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群体性事件”的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8,(36)
发生于贵州瓮安的6·28事件,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有关部门统计显示,1993年我国发生社会群体性事件0.87万起,2005年上升为8.7万起,2006年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相对于此前的安徽池州事件、重庆万州事件、浙江瑞安事件、四川广安事件、大竹事件等,瓮安事件无论从参与人数、持续时间、冲突剧烈程度、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8,(36)
无论从事件参与人数、持续时间、冲突剧烈程度、造成的影响看,瓮安事件都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标本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定数量的网民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热点问题,在网络公共领域大规模汇聚意见进而影响现实生活的群体性事件。在历史沿革上,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具有规模性、冲突性、集群性、制度外行动、人民内部矛盾等特征;在要素构成上,具有鲜明的网络属性:发生空间在网络公共领域、主体是网民、客体是适合网络传播的热点事件、形式是意见的网络汇聚。此外,群体性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现实群体性事件三者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亢振洲 《民主》2007,(10):40-40
最近一两年,关于假新闻的报道很多,最典型的事件有北京的"纸馅包子"事件、海南的"毒香蕉"事件、广州的"注水西瓜"事件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各种矛盾交织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高发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分为民族群体性事件、宗教群体性事件等三种类型,由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影响,境外敌对势力干预等原因引起,有政治化、国际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法对社会控制的作用,建立健全处置事件的组织,建立多元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记者: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社会骚乱事件这三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分类?于建嵘:将群体性事件大致划分为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社会骚乱事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是深八思维,触动心灵的一年。深入思维,是在中央推行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条件下,一系列政治事件、社会事件发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缘由,都被细致地关注、分析、推研。这包括瓮安事件、孟连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等群体性事件,也包括三鹿奶粉事件、428列车相撞、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政府的执政公信力,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在分析了学者已有的对于群体性事件概念、分类和原因以后,提出从行政执法的视角分析群体性事件,包括失当的行政执法导致或者扩大了群体性事件,得当的行政执法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行政执法是预防、化解、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举措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期,有较大影响的陕西安康市汉滨区公开拘留村民事件、杭州拱墅区祥符派出所向发廊女家属发告知信事件、广州市海珠区公告小偷资料事件、武昌警方实名公告卖淫嫖娼人员事件、陕西富平上访女子万人大会公审事件等等,都是典型的公开示众事件。这些公开示众事件是对依法治国精神的背离,是对宪法和宪政精神的背离,是对社会主义基本法理价值精神的背离。从法理学视角审视,公开示众是政治运动方式的遗毒、是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侮辱、是打着普法幌子的违法行为、是违背法治精神的人治行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发生缘由、核心诉求等方面的不同,环境群体性事件可以分为事后救济型群体性事件和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两种类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性质、参与主体、产生的原因、发生的时间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通过对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演变和治理过程的分析发现,法律制度不健全、司法在整个过程中缺位是造成当前环境群体性事件多发且暴力化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根据两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诉讼制度,畅通公众表达、参与和救济的司法途径是我们解决和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有选择。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建立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归纳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害的机理机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研究、应急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仿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后评估与重建研究,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扼要的回顾和展望;最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重大研究计划以便加强研究力度,并就如何提炼和组织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2009,(9):42-45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呈多发、频发的态势,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准确把握群体性事件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增强立法、普法和执法的有效性,建立健全预警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推进政府与社会在群体性事件和其他危机治理中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事件作为虚拟技术与现实政治交互的产物,正在影响着现实社会生活的运行轨迹.探寻网络群体事件的生成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与正确对待网络群体事件.群体感染、虚实交互、群体极化、精神宣泄、谣言传播等无疑是网络群体事件生成的内在原理,它们共同引发并催化网络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生活以及地方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直接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治理状况相关,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近几年发生如躲猫猫事件、周老虎事件、地震谣言事件等59起典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时间特征、领域分布、持续时间、参与主体特征、应对情况、治  相似文献   

15.
徐忠炎  张龙 《学理论》2011,(13):220-221
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高校和谐、保障学生安全等三个维度切入,阐述了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从加强教育,做好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完善制度,加强危机事件管理的机制建设;快速反应,提高危机事件的处置效率;沟通协调,注重危机事件处置的联动性;及时总结,作好危机事件的反馈等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危机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6)
公共卫生事件演化机理非常复杂,涉及管理环节多,覆盖面广,影响大,它本身的不确定性让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需要倡导和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力量和资源进行公共卫生事件的协同治理。但当前在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治理的过程中,在治理主体的合作以及公众参与方面依然存在严重的现实困境。因此,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立法以及协同治理法规制度,规范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治理的权责体系,构建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治理的运行网络,培育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治理的社会资本,就成为了实现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治理中不同要素、不同系统、不同部门协同增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肖静 《学理论》2013,(6):56-57
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冲突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呈现多发态势,参与人数、发生频率逐年增长,冲突程度日益加剧。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对社会秩序、稳定产生极大冲击,给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影响。社会群体性事件具有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线性的分析模式无助于深入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运用非线性的多源流理论分析群体性事件中问题源流、社会心理源流和政治源流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庆英 《理论探索》2006,(6):136-138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遏制群体性事件发生,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群体性事件一般由诱因、流言传导、群众参与三个要素促成的,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导致事件发生。为此,建立民意表达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关注民生民意是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一、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本质现实空间群体性事件具有区域性,按照刘易斯·科塞的观点:群体性事件是以人的行动和面对面互动为纽带,现实行动是其本质。这种无中介式的传播与互动,主要采取行为的渲染和情绪的煽动,使参与者迅速做出相应的集体行动反应,其中利益冲突、谣言传播、情绪冲动是其非理性特征的体现。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核心是话语或意见,其本质是话语行动。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相比,网  相似文献   

20.
吴月丹 《学理论》2013,(19):55-57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试图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含义、性质、特征,找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构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机制,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