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志锋 《法制与社会》2012,(36):145-146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人大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这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与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在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人大监督和各方面的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又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事。如何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因此做好发展基层民主工作,对于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权的行使,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使之规范化、程序化。这些年来,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监督权的行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现在,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制定监督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依法加强监督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人大监督司法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人大对司法的监督也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政治文明的建设必须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法制化作为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和严格程序化的良好的制度选择之一,应当成为人大监督司法的趋势和方向。将人大对司法的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可以制约监督权的行使,而且可以提高监督权的公信力和行使效益。构建人大监督司法的理论框架,总结人大监督司法的经验教训,思考人大监督司法的实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冰清  成锴 《法制与社会》2011,(14):244-244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然而在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本文主要从强化公民在民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国家权力合理配置和重视全社会的监督力量三个方面浅析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 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历史地把法制改革纳入了中国全而改革的大潮之中。法制改革,作为革除法制领域那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传统因素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正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一轮改革有哪些新亮点?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全会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现状: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标志。宪法和法律为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提供了有效保障。展望: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全会公报提出了"三个更加"的目标:"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提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践证明,发展民主与防治腐败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反腐倡廉工作要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相适应,为发展民主提供保证,是党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执政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提出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工作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惩防体系的建立健全要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供…  相似文献   

11.
韩琦 《法制与社会》2011,(19):17-19
刑事司法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是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独特作用。刑事司法民主是主权在民原则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其内在要素包括适度反映民意和程序本身的民主两大方面,其中适度反映民意体现为公众参与与公众监督,程序本身的民主体现为司法独立、当事人有效参与及其人权保障、程序公开、司法审查等内容。本文以公众参与与监督司法为视角,对我国的刑事司法民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司法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91,(3)
要保持政局的稳定,关键就是建设好民主政治。而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和东欧国家的政治风波,使不少人对“民主”疑窦丛生,“社会主义能不能搞民主”?“民主与稳定相容吗”?等等。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离不开民主,中国的政治风波和东欧的政局剧变也不能归咎于民主。社会主义要民主,但不是西方的民主,不是搞无政府主义。那么,当前我们的民主政治从何处着手呢?文章认为主要应从加强对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抓好三件大事:(1)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2)加强各种临督制度的法制化工作;(3)加强对法律,特别是对宪法执行情况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黄娟 《行政与法》2008,(9):11-1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民主意识等政治文化心理的建立.民主意识的缺失,一直是困扰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难题.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及房地产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论证了这种变化对公民民主意识发展的促进作用,揭示了当前我国公民民主意识的缺陷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要论专递     
要加强人大监督工作李鹏在浙江就制定监督法进行立法调研时指出,加强人大监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正在起草监督法。宪法  相似文献   

15.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该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去年11月24日在上海召开。有的学者指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路相当明晰:这一改革依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需要而逐步推进。其基本特点是:(1)服从“两个规律”,即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政治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邓小平一方面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另一方面,他提出的政  相似文献   

16.
中央纪委在向党的十七大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民主和监督是防治腐败的有力武器。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如何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  相似文献   

17.
监督权,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开展监督,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地方人大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把握的问题。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的重要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在要求,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要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依法…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扩大。改革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唤醒和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今天,民主之于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和遥远的呼唤了。但是,历史和现实也促使我们沉思:对于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民主和稳定的价值何在?它们的关系如何?民主、稳定与法制的关系怎样?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正确而安全的通道?怎样在法制的轨道上寻求民主氛围中的稳定和稳定基础上的民主?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所论只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陈永华 《特区法坛》2007,(6):1-1,4,5
“二五改革”期间,中央从我国国情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方向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因地制宜地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将带动我国司法理念、伦理、体制等方面的革新,那么,法官作为重要的司法主体,其应具备哪些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20.
行政监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峥 《法学杂志》2004,25(1):64-65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要以完善的制度、缜密的规范、严格的程序保障民主政治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