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建华  黄伟东 《政法学刊》2009,26(4):97-100
虚假信息诈骗的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和电话诈骗三种类型。虚假信息诈骗的特点包括团伙高组织性,高隐蔽性;犯罪成本低,作案方便;犯罪方式跨地区,跨省;犯罪危害巨大。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出现高发,多发态势;诈骗团伙民展趋于专业化,低龄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范围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2005年福建省共受理虚假信息诈骗案件9640起,犯罪造成损失3893万余元。其中尤以台湾籍和福建安溪籍人员为主体的团伙犯罪突出。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方式利用手机虚假银联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假冒银联公司群发手机短信息给银行卡用户,称用户银行卡有消费记录要求确认,如果用户回电,则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要求用户到银行 ATM 更改数据信息,实际上是将受害者卡内现金转到犯罪分子的账户上,随后迅速提取赃款。这种作案方式采取“覆盖轰炸”式群发短信,使某  相似文献   

3.
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立法缺陷我国现有刑事立法尽管对诈骗犯罪的规定种类繁多,门类较为齐全,但由于受立法技术和时代发展的影响,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与不足。在立法上,我国刑法包括两高的司法解释都没有涉及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专门规定,也没有直接的关于此类犯罪的罪名。我国立法目前还没有像对现实世界中的诈骗犯罪活动一样,对虚拟世界中的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4.
所谓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组,是对一系列利用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犯罪的总称,是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借助各种通讯工具和媒介,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发展趋势犯罪活动范围扩大,危害升级从福建情况看,不法分子原来相对固定于某一区域实施虚假信息诈骗犯罪,随着省内加大打击力度,犯罪分子四散流窜,侵害对象范围和作案区域发生变化,呈现出三个新动向:一是由重点整治区域向周边蔓延;二是由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西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蔓延。近年来东部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虚假信息诈骗现象越演越烈,给受害者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总结、分析我国虚假信息诈骗案件的新特点及其原因,认清我国预防和打击虚假信息诈骗案件的工作重点,对于完善我国惩治虚假信息诈骗行为立法,有力遏制这类案件的发生,维护人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芹 《法制与社会》2011,(14):57-58
远程操控诈骗犯罪是一种依托于网络通讯平台的非接触式跨区域的新型诈骗犯罪,具有侵害范围广、对象不特定,犯罪团伙实行公司化、集团化管理,作案过程呈阶段性等特点,而通过银行转账支付获取赃款是其本质特征。本文指出针对远程犯罪频发的特点,侦查部门应采取“2+1”侦查模式,串并分析和建立情报网络,进行信息碰撞等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8.
保护森林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破坏森林资源犯罪频发,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安溪县为例,分析了该县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特点、主要原因等,认为在保护森林资源与发展经济之间取得平衡是治理当前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花蕾 《中国审判》2020,(5):24-27
人民法院依法打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是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10个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妨害传染病防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利用疫情实施诈骗及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犯罪。  相似文献   

10.
手机是当今人们交流信息、联络感情的载体之一,然而,随着经济和电信业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也日益猖獗,且犯罪手段已由用手机发布虚假短信息发展到直接用手机拨打座机电话、利用电脑登录公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广州发生了三十多起手段高超的金融诈骗案件,被骗金额高达500万元。一帮金融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巧妙的诈骗手段,把别人密码存折上的存款一取而净。这帮人到底用什么高超手段把别人的带密码的存折上的存款骗到手的呢?今年1月15日,因涉嫌金融诈骗,福建省安溪县人易梅林被广州市检察院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这种手段新奇的骗术才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2.
赵欣 《法制与社会》2012,(28):79+81
近期,电话销售类诈骗犯罪频发且花样繁多,本文结合办案实践,对此类诈骗犯罪的案件定性、犯罪数额认定、主观故意判定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具体案情具体分析,区分是否存在真实交易,来决定行为是属诈骗还是销售伪劣产品,并提出了对此类案件追溯关联犯罪、引导取证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1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鲍绍坤召集打击整治虚假信息诈骗犯罪专题会议。省政府办公厅,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通信管理局,福建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人民银行福  相似文献   

14.
一、票据诈骗犯罪的罪过特点与认定意图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是诈骗行为的动因和目的 ,对自己诈骗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具有认识 ,并且追求诈骗结果的发生 ,是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在票据诈骗犯罪中同样十分明显。票据诈骗犯罪是在票据流通环节利用票据这一特殊工具所实施的诈骗犯罪。鉴于票据工具的特殊性和票据行为的复杂性 ,为了避免混淆出于诈骗目的恶意使用票据的人和由于种种过错原因善意使用票据的人 ,刑法对于票据诈骗犯罪主观方面作了特别要求 ,所以票据诈骗犯罪的罪过内容并不完全等同普通诈骗犯罪的罪过内容。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签订虚假、无效的经济合同,骗取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也没有努力履行的行为。他们一旦把对方的财物占为己有,便任意处分和挥霍,不打算偿还,也无力偿还。从手段上讲,利用合同诈骗的人一般是抓住对方急切需求物资或销售产品的心理。以及不了解自己底细的弱点,跨地区作案,以各种虚假的有利条件诱使对方签约,即所谓“自愿地”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在欺诈的前提下设立的;从后果上看,犯罪分子经常连续多起诈骗,诈骗数额也比其他形式的诈骗犯罪多  相似文献   

16.
集资诈骗犯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一种重要组成,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音勺必然产物,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集资诈骗案件呈现一定爆发态势,集资诈骗犯罪频发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造成巨大社会危害。本丈选取了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有着相当影响的杜益敏、昊荚集资诈骗案件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对控方证据体系的比较研究、对辩护人辩护意见的简明评判,剖析集资诈骗证据架询所具有特性,进而提出集资诈骗罪证据体系之模式构建。本文希望通过对于集资诈骗罪证据体系架构的探析,总结研究这一方面的方式方法,希望对集资诈骗犯罪案件的办理提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铼  雍晓明 《政法学刊》2010,27(1):79-83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诈骗犯罪亦日趋严重。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更加复杂多变、网络诈骗犯罪的取证更加困难。面对诸多严峻的取证难的现状,在分析其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网络诈骗犯罪取证难的办法和建议,以期突破网络诈骗案件取证的难题,从而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8.
杨曙光 《人民检察》2017,(13):53-56
虚假广告罪适用难具有普遍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利用广告虚假宣传是实施欺诈类犯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对于已经造成较大财产损失等危害结果的,一般认定为诈骗等欺诈类犯罪,无虚假广告罪的适用空间;因行政法对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违法责任的规定,与刑法的责任要件相悖,无法适用虚假广告罪对其进行惩处;立法设置虚假广告罪的本意是借助刑法的提前介入,惩治利用广告虚假宣传的行为,但追诉标准却错误地按照结果犯规定入罪标准,造成应适用、能适用的行为亦无法适用。  相似文献   

19.
《法庭内外》2007,(8):56-56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审结的近20起“黑中介”诈骗案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该院认为此类案件具有5个特点: 一是除少部分未办工商登记而以虚构的公司名义进行招工的黑中介外,大部分是为实施招工诈骗犯罪而注册成立中介公司,这些中介公司披上合法外衣后仍然从事非法行为,其手段大多是选择正规新闻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以吸引求职者。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安全的几点刑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商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问题严重威胁着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 ,由于立法的滞后 ,我国现行的法律难以有效地打击这类犯罪。本文对这类犯罪中的电子商务虚假认证犯罪、盗用电子资金犯罪、电子商务诈骗犯罪和非法截取复制数据类商品犯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刑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