推理有助于克服形式法律推理的缺陷和弊端,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保安》2013,(18):80-80
编辑老师: 我从去年开始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当了一名保安员,也开始接触、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近期家里遇到一个让我很困惑的问题。2009年5月18日,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张某向他借了5万元.当时他写了一张欠条给我父亲,约定在一年内还清借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