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当今犯罪成为公害而无法扼制时,各国进行立法层面改革的一大趋势。它以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根本目的,以国家补偿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被害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被害人如果得不到犯罪人赔偿或赔偿不足,其权益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刑事诉讼的目的也就不能完全实现;因此,有必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具有控制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社会正义、促进刑罚轻缓的重大刑事政策意义。当前,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具有实质意义的立法准备工作尚未启动。我国作为世界人权保护运动的积极拥护者,应当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纳入被害人权利保障的议事日程,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努力寻求一种被告人利益与被害人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共存的和谐、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刑事被害人补偿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因遭受犯罪侵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支付其一定的金钱加以救济的一种方式。我国应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这既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也是保障被害人人权的需要;既是预防犯罪的需要,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因遭受特定犯罪损害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其他途径获得赔偿而陷入严重生活困境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对其所遭受的物质损失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被害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的制度。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必须在补偿对象、补偿条件、补偿资金、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等...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保护措施,它不仅体现了国家抚慰被害人的人性化治国理念,也表明了国家自愿承担国家义务的负责态度。国家补偿制度确立的理论主要有三种学说:国家责任说、社会福利说和社会保险说。各国的国家补偿制度因受不同理论思想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从各国的具体制度设置来看,构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及时补偿原则、优先保护原则和就低不就高原则。确立国家补偿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件:第一,适用补偿的对象。第二, 申请补偿的条件。第三,补偿审议的机关。第四,补偿范围、金额及方式、补偿程序等。笔者认为,从现在经济层面、认识层面、制度层面等诸方面看,在我国确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6.
国外已形成了被告人赔偿和国家补偿相结合的对刑事被害人救济的制度体系,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已在一些地区开展了对刑事被害人的行政救济、社会捐助和司法救助。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从严格补偿对象,明确补偿范围,设立国家补偿基金,规范补偿程序等方面建构。  相似文献   

7.
刑事侵害补偿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健全、完备的表现。现阶段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障状况仍不容乐观。我们应立足国情,从确定补偿机构、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程序和补偿资金来源入手,构建中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对充分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公诉案件中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目前仍没有确立。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有效做法,建立对刑事被害人进行补偿的专项基金,在公诉案件中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立法空白,分析了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当刑事被害人不能从罪犯那里获得实际赔偿时,国家补偿便成为一种重要的救济途径。文章进而探讨了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主要趋势,它能有效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已具备了建立该制度的现实基础和立法构想,通过该项制度的确立能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犯罪被害人的态度和认识大致经历了"鼓励私仇报复、个人惩罚"到"强调公权至上、国家惩罚"再到"重视保护个人利益、呼吁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和补偿"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不仅是犯罪被害大学兴起的主观因素,也是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立是对国家法律体系的一种完善,同时更是国家公民福利制度前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我国,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作为刑事犯罪的被害人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立法保护,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倡导的和谐社会的建立是背道而驰的.同属国家救济制度的新国家赔偿法增加了精神损害赔...  相似文献   

13.
张亮 《传承》2008,(4):128-129
人类对犯罪被害人的态度和认识大致经历了"鼓励私仇报复、个人惩罚"到"强调公权至上、国家惩罚"再到"重视保护个人利益、呼吁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和补偿"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不仅是犯罪被害人学兴起的主观因素,也是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魏在军 《前沿》2011,(3):77-80
在我国构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既有其价值基础,也有其理论依据。对符合条件的被害人给予适当的国家补偿,既是国家的义务,也是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利于消除被害人对社会的对抗情绪,防止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构建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坚持及时、公开、补充原则;补偿对象限于受到犯罪侵害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受害人;补偿裁决机构设置在法院内部,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决定补偿事宜;补偿资金以国家财政拨款和罪犯缴纳的罚金为主,以其他来源为补充;补偿方式以货币补偿为主,以心理治疗等方式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比较重视,相关立法也比较完善,但对刑事被害人的关注才刚刚起步。减轻刑事被害人的痛苦、矫正被破坏的正义,对他们进行国家救助是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6.
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其目的在于强调国家对控制犯罪的责任,使不能获得被告人赔偿的被害人最大程度地从被害后果中得以恢复.现行<刑事诉讼法>仅规定以被告人现存的财产为限来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原则是明显有缺陷的.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合理状况,我国应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实际的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并应对补偿的条件、对象、程序、数额和方式等加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求偿制度变革的伦理分析与立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善燚  印波 《求索》2007,(5):90-92
法律规范总是随着制度正义观的嬗进而嬗进。刑事被害人求偿制度的变革概莫能外地表征矫正正义的进化:从报应性正义走向修复性正义。报应性正义驱使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弊端重重。修复性正义的勃兴使得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悄然诞生。我国应确立全国性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彻底代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尽快制定单行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  相似文献   

18.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在无法从加害人处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赔偿时,将导致其本人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由国家对被害人给予物质帮助,进行救助,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与国际先进法律制度接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一些省市在该制度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从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原则、对象、资金来源和救助程序等方面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众多刑事被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赔偿,其正常生活出现危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故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非常必要,其是我国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充分保障人权及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仅有像宪法、国际条约的法律依据,还有理论依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众说纷纭,其中具有影响力的有均衡保障刑事人权说、国家责任说和命运说等四种学说。将侵权责任法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理论引进国家责任说,才能使该学说更加完善,并以此论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宋晓晖 《人权》2010,(5):40-43
一、中国目前给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现状1、实践中被害人无法获得附带民事赔偿的情况严重在2004年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中,两位被害人家属曾分别提出了高达82万元的赔偿要求,根据法庭调查的结果,马加爵只有一台电脑,而他的家人也没有经济能力代为赔偿。随着马家爵被执行死刑,受害者家属的赔偿要求也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