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70到25000:俄罗斯物价猛涨本刊特约记者胡汉英莫斯科专电最近,记者来到莫斯科最繁华的商业街——新阿尔巴特大街一家最大的副食店,打算买点猪肉,我们已有一段时间没有吃到肉了。走近柜台一看.橱窗里陈列着各种不同的猪肉、牛肉和排骨等。再一看价钱,简直惊...  相似文献   

2.
要对历史对文化心存敬畏,不能够肆意过度开发滥用,更不能将其当成赚钱和政绩的卖点与砝码前一阵子,北京有一家"晋中老区根据地"的餐厅,很有些热闹。大厅刷着"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包间修成地道,冠名"狼牙山";招呼客人一律喊"首长好";上的烤排骨不叫排骨改名叫"定州革命节节香"……花样翻新,不一而足,语不惊人誓不休。商家经营,历来讲完的是创新,一招鲜,吃遍天。但过去知名的餐厅更为注重的是菜品的创新,即要拿出自己  相似文献   

3.
信任是金     
永林 《瞭望》1994,(Z1)
信任是金江苏永林一次笔者在南京街头吃面条,嫌味道太戏要加点盐,老板热情地说:“请自己去后边加排骨囟。”又见南京一老者在街头卖蒸伍,付款、找零全由顾客在一个早己备好的篮子里自主进行,老人连眼角都不往篮子那边斜。这种做法,当地人称之为“信任服务”。按说此...  相似文献   

4.
“王耀安有‘磁化’功能”。武钢一炼钢厂众口一词。这位修炉一车间20班的班长只用两个字来解释他的“特异功能”,即“爱心”。 一罐排骨汤 6号炉大修正处在白热化阶段,号称“小老虎”的农民轮换工陈金文干活却无精打采。是累狠了,还是怎么的了?细心的王耀安趁吃饭的空儿询问着。“唉!……自己的事自己解决吧!”一向嘴边不留半句话的陈金文吞吞吐吐。小陈的老乡贴耳对王班长说:“他妻子从农村来了,病了,住在单身宿舍。”王耀安把这事搁在了心里。这一天,他起了个大早儿,买上几斤排骨,骑上自行车往单身宿舍赶。望着衬衣湿透的班长,陈金文不知说什么好。王耀安拿出自己在家里掌勺的本领,大火炒、小火熬,当一罐鲜美的排骨汤端到病人面前时,小陈的妻子涌出了泪水:“金文,遇上这么好的班长是你的福气啊!以后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相似文献   

5.
简化生活     
我 有一种感受 :当我迷恋读书或沉浸写作的时候 ,我的日常生活就被大大地简化了 ,有时候简化到只剩了三顿饭甚至两顿饭 ,而每顿饭也折扣成了一袋即食面或是面包夹果酱。不过我并不因此而觉得委屈了自己 ,反而有一种充实的满足与快慰。这个时候的我便有了对生活的幸福感。我还有一种感受 :当我远离着读书与写作的时候 ,我的日常生活便孜孜不倦地生发着繁琐。因为信不过毛衣编织机 ,我一针一针地丈量每一个夜晚 ;因为怕冲撞什么人 ,我尽量搜寻得体的话来完成我的表达。结果 ,我还是兢兢业业地耽误了一些事 ,小心翼翼地得罪了一些人 ,我为时光…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9,(11)
<正>我12岁时候,家里有个小二胡在墙上挂着。我大哥、我二哥都是在业余剧团拉弦的,他们是业余剧团的骨干。在业余剧团,他们一唱戏,我就在边上站着看,一场不落。后来我跟我哥说:"你们都会拉了,我也学学这个弦。"我就把小二胡拿下来了,里外弦一逛,手指头一按,就能按出点来了。打那以后,哥哥告诉我几个点,我就按路子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东方红》我很快就会拉了,打那以后我就拉二胡了。  相似文献   

7.
高延萍 《侨园》2013,(9):77-77
<正>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忆起我中学时代的同桌崔春花,每当想起她,我的心里就隐隐有些伤痛,我会拿出一支钢笔,摆在她那张唯一的照片前……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70年的春天,学校的篱笆墙边,开满了淡淡的黄花,那是迎春花。那一年,我和春花也像初春的花朵,刚满15岁,正在读初中二年级。有一天去上学时,我的心情像盛开的迎春花般灿烂,我的脚步像蝴蝶般欢快,因为那一天,我有了一支新钢笔,是父亲得的一个什么奖品,他又奖给了我。我拿着那支新钢笔又蹦又跳地到了学校,一进教室,我就看见了我最好的同学崔春花。我来不及坐下,就迫不及待地把那支新钢笔拿出来对崔春花叫道:"春花,你看,我有一支新钢笔了!""真是一支新钢笔,哪来  相似文献   

8.
在成为加拿大公民的四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一封司法部寄来的信。当我看到信封的地址,真有点不知所措。心里嘀咕着,我没有违反加拿大的法律,司法部为何寄信给我?带着疑惑和不安我打开了信封,一封信和一张表格出现在我面前。信上说我被随机选为一桩刑事案件的陪审团候选人,并说这是一个加拿大公民的应尽义务。读  相似文献   

9.
一起成长     
《瞭望》周刊编辑部: 我是一名山东的读者。在我的案头总摆着一份自己心爱的《瞭望》, 我结识贵刊已经有很多年了。可以说,贵刊成了我的“座上客”,是我一位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同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心愿     
从广义上讲,我们是同行,你们是搞文字的,我是搞电视新闻的。不过我的经历或许要比你特殊些。在我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我曾当过农民,进过工厂,前前后后有十多年时间。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艰苦的生活磨练了我,也为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 我在工厂干了8年,先是当工人,也许是我酷爱摄影,喜好文学的缘故,一年后我被调到厂工会搞宣传工作。这一段时间,我有300多幅摄影作品发表,还有200多篇新闻报道被省市级报刊、电台采用。198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了安徽省电视台,当了一名电视新闻记者。不到一周的  相似文献   

11.
薛明 《民主》2007,(1):38-39
2006年3月4日,敬爱的叶至善伯伯去世了,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翻看他生前和我的合影及他赠给我的书籍。我与他交往二十八年,往事如画,一幅幅展现在我的眼前。大约1977年秋,我受叶圣陶公公的邀请,跟随我的老师叶至诚到北京玩,住在叶宅的客房里。中午,大门一响,一个高大的中年人推着自行车进门。老师喊了一声:“阿哥转来了!”我才知道他是师伯叶至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头,给我寄过《李自成》;叶老寄给我的黑白照片,也是他与儿子三午一起冲洗放印的。进门他对我点点头,我朝他笑了一笑。饭桌上的交流涉及面很广,叶三午尤其健谈。叶老、至善伯、至诚…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7,(7)
正去年夏天我去法国看儿子。每天儿子上学后,我一个人在家待不住,就到附近的花园走走。时间长了,我的"胆子"也大了,就想上街去转转。一次,我一个人走在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条街上。紧靠人行道停着一排轿车,我准备过马路,但人行道离我还  相似文献   

13.
冷面逐人     
文章的标题是从一本书上抄来的。我喜欢这四个字。它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朋友告诉我,A君不回来了,在美国领了绿卡了。我问为什么。他告诉了我一段隐情。A君是某研究单位一位老实巴脚的科技人员,50年代末,或是60年代初的洋博士。一家四口在一间小屋里挤了多年,毫无怨言。改革开放以后,应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邀请,前往研究一个课题。期间,他无时不牵系着国内的妻孥、朋  相似文献   

14.
沈阳,我的家     
正来中国留学一年,对我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也是我生活中最大的决定。出发之前我没研究过我的目的地,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来中国前我真的不知道将要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到这我才发现,无论我怎么想象,都无法想象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因为中国太丰富多彩了。我在中国的经历无法用一篇作文概括出来,这根本不够。虽然我来这儿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我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1)
正平淡的日子过去也就过去了,但红火的岁月经久不忘、历久弥新,一旦被人提及,依然会激动。去年,我到沈阳铁路地区办事处造方一位昔日领导,办公室里只有另一人,此人恰巧认得我,并马上说到他还保存了登载我作品的一张报纸。他一边说起我那篇品《渔船神曲》一边去翻找那张报纸,我大吃一惊,且不说眼前这张泛黄了的报纸,单说阔别多年还能如此迅速地把我早年的作品拿出来,足以使我感动了。这篇报告文学,当年发表后我并未看到,也没有特意去找,没想到15年后才与报纸见面。我忙说:"原件你还留着,复印一份我带走。"他摊开报纸,复印了两张A4纸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7,(6)
正去年夏天,我飞到德国看望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一家住在法兰克福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我的外孙贝贝已经9岁了,从小在德国长大,他生活学习的环境怎样,这是我十分关心的。在法兰克福机场,一下飞机,我就见到了女儿一家。贝贝一见到我高兴地说:"外婆,您好!您一路辛苦了!"完全是一副大人说话的腔调。我想起两年前他和他妈妈一起回国来看我,一进屋,他就问:"外婆,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吗?"这让我很欣慰。虽然外孙是个独生  相似文献   

17.
楚庄 《民主》2007,(4):36-37
我存有至善同志给我的一封信,全文是:庄兄:今晨五点,梦见老兄身穿便装在大街上,捧着一本十六开的不太厚的大书,微笑着向我走来,好像要送给我似的。离我十来步远,梦管自断了,硬不让我看清楚您手里捧的是本什么书。醒来一想,这个梦做拧了,是我想送您一本书,大三十二开的。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自责     
《侨园》2017,(Z1)
正1966年,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停课了。无所事事的我爱上了文学书籍。可那时文学书籍都被视为"毒草"封存起来,没有借阅之处。我只有到处找私人借,借到一本看完再去找人换书。借的书一般都有时间限制,所以每借到一本,我就抓紧时间看,这样就和家里产生了一些矛盾。因为我的父母都是三班倒的工人,所以要求我在家里帮他们做些家务事。可我在看书时往往太投入,忽略了家务事,为此我父  相似文献   

19.
去年(1992年)年初,我觉得身体不太舒服,特别是右边坐骨有一小块地方很不灵活。我想我该去作一次体检了,是不是身上某个机构出了毛病?的确,我已经多年没有检查身体,我想借这个机会去了解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于是我到我的合同医院做了一次全面检查,包括“B超”,结果是身体各个部位情况良好,只是前列腺肥大了一点。但是医生告诉我,象我这样年过古稀的人前列腺有些肥大也是正常的。我听了非常高兴,觉得我还可以好好地工作几年。可是不久,也就是在二月末三月初,就在我感到不舒服的那个部位开始疼痛起来,而且疼痛在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20.
向往神树     
那时,我是个十二岁的学徒。我的师傅,是一位闻名湘中的篾匠。凡是他亲手制作出的篾货,入丝入扣,一副天成的样子。跟了如此一位艺高的师傅,是我的福气,但也注定了会带给我苦难,因为他对我要求得近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