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充满了对人性解放的张扬和对正义制度的追求,这对于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一系列改革以及反腐败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文章从马克思的国家伦理观、人类本质论和人性解放理论入手来考查马克思政治伦理的时代性和超越性,从而透析我国政治生活树立"以人为本"、加强官德建设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于马克思哲学的内容和本质仍然存在着争议。实际上,在马克思本人那里,其哲学思想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即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和大众形态。研究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形态,推动这三种形态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周军 《人民论坛》2013,(12):210-211
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价值维度包括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它属于马克思思想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方向目标和价值选择需要深入探讨,有利于增强其运用于现实的理论弹性与指导能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先验政治美学是对政治和美学的先验存在论理解, 它掏空了政治和美学的认识论内涵和经验内容,对它们做了先验抽象化和形式化的处理, 进而使它们的科学概念哲 学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性的理论建构, 重构出一种关于最美存在、 最美城邦和最美人性的存在论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作为纯粹理论的思辨形而上学。先验政治美学的方法论是形而上学的、 二元论的, 哲学立场是客观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在其哲学发展过程中,有过人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可以挖掘出一种先验政治美学。 但是, 在马克思建立了自己的实践的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之后, 马克思就超出了这种理解。 此后, 马克思的哲学表现为批判的革命理论,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在哲学立场上,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在方法论上, 是历史的、 辩证的。 对 马克思哲学做先验政治美学的理解, 无论是在方法论还是世界观上都是不得要领的, 这只有通过唯心主义的颠倒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5.
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对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重视不够,甚至存在着严重的误解。政治解放是市场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是实现人类解放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种后政治的社会形态。只有把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鼎良 《前沿》2011,(4):33-35
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它对无产阶级民主做了原则性论述。马克思的民主理论仍然指导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健全和发展。当前,探究马克思的民主理论,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石长起 《前沿》2013,(10):6-7
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基于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之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方向选取、行为准则、评判标准,还是东西方政治实践的结果,都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念的现实性和正确的指导性作用。本文从马克思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探析马克思的政治观念及其时代价值,分析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践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解读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后者源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通过把握马克思的3个主要论题并将其与古希腊式政治活动的比较,阿伦特提出,马克思既终结了这一传统,同时又仍然处于传统的窠臼之中.阿伦特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总体说来,这一分析只是在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中处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资源,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域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分析批判和由此展开的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以及对现时代政治状况的批判和治疗作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批判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11.
理解马克思与近代政治哲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课题。霍布斯将人的自我保存视为其最高目的,建构了以权利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论,而洛克则以财产权理论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改造,二者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卢梭意识到财产权所引发的不平等问题,黑格尔进一步在概念发展的辩证逻辑的意义上把握财产权概念与市民社会,并将卢梭的“公意”上升为自在自为的理性国家,从而共同开辟了关于财产权批判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进路。马克思对两条思路的关系都是双重的,他既吸纳了霍布斯、洛克思路中对人的欲望、需要和感性活动的肯定,超越其对私有财产的保障而走向财产权批判,同时也批判性地超越了财产权批判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的表现,开显了政治哲学研究的新的路向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周前程 《桂海论丛》2008,24(2):25-27
马克思认为,政治是人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无产阶级只有掌握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的经济基础,才能取得和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实现自己所肩负的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意蕴,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3.
牟成文 《长江论坛》2022,(5):5-12+2
在研究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方面,学界至今存在着两种典型观点值得关注:一种认为青年马克思与后来的马克思之间是“断裂的”,另一种认为青年马克思与后来的马克思之间是“无差别的一致”。在笔者看来,青年马克思所关注的政治解放主要是一种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更或结构性调整,青年马克思希望通过实行“政治革命”来实现政治解放,青年马克思视域中的政治解放具有把国家变成政治国家、消除市民社会的封建性质和把人变成世俗的人或者说把利己的人或者独立的人同公民或者法人进行有机结合等意义。随着唯物史观的确立与探询社会存在的锁匙在政治经济学中被寻获,马克思后来不再仅局限于青年时的那种视域来探讨政治解放,而是聚焦无产阶级如何成为统治阶级并争得民主或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由此来实现政治解放。这就意味着,青年马克思视域中的政治解放同马克思后来所思索的政治解放必然存在区别。二者之间的关联可表述:青年马克思视域中的政治解放构成马克思后来所思索的政治解放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前提,马克思后来所思索的政治解放构成青年马克思视域中的政治解放的必然升华和合理延展。这就注定上述两种观点均值得商榷,需要我们运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4.
论三代领导核心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三代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科学的总结,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      毛泽东作为我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如何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他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政治哲学对欧洲近代政治哲学的超越主要地就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人类解放的政治构想。然而,政治解放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不经过完整意义上的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的远大构想就难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历完整意义上的政治解放。因此,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马克思所述说的政治解放,彻底解决好宗教信仰问题、人权问题以及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政治伦理以哲学—人性的分析、实践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实现了政治关系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马克思政治伦理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基本观念蕴含着三个方面,即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性质、对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相互交织在一起的。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超越了西方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它对于构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制度现代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以马克思政治哲学理论为指导 ,以当代世界政治文明建设成功经验为借鉴 ,对我国社会制度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途径、步骤等给予了全面科学的阐述 ,为我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拥有三重思想渊源:一是法国唯物主义,二是德国古典哲学,三是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马克思沿用了特拉西的意识形态概念形式,但超越认识论维度,在存在论维度揭示意识形态从观念出发改变世界的空想性;德国古典哲学砥砺马克思实现对意识形态理解的存在论革命,并激发马克思在政治社会学视域、功能学维度赋予意识形态概念以现代涵义;19世纪上半叶英法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展开的全方位的尖锐批判,为马克思展开自身意识形态批判的具体内容提供了历史材料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9.
张越华 《前沿》2012,(5):66-67
在马克思那里,民主真正意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通过探寻马克思民主理论内生的路径,我们获得的基本判断是: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及全面发展。针对我国现时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通过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内涵,梳理马克思民主理论形成的内在理路,希求为我国现代政治体制建设提供精神指引。  相似文献   

20.
柯亨学术生涯中的"政治哲学转向",实际上是他将政治哲学建构为一种解读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新视角的努力。柯亨意识到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遭遇到的社会现实和政治哲学理论两方面的挑战,是促成其"转向"的主要原因;柯亨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独特认识和政治哲学视角的现实运用,是其能将惯常被理解为不相容的两个研究领域加以结合的依据;柯亨对挑战的积极应对,对马克思社会历史学说的政治哲学解读,值得我们借鉴,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