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城市流窜犯罪问题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随着广佛两地区域化的发展,人财物流动量的增大,流窜犯罪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治理流窜犯罪必须把握流窜犯罪的状况和特点,分析流窜犯罪增长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贪污贿赂犯罪日益严重,凸显出检察机关治理贪污贿赂犯罪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应发挥治理贪污贿赂犯罪的优势,从改变侦防脱节的现状入手,构建适应治理贪污贿赂犯罪需要的侦防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人财物流动量的增大 ,流窜犯罪日益增多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治理流窜犯罪必须把握流窜犯罪的状况和特点 ,分析流窜犯罪增长的原因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流窜犯罪十分猖獗,从我处打击处理的犯罪分子的成份来看,不仅有流窜惯窃犯罪,而且还囊括了流窜诈骗、拐卖人口、走私、抢劫、强奸等犯罪,在流窜犯罪的各种形态中,以流窜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些犯罪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破坏了我们铁路的行车安全和声誉。及时研究流窜犯罪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我们现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以这种犯罪为线索,探讨一下流窜犯罪的特点,证据认定中的困难和对策以及审讯策略。  相似文献   

5.
流窜犯罪是以犯罪为目的的,跨市县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深入剖析流窜犯罪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掌握流窜犯罪的规律,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进行治理。在此,笔者仅从办案调查中所获的流窜盗窃案件的资料分析当前流窜盗窃案件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五点: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侦破的大量流窜犯罪案件看,当前流窜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流窜犯罪大量增多,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积极探索打击流窜犯罪的新方法、新路子和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诸多因素助长了“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滋生发展,其犯罪活动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类别多元化、犯罪手段公开群体化的特点。同时,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过程中存在线索摸排不深不透,多警合成不力没有形成打击合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管控不够等问题。因此,亟需通过强化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工作组织领导、加强犯罪线索摸底排查,精强侦办“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专业队伍、提高侦办水平和质量,建立侦防“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的长效协同机制等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论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案后迅速逃离是流窜犯罪最基本的活动规律。流窜犯罪在侵害目标、作案成员、作案地点和作案手段上有其自身特点。流窜犯罪的高发与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社会管理缺位、公众防范意识差、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强等因素有关。当前流窜犯罪的侦查工作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健全、情报信息不畅、异地串并案难度大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情报分析,加强管理和防控,以有效打击流窜犯罪。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流窜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流窜犯罪的特殊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和打击犯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分析流窜犯罪的特点、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打击流窜犯罪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流窜犯罪一词,不是规定在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犯罪,它是在公安工作的实践中对从甲地到乙地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一个总的概括。这种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活动的地域大,给侦查破案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对付这种犯罪一直受到各级公安机关重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流窜犯罪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目前外出民工人员“回头”作案的案件有所增加。这种流窜犯罪同其它形式的流窜犯罪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就这种新形式的流窜犯罪略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雇佣犯罪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雇佣犯罪是行为人(雇主)以提供某种利益为条件,雇请他人(受雇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受雇人按照雇主的犯罪意图,单独实施或与雇主共同实施犯罪,从而获得约定利益的犯罪形式。雇佣犯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共同犯罪,在雇佣双方关系主体身份、犯罪动机、行为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司法实践中应当对雇佣双方在共同犯罪中的性质、作用和实行过限问题进行准确认定。  相似文献   

12.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品中,作家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对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选择了铤而走险去杀人及其杀人之后和面对刑罚的心理过程的故事。从一个层面看,《罪与罚》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从犯罪学的角度看,《罪与罚》中的犯罪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曾将犯罪的概念划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但是实际上这两种犯罪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至于犯罪原因,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可以从犯罪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来考察。犯罪预防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预防再犯或累犯。  相似文献   

13.
连累犯是由本犯派生的犯罪,连累犯对本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但独立性是其本质属性。连累犯是否应以本犯成立犯罪为前提,需要针对连累犯类型的不同区别对待,总体上应建构以事实上本犯成立为根据、以法律上本犯成立为补充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制贩假硬币犯罪呈现以下特点:流窜作案、家族式团伙作案突出;犯罪活动日趋规模化、专业化;制假窝点隐蔽并加以伪装,作案手段日趋诡秘;危害日益严重。打防其犯罪的难点主要是有关部门管理有漏洞、犯罪主体易位、金融部门防假宣传不到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完善。故侦防应从鉴定硬币的真伪、情报导侦、建立假币犯罪控制系统和反假币专业警察队伍、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在性质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于:职务侵占罪除了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单位财产之外,还存在对"信赖利益的破坏",即对社会诚信的践踏。只要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就可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盗窃罪的客观表现是一般主体秘密窃取公私财产,彼此之间没有交集性质的"信赖"。  相似文献   

16.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类型的犯罪,作案地点、手段等与传统的犯罪均有不同之处,取证成为突破此类犯罪的重大瓶颈。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提取及固定网络犯罪证据来改变目前惩处该类犯罪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贷款诈骗罪主体认定方面有三个疑难问题:一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二是单位贷款诈骗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三是以单位名义实施,实为自然人贷款诈骗情形的认定。有五种情形即为实施犯罪而设立单位或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盗用、冒用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私人合伙企业、私营独资公司实施贷款诈骗,承包、租赁经营者以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  相似文献   

18.
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的区分关键在于,前罪具有前提的违法性,而后罪则具有前提的合法性,两罪对于破坏性采矿方法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扒窃案件的特点:(一)作案工具简单,技巧性强;(二)流窜作案,活动范围广,受害人员多;(三)结伙作案多,具有一定的反侦查伎俩;(四)作案得手后,迅速洗赃抛证,痕迹物证不易收集。扒窃作案的主要过程为:寻、跟、探、观、遮、窃、藏、估、逃、销。  相似文献   

20.
官员挟私报复犯罪者 ,古今都有 ,危害之大 ,高于其它犯罪。这种犯罪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不外于“三欲”、“二盲”和“一个条件”。遏制这种犯罪的办法应从经济、政治、思想、法律和制度着手 ,综合治理 ,严刑重罚也是必要的手段 ,更应加强对官员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