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防接种不可避免会产生不良反应。受害者能够获得救济的前提是预防接种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日本法院在医疗事故诉讼中对因果关系的判断对预防接种领域影响深远。日本预防接种事故诉讼包括国家赔偿请求诉讼和行政诉讼,法院通过判决的形式分别对因果关系的立证标准、判断要件、举证责任等作出了充分细致梳理,可以为我国建立预防接种领域综合救济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53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判决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法律救济存在救济途径冲突、无统一的因果关系判定标准、鉴定组织成员不合理、各地具体补偿办法不一致等问题.对此,提出应从法律层面上建立“国家直接补偿与国家追责相结合”的救济制度、建立法律上因果关系的认定标准和完善疫苗损害鉴定机制等具体对策,期以完善我...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亟待建立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补偿救济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但是因为相关的法律问题缺少理论层面的探讨,也缺少明确法律依据,导致司法实践中量裁不一。同时,由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各方均无过错,所以往往在赔偿上也只能“点到为止”,被接种人虽受损害,却无法通过诉讼途径得到相当的经济利益。笔者对预防接种的法律关系、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概念、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归责原则进行探讨,并提出建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补偿救济机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锦汇、常隆等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是一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经典案例。该案涉及三大审理焦点:一是泰州市环保联合会是否具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二是常隆、锦汇等公司以买卖方式处分涉案副产酸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是损害后果的认定以及救济方式的选择。总体而言,法院对原告资格的认定隐含着通过支持环保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而发挥司法环保功能的积极考量,事实认定与因果关系推定法理清晰,对损害后果及其救济方式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但是,在肯定该案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特别强调环境司法的理性。  相似文献   

5.
英国诱惑侦查制度的评析与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志刚 《现代法学》2006,28(2):186-193
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法上发展出了在某些圈套案件中排除证据或终止诉讼的救济措施。在判断诱惑侦查合法性方面,形成了一种兼顾多种相关因素、重点关注警察行为、注重利益权衡、诉诸自由裁量的判断模式。但司法上对待诱惑侦查仍然持相当宽容的态度,表现出法律言说与司法实践的某种背离。对我国具有如下启示:在法律规制方面,应当力求明确清晰;在判断方法上坚持综合审查,以“因果关系”为最终标准;应建立非法诱惑侦查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加强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刘长秋 《法律科学》2008,(3):134-139
药害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侵权。严格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侵权的归责原则已经发展成为药害侵权的基本归责原则。药害事故的频繁发生带来了民事诉讼方面的变化,因果关系推定、举证责任倒置以及集团诉讼地位的提升成为药害侵权诉讼的主要特征。当前,我国药害侵权民事救济立法与司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中国本土政治法律实践的重要成果,但该领域大量的权利救济却很难进入国家正式的司法程序之中。“有权利无救济”的根源在于部门公法学知识生产的分散性,这导致对村民自治权的法律性质的判断以及村民自治内外权利救济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制度供给。“统一公法学”提供了一种整体化的知识生产模式,针对村民自治领域的权利救济需求发展出“社会公权力”理论和“统一公法诉讼”理论。这种整体化的知识生产明显优越于原来的分散化的知识生产,对于最大化提供公法领域权利救济机制,并表达中国自身公法文明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8.
股东对董事诉讼中的商业判断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司法》的修订创建了股东对董事的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拓宽了司法对公司运作的介入。然而在发挥诉讼对股东权益维护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董事权责的平衡和司法对经营世界的尊重。美国的商业判断规则在股东对董事诉讼中具有排除司法实质审查、确立诉讼的证据规则、在派生诉讼中建立用尽内部救济原则的功能。我国在借鉴商业判断规则时,应作成文法化的引进。在司法解释中细化董事的注意义务,明确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条件和商业判断规则的运作程序,完善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9.
医疗损害鉴定之因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鑫 《证据科学》2013,(3):334-353
因果关系既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运用问题。在医疗损害侵权责任认定中,被告医疗行为与原告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具有相应的因果关系,侵权责任才能成立。侵权诉讼实践中必须先认定是否存在事实因果关系,进而判断是否存在法律因果关系。法律因果关系由法官在事实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作出认定,而事实因果关系由于其专业性往往由司法鉴定来判断。医疗损害鉴定之因果关系判断,首先应当依据事故归因理论来分析造成患者损害的所有致害因素,进而依据相关理论检索、专家咨询、因素分析、实案验证来精确判断医疗损害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并做定量判断,作出参与度结论。医疗损害鉴定之因果关系分为主要因果关系、临界因果关系、次要因果关系、机会丧失因果关系。医疗损害鉴定之因果关系鉴定实务中还会涉及到一系列特殊的鉴定情形,如医疗不当因素难以排除、医疗机构未尽告知义务的因果关系、误诊的因果关系,各情形在鉴定中都有各自具体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合理确定因果关系证明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国环境责任法确定的环境责任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为事实推定和疫学因果关系标准。这一认定标准,既有利于受害人,又比较科学,便于法官把握。在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诉讼中确立这一标准,将有利于原告的举证,对于受环境损害方及时有效获得救济、惩罚环境不法行为,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因为雾霾频发,最近几年发生了针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环境损害侵权诉讼.基于点源污染损害的救济规则能否适用于区域大气污染损害救济,目前存在法理上的争议.《侵权责任法》对于区域性大气污染损害的救济没有作出规范上的回应,建议设立对区域大气污染受害者的行政补偿机制.由于起诉特定的违法企业要求其承担区域侵权赔偿责任有难度,建议修改立法,扩大环境侵权责任适用范围,让区域大气治理变成各方面的义务,并把环境成本内化于各行各领域.区域大气污染损害应属于特殊的共同侵权,但是《侵权责任法》对此并未认可,建议用政府补偿的方式予以解决.区域之间大气污染侵权责任的追究,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拓展适用基于点源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因果关系间接反证原则.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形式建议仅限于停止侵权等行为责任,让公益诉讼回归本意.  相似文献   

12.
赵西巨 《证据科学》2008,16(5):598-606
在传统的医疗过失侵权诉讼中,为了体现行外人士对医疗这一专家型行业的尊重,医疗专家证言在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知情同意诉讼,虽被归入医疗过失侵权诉讼,却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医疗领域——诊断治疗——的情景。知情同意的独特性改变了专家证言在诉讼中的格局。在知情同意诉讼中,医疗专家证言的参与度和重要性遭到削弱。以患者为取向的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意味着法律的关注点已从“专家”整体转移到“患者”;对“医学判断”所管辖领域的精细分割也说明,医疗专家证言只应在证明医疗信息的感知和启用“医疗特权”上有应用价值,医疗信息的实质性判断已让位于一般人知识,而且对“医疗特权”的严格控制会缩减医疗专家证言的适用空间:因果关系的认定和选择影响到医疗专家证言和患者证言的地位变化.尽管存在“事后诸葛”效应.为了与知情同意法则之主旨相匹配,主观化的因果关系应是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陆幸福 《中国法律》2014,(3):54-56,112-115
作为公民知情权之司法救济方式,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在中国近年来已成为行政诉讼之最主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也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保障公民知情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基于对2011年和2012年部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案件的研究,剖析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实践,并针对制度不完善之处对症下药,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异议是当事人权利救济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当事人异议存在覆盖面窄、裁决方式不统一、与其他救济方式协调不足等弊端,有必要对其功能和价值目标重新定位,按照权利拓展和救济加强、过程救济和结果救济并重的思路,重视与其他救济方式有机分流、功能耦合,同时扩大其适用空间、完善其操作程序,以达到制约诉讼进行过程中的法院职权行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诉讼中的举证,是指司法机关或当事人依法运用证据陈述或判断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它是诉讼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并贯穿于整个诉讼之中。举证的目的在于认定加害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环境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案件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由此也就决定了环境案件诉讼中举证的艰巨性。因而,要求在环境案件诉讼中采取一些不同于一般诉讼所采用的举证原则或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呈现出的跨时间性、跨空间性及损害的难修复性,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必须发挥预防性司法救济功能,理顺环境公益诉讼风险预防理念合理性的内在逻辑,并在实践制度层面对这一理念有所关照。具言之,基于风险预防理念,环境公益诉讼应实现以下突破:以一般人理性与专业意见相结合判断环境风险;增设中止请求、禁止令以丰富救济手段;设置诉前通知程序以强化诉前监督。  相似文献   

17.
张哲 《法制与经济》2008,(6):24-25,28
我国目前并无宪法诉讼制度,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平等权和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仍没有具体法律予以落实,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还存在诸多障碍。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公民宪法权利的司法救济途径可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救济途径保障公民宪法权利。但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诉讼救济保障将是最后的一道救济防线.这也是我国实现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陈建波 《证据科学》2005,12(3):204-206
司法鉴定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仲裁机关以及当事人对案件立案前取证、诉讼、执行、仲裁过程中所遇到的专门技术、专门知识问题,委托有鉴定权的机构或鉴定人依法检验或判断的活动。当前,医疗纠纷诉讼到法院的案件日趋增多。在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也作为判断医疗纠纷中医院是否具有过错及过错和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常用方法。那么对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是否有法律依据呢?本文对于医疗纠纷进行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肯定司法改革的正面积极效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当代诉讼实践中可资利用的司法资源有时仍不能满足公民对司法公正目标的心理期待,司法救济的成本较为高昂,人们对诉讼制度的评价难免出现低落状况,求助于司法实现公正的理念正在退却。如何矫正公民对当代诉讼评价的“走低”态势,并使之实现良性转化,这是当代司法改革的挑战,亦是司法改革的题中之义。 一、现代诉讼评价的变迁 诉讼评价是社会对现实诉讼制度所作的价值判断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定位①。从较浅的层面而言,诉讼评价只是人们对诉讼制度与该制度相关知识的一种认识,从…  相似文献   

20.
周微 《河北法学》2012,30(7):160-168
公害,作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正在给国民生活带来巨大威胁.公害犯罪因果关系的证明具有科技性、间接性、积累性、长期性、潜伏性和滞后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若固守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理论,不仅会使诉讼陷入不必要的科学论争,而且也往往会因原告方无法证明事实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使大量的公害犯罪得不到应有的制裁,使受害者的权益得不到及时的救济,有损于公平正义的法制理念.因此,应当在公害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中引人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