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是涉及人的性格,情感,和行为等各方面的一套心理学研究体系。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激发人性中积极乐观的一面来提高人的幸福感。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Marva Callins老师所用的积极学习法,从心态,方法和行为等方面指出积极学习法在指导教师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警察积极心理学是研究警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培育方法的科学。警察的积极心理资本包括主观幸福感、自尊、乐观、希望、情绪智力以及复原力等心理资源。警察积极心理的培育要通过增进积极体验、培养优秀品质和构建有效心理支持系统三个途径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区别于一般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张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是一门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这一特征使其被广泛运用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并有效拓宽了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李雪 《传承》2014,(11):116-117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所具有的各种美德、积极能力、积极品质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这其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青 《前沿》2013,(8):189-19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促进高职学院大学生成长并进一步形成稳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平台。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其思想与主张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心理育人工作主要是以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研究对象,从预防的角度,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忽略了对学生自身存在的积极能量的发掘。新时代高校教学观念的转变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同于传统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时刻关注着人的美好品德,研究幸福的重要意义,注重生活积极的一面。文章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探索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创新应用对策,以求解决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生活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培育公安民警的良好品质和构筑积极的心理机制,可以指导和帮助民警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星严 《传承》2009,(22):86-87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它更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更好促进其成长,利于教育者和学生关系的改善,并强化了心理教育的作用,可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是对传统心理学以消极与病态为研究重点的反思,其致力于对力量和美德等人性中积极面的研究。文章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研究、缘起与发展以及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日益成为政策制定、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中的热点词汇。由于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是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对生活和自我发展现状积极的主观感受,本研究试图从学生对幸福的认识和体验出发,以积极心理学有关理论为基础,依据来自学生的调查信息,对幸福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的研究取向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不断地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而获得良好的生活,这种理论取向为我们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运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层面:在主观层面上,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即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以及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警察临战心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警察临战心理是心理的特殊存在形式,对警察临战行为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警察临战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提高警察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警察临战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警察临战心理的构成,影响警察临战心理的因素,积极临战心理的培养及消极临战心理的预防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将研究视角转向人的美德、潜力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这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在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上,要注重积极的心理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要;在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上,要优化教育环境,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6.
唐月芬 《传承》2010,(30):142-14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性。在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问题时,需要把握好下面三个问题:其一是对"角色"概念的深刻理解,其二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特点的认识,其三是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特点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邹生才  苏丽英 《传承》2014,(7):112-113
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在以人文关怀为目的、重视个体性功能的发挥、注重幸福感的培养等方面有明显的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和利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幸福感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有关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已成为幸福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随着中国国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基于西方积极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幸福感研究,对于提升中国公民幸福感、社会和谐程度,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少波 《传承》2013,(10):131-133
积极心理学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在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更新观念,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学校的育人工作;完善机制体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多渠道,多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外部力量的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实行警务化管理是警官职业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为培养高素质的警官人才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近年来此类院校招生体制的改革和人民警察招录体制的改革,警务化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难以解决。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它的一些观点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