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证据是民事诉讼的基础 ,民事证据的收集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存在弊端 ,致使当事人收集证据困难。应当加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的制度保障。建议尽快制定通过《证据法》 ;实行证据开示制度 ;建立依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 ;完善“知情人员”违反证据提供义务的法律制裁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是运用刑事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作为一种程序性保障措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确立与完善为维护当事人的诉讼权益提供了锐利武器和强大制度性支持。我国刑诉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尽管立法允许辩护律师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但是立法的制度性缺陷使辩护律师所享有的申请取证权无法落实。刑事证据保全的直接目的在于保障证据完整和追求诉讼效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举证责任制度的落实,有赖于赋予当事人相应的取证手段来支撑。就书证收集而言,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均在程序上为当事人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我国有必要借鉴两大法系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审前证据交换程序,建立当事人申请的法官协助取证制度,确立案外第三人或单位配合取证义务制度,设立各项罚则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程序对于大陆法系以及美国这一英美法系的重要代表而言,都是以辩论原则为基础的,因而也均须借助证据收集制度矫正双方当事人的诉讼地位。由于辩论原则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审理程序或集中或分割以及二者相左的程序正义观,大陆法系奉行职权进行主义,美国则建立了证据开示制度。完善民事证据收集制度是我国此次修改民事诉讼法不应回避的着力点,可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当事人与法官共同配合的取证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证据收集过程中,明确取证对象至关重要。在现代民事诉讼中,各国普遍对取证对象作了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对证据收集对象的权利义务却没有相应完善的规定。在以诚实信用原则和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为出发点的前提下,我国证据调查对象应界定为对方当事人、证人、鉴定人、持有证据材料的案外第三人,其相应的权利义务均需要立法加以规制,以求实现诉讼效率并得以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案外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我国就此方面的制度经历了几十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尽管对民诉取证方面的立法,已显露出来对法院与当事人权利限扩方面的改变,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收集方面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补充和修正,但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依旧存有一些不足,给有关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应界定为法官和律师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收集证据材料以及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各种活动。法院调查证据的原则应该包括合法性、及时性、客观性与中立性。正确处理当事人收集证据与法院调查证据的关系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事证据立法应重视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裁判文书的分析可知,民事证据申请中存在大量摸索证明现象。抽象的证据申请与诉讼促进、具体化义务等诸多理念相违背。但是,作为当事人证据收集手段的重要补充,摸索证明能有效减缓证据偏在,并与武器平等之理念有所契合。为充分发挥摸索证明的价值功效,应适当承认摸索证明的存在,就证据方法和待证事实两方面设立一定的限制条件,并对当事人的证据申请设立科学客观的审查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证据收集制度,以提升当事人的取证能力,减少摸索证明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发现真实与证据的收集——以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收集是证据得以提出的前提。在现代民事诉讼中,各国普遍规定了当事人收集和提出证据的义务。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被一再的强调,而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利却没有给予相应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两大法系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的现状得出了其差异及形成原因,并结合我国运行现状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0.
论电子证据的特点及其对取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证明机制的角度来讲,电子证据并非是一种全新的证据,而是传统证据的演变形式.记录方式的特殊性是电子证据与传统证据最本质的区别,其他特性都受这一本性特点的影响.电子证据的收集具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主要体现在取证主体、取证内容、取证方法和取证程序等方面.所收集的电子证据要注意保持其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相似文献   

11.
在仲裁实践中,证据往往会由于某种原因的存在而有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风险,因此在各国仲裁实践中,均须建立起合理的证据保全制度,而证据保全权如何分配是合理构建证据保全制度的关键.仲裁证据保全申请权应分配给当事人;仲裁证据保全执行权应分配给人民法院;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前,仲裁证据保全的审查和决定权应分配给人民法院,在仲裁过程中,保全的审查和决定权应分配给仲裁机构,以此完善我国仲裁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仲裁与人民法院的关系涉及到的管辖争议、财产保全与证据保全、申请执行,涉外仲裁、国际经贸及海事仲裁等问题,在有关法律条款中都已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职业体育仲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是解决美国职业运动体育争议的最常用的方式 ,尤其是在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运动大联盟内的争议更是如此。不过这几种职业体育运动内的仲裁方法也各有自己的特点 ,譬如全美职业棒球大联盟内部的棒球仲裁、全面职业篮球联合会内部的三个层次的裁决、全美职业冰球的外部仲裁以及全美橄榄球联盟的内部裁决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仲裁法严格限定了仲裁协议的内容,其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复函、司法解释又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标准,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及其程序主体地位,也与国际上支持仲裁的立法趋势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论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国家法院对在本国境内做出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均有行使依法撤销的权利 ,但各国法律对法院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规定不一 ,我国应借鉴各国的有关规定 ,尽快完善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仲裁协议是仲裁程序启动的基本前提,是仲裁合法性与正当性的基础。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仲裁庭作出的裁决能否得到承认和执行。仲裁协议具有独立性,并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其在特定情况下对未签署人产生约束力。  相似文献   

17.
英国体育仲裁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纠纷解决中心(Sport Resolutions,简称SRS)是英国专业性的体育纠纷解决机构,体育仲裁是其提供的主要纠纷解决方式之一。通过介绍SRS的建立背景,分析其体育仲裁的主要程序和实践,概括和总结英国体育仲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建立民间性的体育仲裁机构,分别对普通仲裁程序和上诉仲裁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仲裁条款有效性的最终决定权在人民法院 ,而不是仲裁委员会。如果某仲裁机构对仲裁条款的效力作出错误的裁定 ,可能并且应当导致仲裁裁决的被撤消或执行被拒绝。《仲裁法》第 58、6 3、70、71条中的”仲裁协议”。必须被理解为“有效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19.
临时仲裁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在解决各种经济贸易纠纷中起着重要作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以及相关的国际公约都既有机构仲裁又有临时仲裁制度 ,中国却只有机构仲裁 ,对临时仲裁较陌生。本文在对两者进行剖析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建立临时仲裁制度之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期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20.
西部欠发达地区仲裁机构受理涉外仲裁案件,在法律上并不存在障碍,而且更加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愿,更好地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体现了仲裁的本质,客观上满足了当事人对仲裁服务的需求,方便、高效及节约成本,西部地区仲裁机构10年来国内仲裁经验的积累和仲裁人才的锻炼与储备,也为国际商事仲裁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