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个体发展与社会调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个体发展与社会调控的关系是否和谐一致关系到当代中国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因此根据目前中国的社会状况,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对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和人个体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调控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起来。个体发展与社会调控关系所表现出的和谐与紧张、一致与分歧,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种种问题、风险和危机的根源,个体发展与社会调控的关系成为浓缩和聚焦为现代社会一切重大问题的符码。对个体发展与社会调控的关系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研究方法的探索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个体私营经济产权明晰,具有价值增殖的内在冲动。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其实质是民本经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我们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现代社会、晚期现代社会、风险社会……这些描述社会发展阶段的专门术语每个人可能都耳熟能详,但对其中的风险社会的深刻含义以及它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人类还正在逐步认识之中。如何将风险社会、个体安全、保障机制、保安业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理清,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现代保安理论应当进行探讨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严国红  李宏伟 《前沿》2012,(18):42-44
社会心理对社会个体自我最佳人格的塑造、认识能力的改变、思维灵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心理是社会个体思维方式形成及运作的原始条件,并以“共同意识”的方式限定着社会个体思维的社会化过程;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在认识发生的起始阶段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并为认识的深化提供内在动力;再一方面,社会心理在灵感的目标、酝酿、触发、形成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认识主体的思维过程,并施加非逻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夏芸 《前沿》2007,1(2):182-18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这是一项巨大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本文从社会调控角度出发,认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质问题是实现利益的合理和有效整合,而社会调控作为利益协调的重要手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离开对尘世飘泊灵魂的安顿和终极关怀.离开对现实个体生存价值的卫护和关爱,离开对个体生命精神的激发和张扬,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个体偏离与社会统制是儒家思想的一对重要范畴,儒家哲学对个体偏离的机制、表现、类型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以积极的和消极的社会统制方式加以规范,以求社会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安业的发展与个体安全保障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安全是构成公共、集体和社会的个人所需要的而且能够由政府的公共物品和市场机制所提供的安全。个体安全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满足个体安全有不同途径,形成不同的体制和运行机制。由于个体知识、经验、判断能力、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个体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个体安全的内涵、范围等都在发生变化,保安业无疑是满足个体的安全需求最重要、最灵活的资源。应适应市场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个体安全保障机制,使安全服务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生存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功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不仅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要求,同时也是个体积极应对现代市场竞争、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个体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自我认知的发展;二是关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发展;三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在社会中产生,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使社会产生新的文化,这就是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说,没有文化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从社会控制的形式来看,包括社会的政治控制、社会的思想控制、社会的舆论控制和社会的经济控制等,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是文化现象的反映和表现。可以说社会治理或社会调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是文化治理和调控。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探讨》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政治保障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总体上说,我国当前社会弱势群体权利政治表达机制能够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律制度相一致,但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在相关法律制度、政治决策体制、公共舆论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秀勤  刘佳宏 《前沿》2013,(7):29-32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基于唯物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认同基础上的主观确信,其内蕴着社会终极关怀和个体终极关怀,二者辩证统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实践过程中,出现以社会价值取向为主的信仰需求凸显时期和以个体价值取向为主的信仰诉求多元时期。新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终极关怀和个体终极关怀之魅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平民化、生活化,使之贴近个体的信仰需求,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大众话语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互动融合,借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大众情怀、民本精神、修身养性等特质,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主体的理论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14.
黄河 《前沿》2013,(18):78-80
公民社会与宪政国家在保护个体自由权利分享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宪政并非是中国的土特产,而是自鸦片战争后,被迫进入近代社会的中国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一种文化理念。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查可以得知,宪政制度在中国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甚至“宪政”也属于敏感词。中国与宪政无缘,在性质上是政治国家,当国家利益与个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体自由权利遭到忽视甚至是牺牲。为何宪政制度难以在中国土地上扎根生存,有观点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宪政文化的缺失。导致宪政文化在中国缺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个体是指进入现实社会实践活动领域的个人 ,个体行为是指个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个体行为具有主体性和客观性特征 ,个体行为有个体奋斗、个体实现、个体发展、个体超越等类型。个体行为与科技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学习与实践》2012,(5):117-123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具有必然性。这种转化过程就是个体道德的生成过程,它通过道德内化来实现。但由于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之间存在着差异,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在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过程中道德主体的自我意识起着关键作用,它决定着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化的程度。因此,为实现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的转化,促进个体道德的生成,必须发挥个体的主体性作用,张扬个体的道德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代价的调控问题是社会进步代价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价调控的可能及调控的程度与代价可否避免和实践主体的特质密切相关。而进行社会进步代价的调控既要注意解决好代价的支付方式、代价的承担及补偿等微观问题,也要注意把握住代价调控的实现条件,也就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要时刻保持代价与创价的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18.
个体安全:关于风险社会的一种反思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所有的人类安全中,个体安全是更为基本的、本体性安全,是其他人类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础和归宿。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往往影射出社会安全的隐患和社会风险的威胁。我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是个体安全问题的直接成因,这些影响可分为"现实的困境"与"未来的威胁"。针对个体安全问题以及社会风险化过程的不确定性、不可测性等,个体安全研究应当体现出全球与本土、现时与未来、宏观与微观、社会系统与日常生活等重要研究视角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河池市金城江区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搞活商品流通、广开就业门路、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迅猛。截至2008年,金城江区已有个体工商户16657户和私营企业248户(分别排在全市的第2位和第3位),个体私营经济在金城江区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到85%以上。在新形势下,金城江区将大力鼓励、扶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从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美然 《前沿》2011,(10):50-53
在现代社会,个体权利和公共权力关系主要体现为个体权利、国家权力、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传统体制下,个体权利和社会权力受到国家权力的控制和挤压;改革开放以来,公民个人权利和社会自治权力不断扩张,国家权力逐步收缩。要使公共权力和个体权利的关系保持和谐,就是要在国家权力的制导下,通过社会自治权力的发展,使国家权力与公共权力本质相一致,实现国家权力向个体权利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