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文课代表     
她曾是我初中时的语文课代表,但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就相识了。小学时,我们同年级不同班,彼此也没有什么印象。到五年级快毕业的时候.县里开运动会,让我们校出一个由女生组成的花鼓队,我们俩都被选中了。排队时,她站在我的右侧。老师要求我们穿那时很流行的短纱裙,虽然不限颜色,我却还是没有。几次集合之后,我遭到了那个脸色铁青的女老师极为严厉的  相似文献   

2.
时空的聆听     
王朔莹 《新青年》2005,(12):3-4
自从上了大学后,与小素的联系就渐渐少了,虽然有时在QQ上也能见到她,但却不知从哪儿找话题聊。这尴尬的原因要从两年前说起。那时我读大二,刚刚通过英语四级,正在备考六级。闲时给她发了一封E-mail,向她询问有什么考六级的诀窍,因为我认为她既然大一时就通过了四级,那么已经大四的她一定通过六级了。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的邮箱始终没有她的回信。这不像她高中时的作风,那时的她在我遇到困难时都是有问必答的。不但采用最古老的纸、笔、信封的邮寄方式,而且还会跑来与我面谈。记得,就在她要参加高考的前一个星期,为了给我辅导生物,她竟倒…  相似文献   

3.
谋爱     
"她的豪爽是天生的.她不过是一个直截的女人,谋生之外也谋爱.可是很失望,因为她看来看去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也有很笨的,照样地也坏.她也有天真的一面,轻易把人幻想得非常崇高,然后很快地又发现他卑劣之点,一次又一次,憧憬破灭了,于是,她说,'没有爱',微笑的眼睛里有一种藐视的风情."  相似文献   

4.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5.
只管微笑     
一个年轻的同事,“彩龄”3年整,却从不费心琢磨那10个数字,原因在于,他每次都买同一组号码,每周固定买两次,每次固定买一张。我算了一下:3×52×2=308,该号码已经被用过308次,耗掉了他716块钱,可是只在一年前给他带来过5块钱的进项,但他一点儿变通的意思也没有,好像这组数字一定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大海 《新青年》2004,(12):36
出了大院儿往右拐,不远就是街角儿。有几年的日子里,我每天上班都要路过那儿。那时的街角不像现在这么繁华,没有玻璃建造的电话亭,没有琳琅满目的小百货店,也没有摆满时令鲜果的水果摊。闲人也没有这样多。那时只有两个小摊位,一个是卖冰棍儿的大娘,再一个是修鞋的大爷。修鞋的  相似文献   

7.
生日礼物     
永兰 《新青年》2007,(3):12
农历三月初一,妈过56岁生日,虽然之前几天她一直严肃声明“不过生日”,但是那天早晨她仍然收到一双皮鞋、一套内衣、一件风衣。等到晚上大家聚齐,张罗着要去燕都酒楼,妈无论如何不肯,甚至把自己锁在卧室不让大伙进来以示抗议。饭店去不成了,姊妹几个便齐动手,煎炒烹炸摆了两桌子,大家知道妈的习惯,基本上都是本着惠而不费的原则,可是那个168块钱的蛋糕还是  相似文献   

8.
那时花开     
每次她走进教室,我都发现自己的心跳加快。那时我刚上高三。她是我当时的同桌。她身材匀称,面容姣好,属于那种容易让人心动的女生。我特别爱看她双手在胸前抱住书、眼睛平视前方的走路姿势。既然是同桌,少不了要经常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有时说着说着,两个人同时抬头,目光就接上了,然后又都慌乱地躲避着。又有好几次我们在街头不期而遇,而这时的我不知为什么总暗自有些高兴,更希望这样的机会最好多几次。一天上晚自习,晚自习都过了一半了,她还没来,我怎么也看不进去书,于是决定出去找她。没想到我一出门却突然和她迎面相遇,差点…  相似文献   

9.
那时小雯比我大4岁,和我家隔着一个院子。她家是全村最奇特的家庭,小雯是随着妈妈来到这个家的,她妈之前已经改嫁过两次,而小雯也不是她妈妈的亲生女儿,她是妈妈改嫁的第二个男人的孩子。此外,她妈妈还带了个亲生女儿,比她小5岁,再加上现在小雯爹的两个孩子,这一家人姓了好几个姓。  相似文献   

10.
刘会然 《新青年》2005,(10):10-11
倘若要我说出母亲的种种好处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的“痴”。“你母亲真的很痴。”这是我多年来听到的村上邻居们对母亲最多的一句评价。母亲真的很“痴”。尽管母亲是一位最普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劳动妇女,她识字不多,许多大道理不懂,但在她认为“有理”的份上,母亲却坚持她的痴劲。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还在读小学5年级,我们村人掀起了一股去沿海打工赚钱的热潮。在那时,很多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也被这股热潮“卷”了进去。看到邻村的许多孩子每到过年都能赚回不少钞票,我们村里人也开始骚动起来了,特别是一些妇女。她们…  相似文献   

11.
第四章 人无相同脸 石无相同面 玉石界行话:神仙难断寸玉。两点之间不是绿 那年,我到后江场上买石头。有一个洞里挖出两件货:一大一小。大的有皮,有蟒,带松花;小的满色,绿汪汪一块。洞主很干脆,大的20万,小的30万。我和洞主很熟,原先作过邻居,几句话,他就让了价,我掏了20万,买下小的一块。跟我一同去的伙伴,也掏了20万买下大的那块。我认为自己拣了大便宜了,20万就买了一件色货,我朋友20万才买了一块赌货,到底有几分绿,还是未知数。我揣着这件石头急匆匆来到泰国,落下脚来就找商人看货。第一个商人看了货,不言不语,走…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2003,(10)
老师:您好!我是一个打工仔,读过您的不少文章。现在,我也遇到了感情的麻烦,请您帮助我。去年,对爱情还有几分朦胧的我,一个人来到广东打工。不久一位漂亮的女孩闯进了我的生活。她叫君,比我大两岁,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不知什么缘故,她对我特别关心。一次,我闹了胃病,当时没有钱,她立即自己从银行取出1000多元,陪我到医院看病。过后,还时时关心地告诉我,要注意养病。在工作上,她经常帮我,还经常陪我出去玩。难道是她爱上我了吗?不,我一点都不帅,反而有点丑。可是她这样对我是为什么?慢慢地,我从心里喜欢上了她。她虽然后来去了另一家企业,我…  相似文献   

13.
邻居大嫂     
去年春天,我应聘到一家公司当文书,临时找了一套空房住。对门是个三十多岁的女子,看她早出晚归,也不知做何营生。有一天,我在楼道里正面碰到她,正想跟她打个招呼,不料她却一扭头就走了,弄得我好难堪。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我们乡下,隔壁邻居之间是很客气的,但想不到刚来到都市,就碰到了这样的邻居。平素,从未见她和人来往,总是见她把门关得紧紧的,只听见她早出晚归的开关门声。好在我上班也很忙,回到宿舍的时间很少,于是,渐渐地也就把这芳邻忘却了。一天,我去赴饭局时多喝了点酒,直到天黑才回住处。正在摸索着掏钥匙,对…  相似文献   

14.
游颐和园     
正妻子要陪我去颐和园。颐和园我已经有30多年没去了,这期间妻子去过几次,我都没有时间陪她,颐和园她比我熟,她要当我的向导。我在妻子的引导下,从北宫门进了颐和园。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景福阁。这座亭榭高大,壮观,由于长年没有修缮,粗大的红木柱已变成了土红色,五彩优美的画廊已经斑驳陆离,漆片早已蜕皮,就是景福阁三个大字也已经面目全非,模糊不清,显示出沧桑感。也许正是这样的沧桑感,才更加  相似文献   

15.
我总以为,我爷爷和我奶奶是没有感情的。他们是父母包办,结婚之前没有见过一面。当一顶小花轿把奶奶抬到爷爷家时,他还躲藏在屋里写大字,因为他说过,书法是他的情人,他可以不结婚的。但他们还是拜了天地。洞房花烛夜的时候,爷爷不见了,他去找少时朋友聊天去了,两个人研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奶奶一个人在新婚夜里独自在灯前坐了一夜。那一夜,奶奶想她唱戏时的搭档,在梨园里,唱青衣和唱小生的总是有些心照不宣的秘密。奶奶也有,被奶奶的母亲看出了端倪,所以,早早地把她嫁了。这次找的人家是一个书香门弟——与唱戏无关,也与爱情无关。在父亲的记…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头-次,我们的银行账户勉强挣扎着进入了黑色状态.有一段时间,账上有了几千块钱,无所事事地躺在那里,调皮地对我眨着眼睛.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成了澳洲首富凯瑞·帕克.心里开始胡思乱想了:赶怏用这钱还清房贷,要不就多买一些养老保险,要不就买-条大腿根那里没有窟窿的牛仔裤.这真是-个自由自在的时刻,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高前桌后桌一那年,瑶瑶从昆明转学过来,之后就一直坐在我的前排。那时的班主任是个教物理的倔老头,火爆的脾气一触即发,他亲手写的挂在教室后墙上的两个条幅我至今没齿难忘,一张是“背水一战”,一张是“破釜沉舟”。就在这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肃杀气氛里,瑶瑶一阵清风般飘然而至,并在我和她的两张课桌间打造了一片快乐的小天堂。那时的瑶瑶穿一条缀满碎花的连衣裙,像在我的视野里种了一棵圣诞树。每天她都要回头N遍,枯燥的物理课上回头的次数尤其多,倔老头淫威下不敢说话她便练就了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就是在那时,我们之间有了许多默契…  相似文献   

18.
以往,北京的大街小巷里有很多铁皮屋子,用作饭馆和发廊,我经常光顾的一家是个卖肉饼的,烙饼、收钱全是一个小姑娘干。我和我女朋友两个人去吃肉饼,一张不够吃,两张吃不了,那小姑娘说,我给你们烙张大的不就行了。肉饼4块钱一张,她弄出的“大号”比原来的足足大一半,还是收4块钱。后来小姑娘的肉饼铺关张了,我总歉疚地想,全是我给人家吃的,那么大的肉饼才卖4块钱,肯定要赔。肉饼铺子旁边是个卖山西刀削面的,一口大锅,面熟了捞上来浇一勺肉汁,其实就是酱油汁,有点儿碎肉而已。保证够咸,要不然对付不了那一碗面,一块五一碗,我也经常去,一碗面一…  相似文献   

19.
寂寞的母爱     
记不得母亲具体是几月生日,要么是这个即将来临的9月,也可能是10月。这么多年,我和母亲聚少离多,从来没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买一份哪怕很小的礼物给她。作为她最小也是她最爱的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惭愧的感觉———我愧对母亲二十多年的养育。这个多雨的夏季,我格外想念我的母亲,我想她的时候,也是她想我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的母亲,她那么爱我,几乎是到了极致……每一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母亲在我身上付出的爱超过了很多母亲。她的眼里只有我,而没有她自己……而我,这些年,一直不在…  相似文献   

20.
王彩兰 《新青年》2007,(8):15-16
母亲在她3岁那年被她舅母按在她家炕上,强行缠足,母亲3次连哭带踢,踹坏她舅母家的芦苇炕席。那时,姥姥边哭边说:"这孩子没治了。"姥爷边打边说:"不管她了,让她长大嫁不出去。"没人管的母亲,12岁时就显露出她显著的特征——大脚,尽管那时也只有23厘米(37码),但却是全村女孩里第一大脚,于是母亲就有了绰号——周大脚。母亲20岁时最终嫁给了父亲,村里20岁的女人早已都有几个孩子了,母亲那时也算晚婚了。他们的婚姻几经周折,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那双大脚惹的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