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地方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瓦解于资产阶级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政府,无产阶级革命反对一切地方主义。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用严厉的手段对待一切派别活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地方主义的认识对我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待"地方主义"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治理整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危害甚重的经济地方主义却触动很少。经济地方主义仍在全国范围暗中蔓延,成为深层次治理整顿的“拦路虎”。一、“诸侯经济”的发展过程及其新表现经济地方主义的实质,是片面夸大本地的特殊性,把地方的局部经济利益置于全国的整体益利之上,不执行中央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地方主义是晚清以来中国政治转轨、经济转型时期的一大政 治特色:在晚清以来的政治崩溃中,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造就了许多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的地方实力派的崛起。这些地 方实力派承认中央政府,但又总是与力图重建其最高权威和集权 主义理想的中央政府形成矛盾和对抗,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若即若 离。其实地方分权系统形成的地方主义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现象。地方主义直接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下移、地方分权系统 的形成和地方政治势力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从国家的边缘状态被推移到了全面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场域前端,边疆治理被置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场域。整体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契合了边疆时空场域变迁的趋势,立足解决边疆地区多样性跨域性问题,实现对族际主义、地方主义治理取向的共生与超越。整体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区分边疆治理与地方治理的差异,熟捻边疆治理的特征和在新时代所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促进边疆治理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影响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诸多因素中,地方主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作为近代中国一个突出的政治现象,地方主义在晚清以后逐渐产生、膨胀和恶性发展,使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处于复杂而混乱的状态之中,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辛亥革命又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地方主义走势。一在近代中国,地方主义主要包括三种因素:一是爱护家乡故里(包括省、县、乡、村等)和排斥异地他乡的一种乡土情感和地方观念;二是地方机关权力膨胀,从而使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遭到损害的一种政治现象;三是反对中央集权,主张地方分…  相似文献   

6.
地方主义是指在地方治理中以地方和区域利益为第一原则,不顾全局和整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地方主义不仅与个别领导的作风和素质相关,也与约束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相关。从公共治理的逻辑环节进行分析可知:公共治理的制度体系为地方主义行为配置自主空间;公共治理的体制机制为地方主义行为提供激励;公共治理的行动能力为地方主义行为限定条件;公共治理的监督体系为地方主义行为留有漏洞。因此,彻底杜绝地方主义行为以及现象,需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加以控制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待群众运动的态度,也象一切激进运动的领导人一样,具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民粹主义观点,一种是精英主义观点。民粹派分子认为,他们自己及其所属的阶级,具有颓废、腐朽、没落的特性,因而必然会被消灭,被人民的崛起所取代。“人民”通常指保持传统的农民或单纯朴实的劳动者。这些人恰恰因为被排除在文明的主流之外,所以还保留着淳厚的古风和高贵的品质。这种观点除了在俄国民粹派中盛行外,还可在美国中西部民粹主义、印度甘地主义、犹太复国主义中找到踪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态度基本上也可归入此类。马克思将其希望寄托于无产阶级“人民”身上,认为历史赋予这一阶级的使命,是将资本主义转  相似文献   

8.
当前,经济立法工作上,要解决这样几个认识问题: 一、重视地方经济立法在解决地方性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经济法律、法规的“立”、“改”、“废”任务十分繁重,除了首先加强中央一级的经济立法外,还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地方经济立法对国家立法的补充、细化和“试验田”的作用。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打破地区界限的,地方立法只能助长地方主义和地区封锁,不利于市场经济立法的统一。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强调法制的统一是必要的,但并不否认差异、否认解决地方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阐明了“怎样正确对待外国文化”这一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的否定决不是简单地拋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表现在“对待外国文化”上,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盲目排外。在《拿来主义》第八段中,鲁迅先生用“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作比,巧妙地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的两种错误态度: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放一把火烧光,”这是否定一切,“欣欣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肯定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宛西乡村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地方精英群体;指导理论是“自卫主义、自治主义、自富主义”的“三自主义”;地方精英着手成立区域性地方组织,完善管理制度;精英大力发展民团,为地方建设“保驾护航”,保证精英政治运行机制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1.
罗斌 《求索》2011,(2):217-219
评论界曾给罗伯特·弗罗斯特贴上象征主义和地方主义的标签,弗罗斯特对此进行了反驳,他称自己既非象征主义也非地方主义者。为此,本文从集体身份的角度出发,解读评论家对弗罗斯特身份的界定以及作家本人所期望的身份特质。我们认为,评论家对弗罗斯特所做的身份界定主要是基于本质主义身份之关照进行的,而弗罗斯特本人对自己身份的重构却反映了身份的建构主义观点。这两种迥然的结论源于不同的分析视角,于是,我们认为,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要避免简单的本质主义标签式身份界定,也要对建构主义背后的意图进行客观分析,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作品,评判作家。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课堂提问的“贵族化”倾向,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不是面向全体学生,而是局限于少数“尖子生”。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种倾向危害多多。 危害一: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业成功机会,给学生以普遍的人文关怀。既然受教育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我们的教师就没有理由不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上课总是提问几个“特殊”的学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形成教育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13.
邓正兵同志的新著《广东地方实力派和地方主义研究(1927—1936)》(以下简称《研究》)由武汉出版社于2001年6月出版了。全书以1927—1936年广东地方实力派的活动为透视点,剖析了广东地方实力派的派系机构、广东地方实力派与中央的互动关系、广东地方实力派对广东地方社会的动员与控制、广东地方实力派与外部势力的关系等问题;对南京政府时期的地方主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做了初步的探索。一遍读罢,倍获收益。笔者以为,《研究》至少有五个特点和长处,值得向读者推荐。第一,开拓性。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曾…  相似文献   

14.
王军伟 《前沿》2013,(18):45-47
霍布斯处处与亚里士多德为敌,他首先以为经院亚里士多德主义是造成人类“精神黑暗”的原因之一;他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自然观;他还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天然等级说”;他批判亚里士多德“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的说法;亚里士多德主义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产生之前人类所处的完满的状态,霍布斯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却与此南辕北辙,霍布斯不遗余力地批判亚里士多德主义,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建立自己新的哲学体系,同时这也是时代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一些地方,少数干部存在“策略主义”,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机会主义地运用各类方法、技术、规则、手段和策略。基层策略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习惯性选择性执行政策、弄虚作假应付上级的任务和要求、在达成“政绩”中违法违规、形式主义地“讲政治”等。基层策略主义产生具有多重原因。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压力型体制、创新公务员培训机制、健全用人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对基层策略主义的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论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及防范对策□刘运龙地方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倾向是部门主义在地方法规中的表现,是造成地方性法规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真研究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地方立法速度,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谈谈一...  相似文献   

17.
清末对外政策与中国走向世界湖北大学副教授高路清政府一贯以接受朝贡、恩赐四方的大国姿态及“剿”“抚”两端的方法对待与华交往的世界各国,即使在《南京条约》签订后也未思考对外政策应否改变,以致于从政府到民众仍都一如既往地以冷漠对待外来的一切。可见,物形的封...  相似文献   

18.
另类权力观     
《上海人大月刊》2007,(4):29-29
权为民所用,称之为“民本位”的权力观。以权谋私,称之为“私本位”的权力观。之间还有一种权力观,把个人权力看得过重,一切围绕个人权力转,称之为“权本位”的权力观。另类权力观有种种表现:在对待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上,轻视必要的分权,过于专注于集权。 与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地方政府的变异行为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地方政府的变异行为及其矫正马力宏(一)地方政府的变异行为是指地方政府行为中那些片面追求地方利益,对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负面作用的地方主义行为。当前地方政府的变异行为有各种表现,主要的可以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1.纵向的控制和反控制行为。在改...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民粹主义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政治势能,借由新媒体平台迅速与自由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潮合流,亦与生态主义、地方主义、反智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同时又相互竞逐。其不仅反映出疫情之下的现实矛盾,同时也折射出当前民众诉求有待进一步满足的现状,需要我们进行深入透视和综合研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